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路构造物单价是影响构造物优化分布结果的重要指标,估算的准确性是提高选线设计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支撑。目前,对线路构造物单价估算方法的研究还不够成熟。通过建立基于GIS的路基、桥梁、隧道和涵洞等线路构造物信息库,输入各构造物对应的属性单元资料及造价信息,采用多维空间相似理论,利用建立的信息库和GIS强大的分析功能,可以实现新建线路中各构造物的属性匹配及单价估算,并应用于基于GIS的线路构造物优化分布中。  相似文献   

2.
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对于方便铁路设计方案的审查、提高设计质量有重要作用,而建立铁路线路三维景观模型是实现铁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的关键,铁路线路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方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前,铁路线路巡检主要仍由工作人员完成,这种人工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效率较低,且很难完成地质灾害区域、悬崖、桥梁等恶劣环境下的铁路线路检测。为了提高铁路检测效率,满足恶劣环境下铁路线路巡检需求,基于无人机、实时动态测量仪、云台、相机等设备搭建了一个铁路巡检平台,用于拍摄铁路线路的实况视频。并基于三次样条插值法建立了无人机飞行路径模型,用于规划铁路巡检平台的飞行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使用无人机飞行路径模型生成的无人机飞行路径与铁路线路贴合度较高,证明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4.
齿轨铁路具备优越的爬坡性能,国外多铺设于山区旅游线路,我国尚无应用.针对齿轨铁路线路坡度大的特点,基于离散单元法建立大坡度有砟道床离散元模型,研究道床纵向阻力随坡度变化规律,并以所得结论为基础,建立齿轨铁路空间耦合有限元模型,对Strub模式齿轨铁路轨排稳定性及结构受力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道床纵向阻力...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工务工程虚拟环境是数字铁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工务工程基元模型库来构造线路实体构造物,可有效简化工务工程虚拟环境的构建流程。提出了参数化三维建模方法建立简单模型基元,采用AutoCAD及3DS MAX软件建立复杂模型基元,并研究了模型简化算法。针对异质异构模型来源,设计了一个通用的模型读取接口,并给出了模型Oracle数据库存储解决方案。通过在铁路数字化选线系统和高速列车数字化仿真系统中模型基元的应用对虚拟场景构建方法和使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元模型库的使用有效简化了工务工程虚拟环境的构建流程。  相似文献   

6.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发鸠山隧道改线方案动力学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建立车线系统动力学模型,选取典型区段线路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动力学评估。以发鸠山隧道改线方案原设计和优化后设计的线路平纵断面参数作为线路条件,对比30 t货车和客车通过时的动力学性能指标,给出适用于30 t大轴重的重载铁路圆曲线半径建议值,可供未来重载铁路线路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最优线路方案,综合地形、地物和环境影响等8个因素,包括:坡度、坡向、土地利用、道路、建筑用地、水域和湿地、植物群落和文物古迹等,作为区间铁路线路方案评价指标,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层次分析法(AHP)线路方案比选模型。以辽宁省康平站—法库站区间铁路线路方案比选为例,进行了基于 GIS 的 AHP 线路方案比选评价分析。该线路方案比选模型对于铁路线路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工程造价、避免工程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了利用航测或外业勘测地形数据,在微机上建立设计线行经地区的三维空间的地形模型;利用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及桥、隧、路基等设计数据建立线路三维模型,以及将这两个模型拼合在一起形成铁路线路三维景观模型的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在拼合地表曲面和线路表面时采用了分治算法,故计算工作量较少且速度快.在此基础上,通过集成Auto CAD及3DS即可达到对铁路线路进行三维造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铁路枢纽内线路和车站数量较多、结构复杂,建模繁琐。为构建铁路枢纽网络数字化模型,基于AutoCAD枢纽图文档中既有的线路、车站等实体的特征数据,利用VS 2013建模,从DXF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铁路枢纽网络实体的关键数据,建立实体数据间的业务关系,生成网络数字化模型,为研究、优化铁路枢纽网络提供数据支撑。该方法可降低建模工作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计算模型。运用该模型,对不同列车速度条件下钢轨接头的动力响应进行了计算,为铁路线路的提速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围绕铁路线路提速,研究钢轨接头对提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