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京张高铁土木特大桥采用(60+100+6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跨越既有大秦铁路,该桥24号、25号墩墩顶98m范围内梁体采用墩顶水平转体施工。沿平行于大秦铁路线方向,施工24号、25号墩顶转体部分梁体,在墩帽、0号块施工时安装转体系统;在标准梁段施工后拆除施工临时结构,安装牵引系统;进行梁体试转后在"要点"时间内进行正式转体,将梁体转动至设计平面位置;采用支架现浇法施工边跨合龙段,边跨合龙后进行球铰体系转换、安装永久支座,将梁体变成简支单悬臂结构;最后施工中跨合龙段,完成连续梁施工。  相似文献   

2.
丁仕洪 《桥梁建设》2020,50(1):116-120
新建安九铁路庐山特大桥采用1孔96 m钢-混组合桁架梁结构跨越瑞九铁路线。根据桥梁结构特点及施工条件,该桥采用“异位成型、转体就位”的方案施工。在瑞九铁路线侧搭设组合支撑体系,在组合支撑体系上进行钢桁梁的拼装及混凝土槽形梁现浇施工;在Y197号墩墩顶设置固定端转轴、Y198号墩侧设置转体滑道和牵引设备,以Y197号墩中心为圆心、96 m为半径,将梁体转动16°至设计位置;转体后,按照单墩同步、两墩交替循环的方式落梁2429 mm至设计标高,完成钢-混组合桁架梁桥施工。  相似文献   

3.
新建京港澳高铁安九段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为主跨672 m双塔双索面钢-混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主跨及辅助跨主梁采用钢箱梁,标准节段长18 m,重约510 t,锚跨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重约200 t/m。根据该桥结构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主梁采用现浇支架+多点顶推+单悬臂+双悬臂等混合方案施工。锚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钻孔桩+钢管立柱+贝雷梁(大桥Ⅰ号桁梁)”支架现浇方案施工。九江侧钢梁采用单悬臂+多点顶推施工技术,边跨钢梁、合龙段与结合段同步顶推,省略了九江侧边跨合龙工序;在结合段钢梁与锚跨预应力混凝土梁之间设置锁定结构,保证了结合段施工质量。黄梅侧钢梁采用轻型墩旁托架+双悬臂+单悬臂施工技术,4号墩墩顶三节段采用轻型托架滑移施工,结合段采用浮吊整体吊装,定位后浇筑结合段混凝土,预应力张拉后进行边跨合龙;黄梅侧边跨和中跨合龙段均采用主动合龙,先边跨合龙后中跨合龙。  相似文献   

