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用户痛点、品牌调性、品牌溢价三方面介绍了开发整车专属气味的必要性,以某研发车为例,介绍了某研发车的定位、目标人群,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确定了专属气味的种类即薄荷味,通过气味带入与植入两种方式进行验证,经过迭代,确定最终方案为将香精微胶囊植入到B柱下护板中,对植入香精微胶囊的B柱下护板进行香味持久性试验与物性试验。结果表明,气味植入技术在满足B柱下护板物性要求的同时可以长期有效改变车内刺激性气味,使顾客气味感知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我国主机厂对车内气味的管控标准及现状。管控标准主要为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零部件气味检测方法可分为袋子法和箱式法两种,材料气味检测方法可大致分为德系、美系、日系三大类。此外,从气味标准体系、气味评价员团队、管理制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将国内主机厂气味管控现状分为空白型企业、起步型企业、发展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四类。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结论:目前,我国主机厂的车内气味管控标准方法各异、种类繁杂,急需统一;同时,不同主机厂在车内气味管控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纯电动汽车专属平台底盘零件的装配复杂程度与装配层级,减少生产主线工位和设备工装成本。通过标准底盘模块工艺约束来规范纯电动车型平台底盘模块架构,采用整体式底盘合装工艺方案,使用标准化托盘规格,从而实现将前/后悬总成、电池总成集成化进行整体合装,可以有效减少底盘装配工位,降低制造成本,实现自动化合车及拧紧,打造专属的简洁新能源标准工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内外标准、行业规范及相关的地方性规范的研究,分析国内主要城市的公路旅游区标志设计案例,并结合《桐庐县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系统规划设计》工程的实施,对目前旅游区标志的专属图案做了比较分析和研究.发现旅游景点具有个性化、差异化的特色需求,而规范和标准提供的参考图例仅可作为各个不同旅游景点专属图案设计指导,不能简单套用已有图例.一种有效的专属图案设计作图方法是交通工程设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中以桐庐“旅游强县”交通旅游标志项目设计为例,介绍了快速而有效的旅游区标志专属图案的设计作图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气味嗅辩仪/质谱联用法(TD-GC-O/MS)分析前壁板隔音件总成及其材料,分析聚氨酯发泡层(PU)、乙烯-醋酸共聚物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层(EVA+PET)的气味物质种类和含量。通过气味评价确定总成和各材料层的气味类型和气味强度,分析气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与气味类型和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导致总成气味的主要物质。据此通过改变材料层原料的配方和工艺、催化剂、EVA用量来提升前壁板隔音件的气味。  相似文献   

6.
对汽车行业气味评价,特别是新车气味评价方法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工作创新性提出了群体气味评价方法,并进行了详细论述及实例展示。特别是对新车气味改进、不同方案对比、主体气味接受程度等评价工作,此方法更具科学性、区分度和说服力。此评价方法可操作性更高,更具稳定性,完善了整车气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湿法顶棚气味品质,对组成湿法顶棚中的PU板、骨架胶、玻纤毡、无纺布、面料胶、针织复合面料、包边胶的气味来源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通过分析得知湿法顶棚中的气味来源于原材料本身或配方中产生的小分子物质,最终通过对原材料与配方的气味改善使湿法顶棚气味品质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汽车车内挥发性气味的形成机理与危害,以及车内气味的评价方法和管控措施;重点论述通过气味类别、气味强度以及实物测试三个阶段的筛选,挑选出初级的气味评价团队。  相似文献   

9.
通过主要内饰件VOC及气味的释放推算量化整车的水平,以实现车内空气质量达标及气味品质提升的目的。采用1 m3试验舱对某车型的主要内饰件VOC以及气味进行测试,并用整车试验舱对新装配内饰件后的整车进行验证测试,以8种典型目标物定量分析以及主要气味性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主要的内饰件VOC的释放水平总趋势与车内空气质量高度吻合,而且主要内饰件的气味水平也与整车的气味保持一致;建立了内饰件VOC及气味对整车的空气质量贡献的数据模型,对预测并改进整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水平的工作提供指导。另外结合2019年C-ECAP的评价规程对2款车的车内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对十个月两台车型的气味IQS数据的整理,从整车气味抱怨类型细分、抱怨车辆下线时间、抱怨区域特点、抱怨人群特点、售价重叠与销量相当的车辆气味抱怨情况等维度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两款车型气味抱怨主要集中在内饰抱怨上,提升内饰气味质量是降低气味IQS的根本途径,气味抱怨主要集中在中国中部地区,车辆销售目标人群也会导致气味IQS抱怨值的差异等结论。  相似文献   

