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某商用车进行整车建模并进行发动机舱热管理仿真,获得了该车优化前方案状态下风扇前后表面静压值,通过对比功率点风扇静压值与风扇台架试验数据,发现风扇性能仍有优化空间.风扇和护风圈相对位置是影响风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此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仿真结果冷却系统的能力得到了较高的提升.优化后的方案进行了转毂试验,仿真结...  相似文献   

2.
徐钊  陆振新 《汽车技术》1989,(1):22-26,62
介绍了在底盘测功机上对散热性能进行的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IVECO40—8 Sofim型发动机冷却系散热器性能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针对汽车散热器在实车环境中内、外流场不均匀对散热性能影响无法判断的问题,提出采用场协同原理分析对流散热结果。首先建立发动机舱前端冷却模块模型,结合已有的经验公式和数值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简化;其次运用多尺度耦合分析散热器在内部热介质流场和外部冷介质流场下的流动传热特性,并通过试验对仿真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利用场协同原理分析散热器散热特性,并提出内流场优化思路。优化结果表明,在散热器最为严苛的工况下,散热管表面温度标准差提高了29.01%,出水温度降低了1.32℃。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Altair OptiStruct的拓扑优化功能,通过对某型号汽车冷却模块支架进行研究,以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 Works9.0为工具,达到降低板壳单元结构关键部位应力的目标,优化设计出满足要求的支架结构。计算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支架有效地改善了关键部位的应力,提高了整个冷却系统的耐久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电源车车厢内柴油发电机组局部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使用基于近似代理模型的数值分析方法对车厢隔板上轴流风机的位置进行了优化,得到车厢内散热效果最好时隔板上轴流风机的位置,并通过CFD仿真计算对利用近似代理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进行了验证,可以发现,增加轴流风机后车厢内柴油发电机组局部过热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车厢内发热部件的总热流通量增加了5.37%。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围绕某轻卡产品的空调性能优化设计,以降低出风口温度为突破口,进行方案设计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同轴管的应用,提升了整车空调的制冷性能。  相似文献   

7.
消音器对降低重型卡车噪声有重要意义。文章提出一种消音器新结构:通过增加分隔板,使气流在腔室中的流动距离增加,同时通过多孔隔板与壁面配合,形成多个抗性消音结构,削弱噪声传递。经对比验证,新结构排气消音器在中、低频段(600Hz以下)噪声传递损失明显增加:原有结构噪声传递损失10-50dB,新结构噪声传递损失51-93dB,噪声抑制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动力舱内冷却风扇空气流动状态,改善系统散热性能,结合某款国产压路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冷却风扇进行重新设计,得到改进后的动力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真结果,将改进方案与原始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动力舱在中冷器、液压油散热器所体现出的散热性能优于改进前;但由于受到轮毂比的影响,冷却液散热器的散热性能略低于原始方案,在实际使用中通过安装固定装置对轮毂比进行调整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冷却模块悬置系统结构仿真分析方面,主要考察其振动与疲劳问题,一方面考察汽车在路面行驶时,冷却模块的随机振动激励所产生的疲劳破坏问题;另一方面主要考虑冷却模块的振动特性,首先冷却模块悬置系统的刚体模态频率需要避开发动机二阶点火频率,其次冷却模块的弹性模态频率需要大于风扇运转所产生的频率。本文以冷却模块的振动疲劳破坏的问题为分析目标,对冷却模块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并与实际断裂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仿真分析方法可靠。同时,对冷凝器支架进行相应的优化,可提高冷却模块的随机振动寿命,为冷却模块的优化改进提供依据,并对后续的疲劳寿命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运用流体计算软件对某轻型卡车除霜风道的除霜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风道各出风口的流量配比、风道内部流线及挡风玻璃速度云图,来考察风道的除霜性能;参考国标要求,关注前挡玻璃风速不足1.5m/s区域,对除霜风道进行优化,优化后的除霜风道内部流线、前挡玻璃速度云图等有明显改善,优化了车辆的除霜性能。  相似文献   

12.
动力舱不同出口特征下车辆散热模块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了解车辆散热出口特征对散热器模块传热性能的影响,保证动力舱散热效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种出口方案,结合相关资料使用三维软件建立动力舱模型,使用CFD数值方法进行了完整工况下的仿真求解。对仿真结果进行整理和对比后的结果表明:出口数目与散热器性能并非线性相关,就本文研究的车型而言,前置出口方案的散热效果最佳,前置与侧出口联合方案效果最差;虽然增加出口数量可以提高散热性能,但出口数量过多时反而会降低散热器的工作性能,使系统过热。  相似文献   