4.
姑嫂树路跨铁路立交桥采用(70+116+70)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桥面宽32m。考虑其上跨11股铁路轨道,为保证施工期间铁路的运营安全并尽量减少对铁路的干扰,该桥采用转体法施工(转体重量达1.73万吨,转体角度最大为106°),并将中跨合龙段从桥跨正中向大里程方向移动9.25m。该桥主梁采用单箱五室截面;主墩采用m形墩,钻孔灌注桩基础;转体系统主要由承重系统、顶推牵引系统和平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球铰尺寸为4m(Z63号墩)和3.9m(Z64号墩)。采用MIDAS Civil 2011、MIDAS FEA等软件进行主梁、m形主墩、转体系统、横梁及桥面板静力计算,结果表明该桥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增城区新新公路跨广深铁路桥采用(114+96)m双幅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分幅跨越既有铁路。该桥主桥为塔墩梁固结体系,主梁采用单箱三室截面斜腹板变高箱梁,为平衡跨度不对称引起的不平衡重,主跨与边跨板厚采用不对称设计。桥塔采用顺桥向人字形独柱混凝土塔,桥面以上高31.0 m;斜拉索采用强度为1860 MPa的钢绞线拉索,单索面双排扇形布置;主墩采用矩形实体混凝土墩,群桩基础。采用转体过程角度控制图指导双幅桥同步转体施工,转体结构最大悬臂长114 m,设计转体吨位为3.2万吨。经验算,结构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迫龙沟特大桥主桥为主跨430m的混合梁双塔双索面斜拉桥,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主梁、中跨采用钢-混结合梁。该桥主梁采用不对称双悬臂方案施工,即边跨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牵索挂篮悬臂浇筑施工,中跨钢-混结合梁采用架梁吊机悬臂拼装施工。在该桥主梁施工中,采用不同步双悬臂施工,中跨钢梁安装超前边跨1个节段,以取消中跨约3 000t的均布压重;在边跨距离桥塔中心27.5m处设置施工辅助墩,以提高中跨结合梁的大悬臂状态稳定性;在中跨钢-混结合段处设置反拉压重装置,以提高塔梁锚固性能;设置塔梁临时固结和纵向限位装置,以抵抗墩顶处梁体的不平衡力矩;将边跨侧靠近桥台的3个节段合并成1个边跨现浇段,以减少双悬臂施工的节段数。该桥已于2016年完工,成桥线形及结构受力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廊坊光明桥为(118+268+118) m上加劲连续钢桁梁桥,上跨多股既有线,与既有京沪高铁交角33°。钢桁梁采用转体法施工,拼装跨度为京沪高铁侧(119+138) m、西牵出线侧(130+119) m,采用带辅助滑道的简支梁体系非对称转体方案。施工过程中,与铁路平行位置采用独柱式拼装支架和带转向功能的龙门吊拼装钢桁梁,京沪高铁侧钢桁梁远离设计转体位置15 m进行拼装,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向边跨预偏30 cm拼装;京沪高铁侧钢桁梁拼装完成后横移至设计转体位置;钢桁梁同步落梁至主墩;采用带大悬臂的简支梁体系进行转体,辅助滑道采用轴承式滚动走行系统;转体后,西牵出线侧钢桁梁利用墩顶特殊设计的永久支座向跨中纵向顶推30 cm;在铁路限界上方采用全封闭防护小车进行合龙施工。该桥多次体系转换施工累积误差可控,成桥精度与设计吻合,确保了高铁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8.
新建京港高铁安九段鳊鱼洲长江大桥南汊航道桥为主跨672 m双塔双索面钢-混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主墩采用整体式承台、群桩基础;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结构;主跨及辅助跨主梁采用钢箱梁、锚跨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斜拉索,主跨跨中72 m范围设置7对交叉索.根据该桥结构特点及水文、地质条件,1号及6~9号墩采...  相似文献   

9.
汤明  谢石  杨凯  段树坤  樊健生  刘宇飞 《公路》2021,66(11):126-132
混合梁斜拉桥的边跨混凝土梁多采用支架现浇,并在边跨设置多个辅助墩,辅助墩压重设计需求高.以银洲湖大桥为研究背景,将原设计"边跨少支架现浇+中跨单悬臂"施工方案优化为双悬臂施工方案,取消近塔侧辅助墩,并对混凝土箱梁进行构造优化,方便施工,提高了工程经济效益.采用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优化前后桥梁结构受力状态,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主梁受力状态与原设计相近,满足结构设计要求,主跨组合梁及主塔结构可维持原方案设计;取消近塔侧辅助墩可简化结构压重设计.  相似文献   