11.
将整车拆解为零部件总成,通过测试其气味性等级,找出气味性不达标的零部件。通过提升零部件总成的气味性,以达到提升整车气味性等级的最终目标。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整改零部件装车,整车气味性等级达到3.5级,满足江淮企标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广汽三菱汽车有限公司(GMMC)某型车气味改善为研究课题,通过整车气味测试,气味风险材料筛选,材料气味溯源分析整改和整改后整车效果确认,重点探讨了采用气味抽查法和气味溯源方法在乘用车气味改善的可行性。通过最终效果确认和对比分析,整改后整车气味由原来的3.5级降至3级,同时相比常用的整车-零件-材料3级正向气味溯源分析法,整改费用降低78%,整改周期减少70%。  相似文献   

13.
随着消费者对车内气味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各大汽车主机厂越来越重视整车气味质量的提升工作。本文介绍了批量生产过程中整车气味的优化控制方案,包含气味问题的分析、优化措施的制定、优化效果的验证和优化成果的稳定等内容。通过实践验证,该方案可有效优化并稳定批量生产整车的气味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照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车内气味的正向开发流程,并制定了气味开发的方法即通过材料、工艺和仓储3个方面进行。以某车型为例,采用该流程和方法进行气味开发,结果显示该车型车内气味达到了开发初期设定的气味目标。并且在开发过程中,总结了注塑零件、座椅表皮和地毯等复杂工艺零件的气味改善方法以及仓储环境改善方法。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正向开发和零件气味改善提供了实用的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整车拆解为零部件总成,通过测试其气味性等级,找出影响整车气味性的重点零部件总成。通过提升重点零部件总成的气味性,以达到提升整车气味性的最终目标。测试结果表明:用整改过的零部件装车,整车气味性等级较整改之前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满足Q/JQ 13128-2016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接上期)二、香味和空气质量系统1.香氛系统嗅觉的意思是闻到气味。气味与鼻粘膜中的气味传感器接触并被这些传感器感受到。新奥迪A8(型号4N)提供了两种不同的香氛,可以在夏季和冬季香氛之间进行选择。在行驶过程中可以通过MINI显示屏、前部信息显示和操作系统控制单元的显示单元J685设置香氛选择以及香氛强度,同时显示了相应香氛的当前液位。香气是由香氛系统功能单元GX43中的2个圆柱形小玻  相似文献   

17.
为找到聚丙烯塑料样板气味的来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气味成分进行检测和分析,将气味的来源锁定在改性助剂中的抗氧剂与聚丙烯成型过程中的热降解。进一步通过气味对比实验,确认更改抗氧剂类型与降低注塑温度对降低气味是有效的,将抗氧剂由BHT变更为1010,气味等级平均值降低0.5级;将注塑温度由230℃降低为210℃,气味等级降低0.5级。这两种措施都能使聚丙烯样板气味等级达到标准要求的4.0级。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车内异味逐渐成为消费者购买车辆的一个最为直观的关注点。本文通过对座椅总成及其部件材料(约200-300件)的VOC及醛酮物质、气味和GCO数据的分析,深入解析座椅气味及有毒有害物质的来源。结果表明,座椅气味强度普遍较强且较为刺激,座椅的气味和VOC主要来源是泡棉材料,同时面料的选择也可直接影响其气味和VOC的散发;对座椅气味及VOC进行整改时,可重点考虑泡棉材料及其面料材料。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分析汽车行业现有的气味试验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创造性提出了一种新型零部件总成气味评价方法和整车异味来源排查评价方法,填补行业空白,完善汽车行业气味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四轮低速电动车呈高速发展态势,保有量快速增加,交通安全隐患逐渐显现,开发低速电动车专属保险是大势所趋,但由于产品安全系数较低、驾驶人员保险意识不高、开发专属保险缺乏大数法则等因素制约了业务开展。本文通过分析低速车保险推广现状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汽中心")近年抽检的市场主销低速电动车产品安全达标检测结果,建议以保证产品安全性为基础、低速电动车保险大规模推广为目标,研究开展四轮低速电动车专项保险业务的解决方案,力争为保险公司在后续开发专属保险提供若干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