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压缩机的部件进行动力学频谱分析,结合所做的台架振动、噪声试验、研究和探讨了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2.
介绍车内噪声源识别的主要方法,针对国内某型车在研发过程中的车内噪声问题展开研究,试验分析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综合运用主观评价、频谱分析和运转消去法,确定涡轮增压器冷却水泵电机振动是车内噪声问题的噪声源。分析引起车内噪声问题的原因,提出对涡轮增压器冷却水泵电机振动隔离采用二级隔振的改进方案,并且通过试验和主观评价验证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增压发动机的普及,增压器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Hiss噪声,已成为行业内重点难点问题。为解决某车型发动机涡轮增压器Hiss噪声问题,文章通过对Hiss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噪声传递路径及频谱分析识别辐射噪声强的部件,通过制作手工样件对涡轮进管进行声学包裹,经验证,该方案可行。最后,通过更改进气管材料,制作快速样件,再次验证优化方案可行,Hiss噪声得以解决。文章的研究对解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工程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噪声振动测试是解决车辆噪声问题的首要环节,对城市客车车内噪声和车体振动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城市客车车内噪声振动分布情况、噪声振动频谱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客车噪声与发动机的振动有直接关系,噪声分布的主要频率为63 Hz~1 kHz.  相似文献   

5.
汽车NVH研究是改进车辆性能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各大汽车公司一个主要课题,通过阶次跟踪和频谱分析手段,可以分析车辆振动源及传递路径等,文中针对某款轻型客车的振动噪声问题展开了研究,确定了车辆的振动噪声源,提出了改进措施并进行了验证,为解决客车相关NVH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汽车空调用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SE—508型摆盘式压缩机为例,采用压缩机部件在动力学方面的频谱分析、计算机有限元模态分析和台架试验分析三者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压缩机的振动和噪声问题。通过分析发现,压缩机在2000r/min转速下的振动和噪声是由压缩机的摆盘受力情况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阶次跟踪技术及其在汽车NVH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室内噪声严重影响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一直是汽车NVH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阶次分析同传统频谱分析相比较,详细介绍了阶次跟踪原理分析了室内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振动传递路径,使用PULSE多分析系统在给定工况下测试分析了某国产轿车驾驶员及副驾驶耳处的噪声,成功识别出室内轰鸣的共振频率及其发生时的转速和阶次,分析了产生轰鸣的原因并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通过本次测试分析,为进一步解决该车的振动噪声问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轻型载货汽车驾驶室振动剧烈、室内噪声较大等问题,对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隔振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测试悬置两侧的振动加速度及进行振动信号的频谱分析、相干分析和传递特性分析,找出了影响该车动力总成振动传递特性的主要因素.根据测试结果对该车发动机后悬置进行了优化设计,使其后悬置的隔振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进气系统噪声产生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对某开发中车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通过频谱分析、噪声源识别判定抱怨噪声由进气系统引起,针对抱怨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文章不仅在理论计算、仿真分析方面给出了解决进气噪声的方法,而且通过试验验证了理论计算和仿真分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某轿车在加速工况下特定转速范围内室内噪声异常增大的现象,利用LMS Test.Lab系统,对引起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诊断和分析.