10.
渝黔铁路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为双层6线铁路钢桁梁斜拉桥,主桥桥跨布置为(81+162+432+162+81)m。主梁采用N形桁架,2片主桁,全桥钢梁总重约4.1万吨,共68个节间,其中重庆侧边跨4个节间钢梁跨越3条铁路线。为顺利跨越既有铁路线,重庆侧钢梁采用"部分顶推+散拼"的架设方案施工,在2号墩主跨侧的支架上一次性拼装完成,分多次请点将7.5个节间钢梁顶推过既有铁路线,剩余节间钢梁采用支架散拼法架设;贵阳侧钢梁采用双悬臂方案架设,在单侧墩旁托架上利用70t架梁吊机架设3号墩墩顶6个节间钢梁后,利用2台70t架梁吊机对称悬臂架设其余节间钢梁;主跨跨中采用适配法合龙。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立交分南、北两幅,上跨铁路处分别为(54+57)m、(67+67)m连续刚构桥,其中箱形T构按全预应力构件设计,以墩底同步转体方式施工,转体重量超万吨。转体结构由下转盘、球铰钢销轴、上转盘、撑脚、钢板滑道、千斤顶反力座等构成。在下承台施工时预埋转体结构的牵引力座、反力座、滑道支架等的钢筋和钢构件,分3次浇筑下转盘混凝土,吊装并精确定位上球铰;采用定型钢模板、塔吊施工主墩;双幅T构平行铁路线同步预制,通过竖向预应力完成T构墩台锚固、墩梁锚固;对T构进行不平衡力矩测试,经配重、试转后,双幅T构均采用2台QDCL200型穿心式连续提升千斤顶同步转体,转体到位后进行后浇段和球铰封固作业。  相似文献   

12.
新建安庆至九江铁路长江大桥主航道桥采用(2×50+224+672+174+3×50)m双塔钢箱混合梁交叉索斜拉桥,半飘浮体系。该桥主梁主跨及辅助跨采用钢箱梁,总长1 056m;边跨及次边跨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总长264m;钢-混结合段均设在辅助跨内。桥塔采用H形混凝土结构,塔高252m,上塔柱设内嵌式钢锚箱。全桥共设152对斜拉索,斜拉索采用7mm的镀锌铝合金平行钢丝,按平行双索面扇形布置,主跨跨中72m范围内斜拉索交叉设置。桥塔基础采用45根3.0m的钻孔灌注桩;边墩及辅助墩采用n形空心截面框架墩,3.0m和2.5m钻孔灌注桩基础。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采用支架逐孔现浇施工;钢箱梁九江侧174m辅助跨采用顶推施工,其余部分采用节段吊装施工。结构静、动力分析结果表明该桥受力、变形及运营安全、舒适性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3.
禹门口黄河公路大桥为主跨565m双塔双索面钢-混组合梁斜拉桥,边跨设计无辅助墩。主梁采用全回转桥面吊机双悬臂拼装施工,最大双悬臂长度达200m,边跨需增设临时墩,以提高施工期结构抗风性能、降低安全风险。通过设计难点分析,以施工全过程临时墩受力安全为原则,确定在11号和12号墩边跨侧距塔柱中心160m处设临时墩(由桩基础、钢管墩身、承重梁和横向限位等组成),其高度分别为39.6m和41.3m;临时墩与钢主梁采用临时铰(允许纵向位移)连接;临时墩的锁定和解除时机分别为13号斜拉索二张后和Z18号钢主梁安装后。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 2019建立全桥空间模型分析临时墩受力及钢主梁位移,并进行施工过程实时监测。结果表明:临时墩受力安全,结构可靠。  相似文献   

14.
襄阳市内环线跨襄阳北编组站大桥跨越汉丹、焦柳客车线及其他站线等32股铁路,为适应建设条件,该桥创新性地采用部分转体+部分悬拼的施工方案.综合考虑转体施工难度及桥梁结构受力性能,采用跨径布置为(200+294)m、(226+200)m的双独塔双索面斜拉桥方案.大桥墩、塔、梁固结,主梁采用钢-混混合梁,跨铁路部分主梁为钢-...  相似文献   

