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汽车芯片作为未来汽车的中枢大脑,是推进新型汽车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聚力推进全球芯片产业和汽车产业协同创新发展,共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正当其时。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增长重要引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消费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2.
<正>智能化、互联化已经成为未来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在不久前召开的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举行了一场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的高峰论坛。论坛指出,只有智能驾驶与互联驾驶相结合,才能有效提升车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能,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从智能化来看,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网联化方面,车联网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正日渐普及,汽车实时在线成为趋势。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已宣布自2017年起强制安装车对车通讯系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汽车商业评论首度提出了"汽车四化"的概念,即智能化、电动化、电商化和共享化。理清了"汽车四化"的命题,就找到了汽车行业变革的真正方向。智能化和电动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两大重要支柱性技术,电商化和共享化是未来汽车产业在商业模式上的两大重要趋势。众所周知,在我国消费者购买汽车一定是去4S店。4S店设施精良、服务专业,买车、用车服务全部都能解决。汽车4S店是汽车后服务市场的主力军,为我国汽车工业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兴起汽车电动化热潮,汽车传统行业正遭受冲击。未来几年受电动化浪潮的冲击,全球各大汽车制造商预计将裁减逾8万个工作岗位。尽管裁员主要集中在德国、美国和英国,但增长更快的经济体也未能幸免,包括中国和印度。对全球汽车工人来说,今年将只是最近几年中汽车需求萎缩、汽车技术发生结构性转变的最糟糕的开端。最近德  相似文献   

5.
<正>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随着"动力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国正快速发展汽车制造业和研发能力,以加速推进发展绿色汽车市场。为了利用中国汽车市场中大量的新兴机会,汽车企业必须考虑从市场潜力、强劲的本土竞争对手、选址,以及供应链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本报告将主要研究以下内容: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驱动力和潜力  相似文献   

6.
<正>汽车仪表是驾驶员与汽车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是汽车安全行驶的重要保证。随着汽车从传统燃料动力系统向多能源化、多种动力系统同时驱动的技术方向发展,汽车仪表所需显示的信息量逐渐增多,对信息与人的交互性、网络共享性及精确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仅仅显示里程、车速、发动机转速、冷却液温度等的传统仪表已经很难满足现代汽车的需求。另外,如今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ABS、ASR、SRS、ESP、EFI、胎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呈现三大发展趋势:汽车技术向电动化、智能化发展;汽车使用向共享化、公共化发展;汽车维修向连锁化、平台化发展。特别是汽车后市场在"互联网+"助力下,导致汽车维修及相关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那么,作为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如何在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下,找准位置,走向前台,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是行业协会面临的共同课题,下面,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本文在阐述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及对汽车自身影响的基础上,从维修行业和维修企业2个层面分析电动化和智能化对未来汽车维修业态影响的可能情况,最后向维修企业提出发展建议。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对汽车自身影响汽车电动化许多国家及地区相继传出传统能源汽车禁售时间表,我国也发布了《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从2019年开始导入新能源积分,意为强制要求国内汽车厂商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汽车动力朝新能源方向转型的趋势已明显  相似文献   

