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研究及治疗寻找有效的手段。方法将36只雄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糖尿病1月组(M1)、2月组(M2)和3月组(M3)。取视网膜标本制成视网膜血管铺片,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VEGF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各组视网膜血管损伤的形态学改变。结果VEGF荧光免疫组化:M1组未见明显表达,M2组9只鼠中有5只表达增强,M3组有8只表达增强。视网膜血管透射电镜观察:M组未见异常改变,从M1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且随着病程延长,改变增加明显,以M3组最为显著,表现为神经节细胞层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向管腔突出,细胞核内异染色质凝集居边,细胞质内线粒体明显肿胀,粗面内质网呈池样扩张,血管周围胶原纤维明显增生,并可见到闭锁的毛细血管。结论糖尿病发展的早期,视网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早于VEGF的表达;随着病程进展,VEGF在视网膜上的表达呈逐渐增强的趋势,提示VEGF在早期DR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和血管生成与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 6 3例大肠癌、10例癌旁组织及 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者 (P <0 .0 5 ) ,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转移和血行转移密切相关 (P<0 .0 5 )。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预后差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大肠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MVD与VEGF可作为大肠癌病程检测的指标 ,对患者治疗的选择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视网膜病变 (DR)程度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86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伴有DR及DR的严重程度分 3组 :糖尿病不伴DR(NDR)组 ,糖尿病伴单纯型DR(NPDR)组 ,糖尿病伴增殖型DR(PDR)组。采用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VEGF含量 ,记录糖尿病病程。结果  3组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水平逐组升高 ,NDR组为 (5 13.71± 16 8.92 )ng·L- 1 ;NPDR组为 (738.4 2± 337.4 2 )ng·L- 1 ;PDR组为 (95 4 .81± 2 6 1.2 0 )ng·L- 1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血清VEGF含量与糖尿病病程显著正相关 (P <0 .0 0 0 1)。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血清VEGF含量直接正相关 ,血清VEGF含量测定可作为判定DR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叶酸、维生素B12对冠心病大鼠模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健康4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体重11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叶酸组、维生素B12组、叶酸及维生素B12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第12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脂、HCY、VEGF含量;光镜、电镜查看腹主动脉组织学改变;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腹主动脉中VEGF的表达。结果用药12周后,单独应用叶酸或联合维生素B12都能有效地降低冠心病模型大鼠血清HCY水平(P<0.01),升高血清和血管中VEGF水平(P<0.05),同时能改变VEGF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以影响血清和血管中HCY、VEGF的水平,而应用叶酸或联合维生素B12可以改善或减轻高脂状态所造成的血管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5.
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 ,检测 4 1例胃癌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 ,分析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VEGF及其受体VEGFR 1的表达和MVD与胃癌组织学类型 (P <0 .0 1)、分级 (P <0 .0 1)、浸润深度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及临床分期 (P <0 .0 1)密切相关 ,而VEGF与VEGFR 1、VEGF与MVD及VEGFR 1与MVD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与胃癌的生长转移相关 ,VEGF及其受体VEGFR 1和MVD可作为反映胃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 lialgrowthfactor,VEGF)的基因表达 ,进一步探讨VEGF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RT PCR方法检测兔骨折不同阶段 (5、7、1 4、2 8、42d)骨痂组织中VEGF基因的表达及变化。结果 在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 ,VEGF基因表达的程度不同。结论 VEGF参与调节骨折愈合的修复并可能在骨愈合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抑素(AGN)在子宫异位、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AGN在2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异位、在位内膜及2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表达率在EMs患者异位、在位增生期内膜组织中(87.5%、56.3%)高于对照组(46.7%),分泌期内膜组织中的表达(83.3%、75%)也高于对照组(42.9%),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AGN在EMs患者在位、异位内膜组织增生期中阳性表达率(37.5%、56.3%)高于对照组(33.3%),在分泌期内膜组织的阳性表达率(58.3%、75%)高于对照组(28.6%),并且EMs组分泌期AGN的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期,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VEGF和AGN在EMs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与EMs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胃癌病理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随机检测45例胃癌病例的手术标本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值(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分析MVD与VEGF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与胃癌的临床分型及TNM分期的关系。结果在肿瘤生长活跃的边缘区,MVD值最高;而VEGF的表达主要是在血管丰富的肿瘤细胞胞浆内;在癌组织内的表达强度高于癌旁组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值与VEGF表达在不同的胃癌Borrmann分型中各不相同。结论MVD/VEGF二者与胃癌的生长、浸润、转移及预后有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 (Flk 1)在正常绒毛及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在葡萄胎发生、转归及恶变方面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及其受体Flk 1在葡萄胎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Flk 1在葡萄胎中的表达与葡萄胎的孕周、胎次及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 ;但在疾病发展中 ,VEGF和受体Flk 1具有促进血管生成及增加滋养细胞侵袭性的双重作用。