通过频谱分析、频响函数(FRF)测试分析、模态分析、工作变形分析(ODS)等多种振动噪声诊断手段的综合运用,确定了引起室内噪声异常增大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消除了室内噪声特定转速下异常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轻型卡车的通过噪声超标的问题,通过包裹屏蔽法进行噪声源贡献量分析,确定了主要的改善方向为排气噪声。对比分析通过噪声的1/3倍频程频谱,排气噪声贡献量主要在中心频率1 250 Hz处。应用Virtual.lab进行仿真分析,减小现有消声器的穿孔孔隙率和增加插入管后,提高了1 120~1 400 Hz频段的传递损失,最终实车验证,降低了通过噪声1.2 dB。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汽车液压气门系统噪声、振动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液压气门系统噪声和振动的措施,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改进凸轮型线设计、选用合适的润滑油、调整液压系统的结构参数等可有效抑制液压气门系统的噪声和振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中型客车进气口辐射噪声和车内噪声较大的问题,首先根据车内声模态试验结果和对道路试验数据的偏相干与频谱分析结果,找到了主要噪声源为进气口,并确定了消声目标频段。接着研究了空滤器滤芯与穿孔管的声学特性,建立了进气系统有限元声学模型,并通过对比进气系统传递损失仿真曲线与怠速进气口噪声频谱,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针对目标频段设计了进气消声器,使进气系统的传递损失在250~400Hz频段平均达24.7d B。最后进行了道路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消声器有效降低了进气口辐射噪声和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中对加速车内噪声的粗糙感进行了分析和改进。首先通过对加速车内噪声频谱特性的分析,确定了半阶次噪声是引起车内噪声粗糙感的主要原因。接着对可能的传递路径进行了排查,结果表明车内的半阶次噪声主要来自于动力总成的振动,并通过变速器悬置侧支架传递到车内。最后采用了降低动力总成悬置刚度和提高悬置支架动刚度的方案,有效减小了车内噪声的粗糙感,提高了整车加速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SUV怠速开空调车内存在"突突"异响的问题,运用源-传递路径-响应的分析方法,借助噪声和振动频谱相关性分析的手段,确定怠速空调开启时车内异响主要是由于空调系统管路隔振不足导致振动传递引起.通过采用增加空调低压软管长度及在空调管路增加质量块的优化方案,有效解决了空调开启车内异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控制振动压路机驾驶室噪声,采用理论分析和样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驾驶室噪声进行了摸底试验、噪声频谱试验和模态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室后玻璃的一阶固有频率为35 Hz,是造成振动轮小振工况下驾驶室噪声较高的主要原因。通过结构优化和改进,将后玻璃的一阶固有频率提高到了38Hz。改进后左耳噪声声压级由87.5dB(A)降低到86.0dB(A),右耳噪声声压级由88.6dB(A)降低到86.8dB(A)。  相似文献   

17.
汽车怠速工况车内噪声振动情况是影响整车NVH(噪声、振动和平顺性)水平的重要因素且影响乘车舒适性。以某款车型为例,对车内噪声源及传递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对悬置和冷却风扇等系统进行试验分析,确定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提出为保证悬置隔振和制冷效果,需对悬置系统和风扇转速合理匹配,同时提高转向柱的固有频率。验证表明车内轰鸣声消除,噪声及振动明显减小,效果良好,为解决同类问题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款乘用车小油门加速过程中车内噪声粗糙感明显的声品质问题,首先对噪声时域数据进行频谱特性分析,得到造成噪声粗糙感明显的原因是车内半阶次声压幅值调制。其次通过传递路径试验分析,确定车内半阶次激励源是发动机半阶次振动,主要传递路径是动力总成悬置。最后通过提高前围隔音量,优化悬置刚度及降低空调管隔振垫硬度,明显降低了车内噪声的半阶次特征,加速声品质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制动噪声分析闭环耦合模型,利用振动和模态分析理论,以13k Hz频率噪声为算例,分别计算静态和动态闭环耦合模型制动盘的自身振动能量;随后分析摩擦耦合界面振动能量流动和振动传递路径,指出制动器在耦合界面的振动传递以制动盘振动向制动块传递为主导;最后通过制动盘振动能量平衡分析,验证了制动盘相关振动能量计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中的分析为进一步研究高频制动尖叫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EQ6690L客车是东风公司在原三吨轻型底盘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种豪华型底游客车,该车动力性好,外型美观,内饰豪华,价格适中,本应是市场上的热销产品,但由于该车车内沉闷,低频轰声大,所以一直困扰其进一步发展,因此分析其车内噪声情况,提出解决措施则具有实际意义,文中通过分析乘用车车噪声产生机理,搞清车内噪声的构成情况,并通过对车内噪声和振动的测量,采用频率分析法,从频谱上分析噪声和振动,直接了解其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