9.
《汽车与配件》2023,(6):26-29
<正>本轮汽车电动化的趋势,比日本汽车崛起时的小排量动力趋势颠覆性更大,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领先需要快速转化为全球产业的领先,因此需要汽车企业积极推动技术的产业化,向产业上游布局,利用汽车新能源化的历史机遇,在全球汽车市场形成全产业链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10.
《汽车与配件》2024,(5):36-37
<正>当前,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快速发展。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支撑,在政策驱动、技术引领、环保助推、消费牵引的共同作用下,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不断提升,行业整体呈高速增长态势。汽车电子是安装在汽车上所有电子设备和电子元器件的总称。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汽车电子创新性用途的不断开发,汽车电子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兴技术在汽车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汽车的互联化极大地改善了驾驶体验,但同时威胁载体也随之增加,为汽车制造商带来了繁复的网络安全挑战。BlackBerry QNX是互联汽车与自动驾驶汽车研发的基础平台,凭借其领先的安全技术,有助于防范汽车系统故障、恶意软件和网络安全漏洞。随着新兴技术在汽车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汽车的互联化极大地改善了驾驶体验。不难发现,目前汽车中的电子元件和软件的应用数量急剧增加,尤其是无人驾驶汽车开发中增加最快的就是软件的应用;另一方面,随着汽车与周围的汽车、行人、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电动汽车迭代传统燃油汽车步伐的加快,对汽车后市场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也在快速跟进,这对汽车后市场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汽车后市场的岗位、技能、业态都将随之而变,汽车后市场相关企业应该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到来做好知识、技能、人才的储备,否则将会被汽车智能化变革大时代所抛弃。本文在分析汽车智能化变革大时代的前提下,重点对汽车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座舱进行梳理,以期为汽车后市场从业者和经营者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零部件巨头陆续公布2023年度财报,向业界传递的信息量有点大。在回顾与展望中,笔者罗列财报中高频出现的热词,探索企业共性课题,也借此触探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的技术方向与未来趋势。PART.01电动化:观大势,谋大局汽车电动化转型带来的是产业链、价值链的改变。汽车零部件巨头们,有的坚持不懈地推进电动化转型,有的已通过电气化业务实现盈利增长。  相似文献   

14.
<正>汽车行业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增加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智能化集成;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实现更好的节能减捧等。汽车电子将是应对以上挑战的各类技术解决方案的核心。未来,汽车技术的创新也将主要来源于汽车电子,这一比例可能会高达80%以上。全球各地对于排放以及安全法规的日趋严格,将迫使整车厂商提升汽车的电气化程度,通过新的技术战略的实施以满足法规要求。汽车行业正呈现小型化、智能化、电动化的趋势,在未来的3—5年,驾驶辅助、车联网、新能源将是汽车电子产业的主要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正>汽车新能源就像天体上一个巨大无边的"池塘",繁花似锦,眼花缭亮。循环融合,用之不竭。从整体上讲,当代新能源的发展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都在一个"池塘"里,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这有利于汽车新能源向有机化、有序化、规模化、低碳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背景:各国从环保、技术与能源安全角度出发,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汽车电动化浪潮;中国构建四维政策体系以激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随着各国对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等重视程度的加深,以内燃机为动力的公路运输车辆正被新能源车辆逐渐取代的趋势愈加明显。从全球政策层面来看,各国政府对内燃机汽车的禁令越来越多,以电动化为主要技术流派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掀起一场世界范围的动力革命。  相似文献   

17.
<正>意法半导体专注于快速发展的汽车市场,通过各种创新半导体技术,让汽车更加安全、环保和互联。当今,汽车技术更趋智能化和互联化,这些技术变革的背后,离不开电子技术的创新。在2017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上,意法半导体展示了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最新技术,包括车身控制模块整体解决方案、基于最新Accordo5处理器的汽车产品等,这些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汽车变得更加智能。作为全球领先的半导体供应商,意法半导体的汽车电子元器  相似文献   

18.
漓沙 《汽车与配件》2014,(32):42-42
<正>Mentor Graphics公司日前宣布收购汽车系统架构和硬件参考平台创建技术供应商XS Embedded GmbH(XSe)。此次收购将有助于Mentor Graphics进一步扩大汽车产品线,为汽车客户提供更多嵌入式解决方案。应对行业挑战 智能化、互联化是汽车技术的未来趋势,联网汽车、自动驾驶已经成为当下的热点。未来的汽车技术也将更趋系统化和集成化,高级驾驶辅助(ADAS)、驾驶员信息娱乐功能等将越来越多的集成起来。Mentor  相似文献   

19.
<正>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汽车产业也进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需求也呈现出井喷态势,高职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亟需开设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培养高端技能人才。1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建设背景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等均以不同方式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已成趋势。科思创顺应行业趋势,成立聚氨酯全球汽车解决方案平台,加速汽车材料创新,谋求未来布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及共享化("新四化")这四大趋势正在全方位颠覆汽车行业,同时改变着消费者对汽车内饰的期望。当下,内饰创新已成为车企实现产品差异化、赢得消费青睐的重要手段。作为聚氨酯的发明者,科思创顺应行业趋势,致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