结论 VEGF和其受体的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反映滋养细胞生物学行为、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肌苷+VC、丹参及5-FU,观察肝功、肝组织形态学及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丹参组对肝功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P<0.01),而与肌苷+V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组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损害产生保护作用。②丹参组抑癌率和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VC组(P<0.01);而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丹参组肝癌、癌周、临近肝组织及肺组织中PCNA、VEGF、ICAM-1的表达均低于肌苷+V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与5-FU组比较,PCNA和V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CAM-1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而且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碍肿瘤血管的形成及防止肝内外转移等机制而表现出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中蛋白激酶C(PKC)的活性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3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与糖尿病肾病(DN)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用链脲佐菌素制备大鼠糖尿病实验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2周(DM2)组和糖尿病4周(DM4)组。大鼠断头处死,分离肾小球,提取纯化胞浆及胞膜蛋白。利用[r-32P]-ATP底物磷酸化的方法检测胞浆及胞膜PKC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和TGF-β1在各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中的表达。结果①DM2、DM4组肾小球细胞内总的PKC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胞浆PKC活性略有下降,但相差不显著(P>0.05);DM2、DM4组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细胞膜PKC活性与肾脏肥大指数(肾重/体质量)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正相关。②DM2、DM4组VEGF和TGF-β1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③肾小球细胞膜PKC活性与VEGF和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高血糖慢性刺激可引起肾小球PKC活性增高,并上调TGF-β1和VEGF的表达,进一步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和滤过率增加,这在糖尿病早期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COX-2、VEGF的表达和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4 5例胃癌、癌旁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COX 2、VEGF和MVD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COX 2 (+)或VEGF(+)组MVD(6 1.2 9± 14 .31;6 0 .0 7± 15 .86 )均显著高于COX 2 (- )或VEGF(- )组 (45 .38± 12 .4 2 ;4 3.0 6± 18.91,P <0 .0 5 ) ,COX 2、VEGF均为阳性组MVD(6 2 .4 6± 14 .34)明显高于两者均阴性组 (41.2 4± 13.6 5 ,P<0 .0 5 )或仅一项阳性组 (P <0 .0 5 )。COX 2、VEGF均与MVD显著正相关 (P <0 .0 1) ,COX 2与VEGF显著正相关 (P<0 .0 1)。结论 COX 2可能参与胃癌血管生成 ,VEGF可能是COX 2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抑制基因(HSG)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SG和VEGF在胃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胃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胃癌组织HS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58.0%和38.3%,正常黏膜组到胃癌组HSG表达率呈递减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20.0%和68.3%,正常黏膜组到胃癌组的表达率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SG与VEGF表达呈负相关(r=-0.847,P<0.05)。结论 HSG与VEGF的过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以及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电切术(TCRE)后宫腔镜下宫腔形态学、病理学及子宫内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60例,达那唑组(30例)应用达那唑预处理后行TCRE术,对照组(30例)直接行TCRE术,术后3-6个月随访,进行宫腔镜检查取材,观察病理改变,同时测定子宫内膜EGFR及VEGF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宫腔镜检查见大部分宫腔呈现粘连状态,宫腔缩小、宫腔内色灰白或苍白,少数可见局部散在的内膜样组织,位于宫颈口处。镜下见内膜均为类似于增生早期表现,腺体分散、稀少,间质致密、伴炎症细胞浸润。术后达那唑组子宫内膜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EGFR在内膜腺体的表达均低于术前,术后达那唑组EGFR的表达低于对照组;术后两组VEGF的表达强度无差别,均较术前表达升高,对照组术后内膜腺体VEGF的表达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达那唑组手术前、后及与对照组术后内膜腺体VEGF的表达率无差异(P>0.05)。结论TCRE术后的子宫内膜均处于增生早期的病理改变;TCRE术可降低子宫内膜EGFR的表达,提高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强度,提示TCRE术可能对子宫内膜的增生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黑素瘤抑制蛋白2(MIA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的MIA2及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36例HCC中MIA2、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41.7%和77.8%;MIA2和VEGF表达有相关性(P<0.05)。29例癌旁组织中MIA2和VEGF阳性表达分别为93.1%和34.5%。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IA2和VEGF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IA2在肝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肝癌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肿瘤转移有关。MIA2和VEGF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芎化瘀胶囊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海马区VEGF/Notch1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参芎化瘀胶囊高、低剂量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分别在缺血24、48、72h应用光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区VEGF、Notch1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海马区各时间点的存活神经细胞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Notch1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芎化瘀胶囊组各时间点的存活神经细胞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Notch1表达进一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变化在高剂量参芎化瘀胶囊组更为明显。模型组VEGF与Notch1表达呈正相关(r=0.846,P<0.01);参芎化瘀胶囊组VEGF与Notch1表达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参芎化瘀胶囊对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VEGF/Notch1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7.