13.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背景下,提出利用“卡车-无人机”协同配送新模式对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进行物流配送,进一步研究该模式对疫情影响下物流配送的价值。考虑无人机最大飞行时间、载重以及道路条件等因素,将客户分为只能由卡车服务的客户、只能由无人机服务的客户以及卡车与无人机均能提供服务的客户3类,以车辆总服务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车辆与无人机协同为客户提供配送服务的数学模型。设计嵌入简单启发式算法的混合邻域搜索算法,通过不同规模算例运算时间及多次运算解的波动性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对TSP算法、邻域搜索算子的不同组合的分析,找出最优的组合,进而对无人机最大飞行时间、无人机飞行速度载重影响因子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TSP算法质量直接影响邻域搜索操作得到解的质量,可以通过高效TSP算法设计寻找更好的配送方案;无人机续航能力越强,目标函数就越小,无人机飞行速度载重影响因子越大,导致配送所需的服务时间越多,可以通过选用续航能力强、飞行速度受载重影响小的无人机提升配送服务效率。研究成果可以为城市发生重大灾难或特殊情况时,城市物流配送系统中无人机的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以某重型卡车车门为研究对象,在CATIA中建立车门的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中进行模型的简化和网格划分,在自由状态下对车门进行模态分析,对车门进行扭转刚度与下垂刚度等分析。并利用HyperMesh对车门结构进行参数修改和设计,以一阶固有频率为优化目标,以四种工况下的扭转刚度为约束,在车门质量不过度增大的情况下,提高扭转刚度及一阶频率。经过比较分析,得出改进方案,并计算分析了改进后车门的模态特性,为车门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某微型电动汽车55A·h锂离子动力电池包的单体发热功率测定数据,在匀速行驶、持续加速和NEDC 3种工况下,通过FLOEFD仿真对比分析单体之间为空气和单体之间填充导热胶两种电池包的温度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匀速行驶工况结束时刻,使用导热胶填充间隙的电池包温差比间隙为空气的电池包降低了1.41℃;持续加速工况结束时刻,温差降低了0.14℃;NEDC工况结束时刻,温差降低了0.2℃。可见导热胶对降低电池包温升与均衡电池包温度场方面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先进成熟设计理论,以降低汽车空气阻力和提高散热性能为目标,应用PowerFLOW软件,采用基于数字仿真分析结果与相关基本实验测试结果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仿真模型。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卡车空气阻力及提高散热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汽车发动机舱内由于热量富集和结构拥挤而导致散热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双场耦合强化散热原理,并用于指导某款汽车的发动机舱内散热问题的分析与结构改进。首先,基于对流换热场协同理论,论述了发动机舱内高温部件强化散热的空气速度与温度梯度的0°夹角原则,并据此根据自然对流换热下的温度场分布特征,推导了入流空气速度的辐射状优化方向;然后,针对某款汽车发动机舱内排气歧管散热不足问题,基于辐射状优化方向进行舱内流场散热分析和结构改进研究,确定了散热器-风扇导流罩组合的结构改进方案。最终结果表明,排气歧管对流换热系数提高了37.5%,表面平均温度降低了24.4%,周围局部高温消除,解决了舱内散热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封闭部分格栅和加装底护板对前端冷却模块性能的影响以及散热器空气侧热流场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的相关性,建立了某排气前置车型的详细机舱热管理分析模型,应用多孔介质模型和旋转参考坐标系(Moving Reference Frame,MRF)方法建立了换热器和散热风扇的计算模型,对前端冷却模块空气侧流场和热场进行仿真并将部分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闭部分格栅和加装底护板均能增加中冷器进风量;散热器前风速平均值、前部和后部的温度平均值与试验值相比误差均小于10%;考虑局部高温辐射并与机舱热流场的耦合模拟能大大提高热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某重卡发动机冷却模块为研究对象,利用CFD STARCCM+、K-Omega湍流模型和MRF多重参考系模型,对整机冷却模块、冷却风扇和发动机舱的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根据CFD仿真结果,用Kuli软件建立一维仿真模型,得到不同车速下的散热器液气温差值和中冷温升值,从而得出不同车速对冷却模块性能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