15.
铜陵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主桥为(90+240+630+240+90)m五跨连续钢桁梁斜拉桥,主梁采用双节间全焊桁片组拼钢桁梁结构。结合桥址处水文地理条件,对南岸边跨钢梁全顶推和双悬臂架设方案比选,确定南岸边跨采用全顶推方案。顶推施工方案为在边跨设置3处墩旁托架、2个临时墩,采用1 000t浮吊于4号墩墩旁托架主跨侧拼装30m导梁、边跨A0A5节段钢梁及架梁吊机,A6A24节段钢梁经架梁吊机起吊拼装后向边跨顶推架设。墩旁托架及临时墩立柱采用?1 400mm×22mm和?1 020mm×10mm两种规格钢管,在墩旁托架顶端设置对拉钢绞线,联结系采用?630mm×8mm和?426mm×6mm钢管;导梁采用三片桁结构,桁高和梁宽均与主梁相同;水平顶推设备为4台350t连续千斤顶,布置于4号墩墩旁托架边跨侧外立柱顶部。有限元计算及实践结果表明钢梁顶推过程中钢梁位移和应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跨中钢梁合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二七长江大桥主梁采用混合梁,其中汉口及武昌岸90m边跨为混凝土梁,其余梁段均为工字形截面钢-混结合梁。施工时,4号墩侧钢梁采用双悬臂对称架设,5号(3号)墩侧钢梁采用单悬臂由6号(2号)墩向跨中方向架设,跨中钢梁合龙段设置在ZL35节段。为选择有效的合龙调整措施,采用SCDS2008软件对合龙前钢梁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水平对拉荷载对合龙口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压重和斜拉索张拉对合龙口竖向位移影响较大;采用移动吊机调整竖向位移可控性较差。根据敏感性分析,合龙前对跨中钢梁标高及转角、纵向位移、上下游高差及轴线偏位进行调整。最终通过在5号(3号)墩布置千斤顶整体纵向移动钢梁、对孔、安装冲钉实现跨中钢梁主动合龙。  相似文献   

17.
宁波舟山港主通道舟岱大桥北通航孔桥为(125+250+125)m钢-混混合梁连续刚构桥,除主跨跨中85 m范围主梁采用钢箱梁外,其余均采用变截面混凝土箱梁.该桥主墩墩顶混凝土主梁采用分块现浇,其余混凝土主梁采用节段预制、悬臂拼装法施工;主跨跨中钢箱梁采用2台桥面吊机整体起吊合龙.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  相似文献   

18.
正2019年9月11日,武汉杨泗港快速通道青菱段跨京广铁路斜拉桥成功转体(见图1)。该桥为世界首座半飘浮体系独柱塔钢箱梁斜拉转体桥,在目前同类型桥梁跨度最大、桥面最宽。此次转体施工为8号墩,9月10日大桥9号墩已实施转体。  相似文献   

19.
武汉青山长江公路大桥主桥为主跨938m的双塔双索面全飘浮体系斜拉桥,单侧边跨结合梁长368m,由钢槽梁与预制混凝土桥面板通过湿接缝及剪力钉结合而成。其中,钢槽梁宽48m,桥中线处梁高4.06m;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最大单块尺寸10.135m×3.2m×0.37m,重34.2t。边跨结合梁施工采用先顶推架设钢槽梁,再安装预制混凝土桥面板,最后浇筑湿接缝的整体施工方案。钢槽梁节段由浮吊吊装至主墩墩旁托架平台,依次拼装焊接3个节段后由主墩托架平台往边跨方向顶推架设;混凝土桥面板采用工厂化预制,采用50t全回转架板吊机由主墩往边墩方向逐块吊装;桥面板架设后,浇筑湿接缝混凝土,完成结合梁结合施工。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临时支点同步下落、墩顶钢梁横向压载、辅助墩支点顶落梁等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芜湖长江三桥主桥桥墩均位于水中,需搭设施工浮桥用于水中墩施工混凝土输送及人员通行.芜湖侧浮桥布置于5号墩和3号桥塔墩之间,长272.3 m,跨径布置为(35.5+6×36+18)m,桥面净宽3.3m.浮桥设计采用“浮箱+贝雷梁”结构,横向布置4榀贝雷梁,桥面板采用I10@750 mm分配梁+6 mm厚花纹钢板组成,桥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