雷帕霉素对小鼠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rapamycin, RPM)对H_(22)肝癌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H_(22)肝细胞癌株,分别与RPM、CsA、FK506和5-Fu共同孵育48 h,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H_(22)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ELISA法测定各组上清液中VEGF含量.体内实验建立H_(22)肝细胞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同时完成C57BL/6→BALB/c小鼠异体皮肤移植模型.给予RPM、CsA、FK506和5-Fu灌胃,观察皮片存活情况.获取实验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计算各组肿瘤体积,通过CD34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各组肿瘤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剂量为0.01、0.1、1 mg/L的RPM对对数生长的H_(22)肝细胞具有细胞毒性,抑制H_(22)小鼠肝癌细胞增殖,培养上清液中的VEGF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细胞周期分析显示S期细胞数较其他免疫抑制剂组显著减少(P<0.05).体内实验显示给予1.5 mg/(kg·d)和4.5 mg/(kg·d)的RPM与5 mg/(kg·d) FK506、20 mg/(kg·d) CsA的皮片存活时间相等,而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剂量RPM显著降低了荷瘤小鼠血清中的VEGF含量(P<0.05),同时瘤组织内的MVD显著减少(P<0.05).结论 体外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RPM具有抗免疫排斥和抗肿瘤增殖的特点,可能在肝移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方面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18.
中药内异消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血管生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在子宫内膜异位症 (E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观察中药内异消对两因子的影响及对EM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种植内膜方法建立EM动物模型 ,内异消治疗 ,丹哪唑对照 ,ELISA法测定TNF α水平 ,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表达。结果 EM病模组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及腹腔液TNF α含量显著增高 ,与假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 ;内异消能降低VEGF表达及TNF α含量 ,与病模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VEGF、TNF α在EM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内异消可通过调节两因子的表达来抑制异位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原发和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GD)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质量浓度变化及免疫抑制剂对其影响 ,分析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 ELISA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结果 GD患者血清VEGF显著高于对照组。GD临床分组中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组 (CGN)、隐匿性肾小球肾炎组 (LGN)、紫癜性肾炎组 (HSPN)、狼疮性肾炎组 (LN)患者血清VEGF均高于对照组 ,而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未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血清VEGF高于对照组 ,服用者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GD患者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后与冲击前对比血清VEGF显著下降。肾病综合征组 (NS)患者肾病期血清VEGF高于缓解期 ;膜性肾病 (MGN)患者血清VEGF与 2 4h尿蛋白排泄量呈正相关。LN患者血清VEGF与血浆γ 球蛋白、血抗 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结论 VEGF参与GD的发病机制 ,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有关。免疫抑制剂可降低血清VEGF质量浓度。LN患者血清VEGF质量浓度与LN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转化生长因子 β(TGFβ)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VEGF和TGFβ1在 5 0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的表达。结果 VEGF阳性显色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表达率为 66%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癌细胞的胞浆内 ,细胞核内无表达 ,表达率为 60 % ,其表达与NSCLC的病期进展、淋巴结转移有关 ,且两者表达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3 3例VEGF阳性表达标本中 ,单纯VEGF表达阳性者 ( 9/3 3 )明显低于VEGF与TGFβ1同时表达阳性者 ( 2 4/3 3 ) ;3 0例TGFβ1表达阳性者中 ,单纯TGFβ1表达阳性 ( 6/3 0 )也明显低于二者均阳性表达者 ( 2 4/3 0 ) ,VEGF与TGFβ1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r =0 .3 62 ,P <0 .0 1)。结论 VEGF和TGFβ1在NSCLC均有较好的表达。TGFβ1通过对VEGF表达的正向调控协同促进了NSCLC的病期进展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