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解决城市道路最右侧的行车道上的右转车因前面的直行车等候红灯而被迫停车等待所造成道路不必要的拥堵,本文提出一种城市右转道路智能调控系统,利用地磁传感器实时监测道路拥堵情况,并根据道路通行情况智能调控直行+右转车道的通行方向,最大程度地利用直行+右转车道,减少直行车与右转车的行车冲突,降低道路拥堵的概率,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2.
交叉口通行能力往往是城市路网承载能力的瓶颈。在考虑信号控制交叉口车流冲突的基础上,研究了信号控制交叉口的车辆优先权规则和信号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车辆更新规则,构建了一个平面十字信号控制交叉口元胞自动机模型,用于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模拟与分析,并以武汉市某交叉口为例,将模型仿真结果与停止线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利用该模型研究了交叉口转向比例对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交叉口流量随着车辆到达率的增加而增加,仿真结果与停止线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交叉口交通流运行,再现交通流的动态演化过程,当交叉口车道数和车道功能等道路条件确定时,转向比例和信号配时等交通条件对交叉口通行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当右转车转向比例不变时,交叉口通行能力随着左转车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佳的转向比例,使得交叉口通行能力达到最大。当右转车受信号控制时,交叉口通行能力随着右转车比例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同样存在一个最佳的转向比例。当右转车不受信号控制时,交叉口通行能力随着右转车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当右转车比例高于某一固定值时,右转车不受信号控制能够显著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最高可达100%。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旅居车道路通行安全与效率,论文分析了旅居车在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中注册登记、驾驶资格和道路通行等方面的规定及存在问题,总结了发达国家对旅居车道路交通管理经验,对我国旅居车交通管理提出了规范注册登记、强化驾驶人管理、提升旅居车安全性能、严格旅居车通行执法、细化城区道路通行管理和加强旅居车停放管理等六个方面的建议措施,能够为旅居车道路交通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十字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的适用条件,基于行人过街和机动车通行的服务水平分级,提出了不同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的判别依据;通过对人车冲突行为分析,构建了信号交叉口人车交互运行元胞自动机模型。按照单因素影响下的多变量梯度变化分析的方案构建思路,选取机动车流量、右转车比例、信号周期、左转相位绿信比、行人流量作为机动车和行人主导影响因素,建立了多变量组合影响下的仿真方案。以主主相交的双向六车道信号交叉口为例,确定了信号交叉口行人过街形式适用性方案。结果表明:交叉口机动车流量、右转车比例、信号周期、左转相位绿信比、行人流量等5个主导影响因素值确定时,可根据其对应的机动车服务水平和行人过街服务水平组合,确定具体的行人过街形式。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机动车礼让行人背景下的人车通行效率,研究了基于叠加相位设计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以西安市1个典型交叉口为例,分析机动车与过街行人冲突情况;在Webster配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叠加相位设计与人车冲突时空分离策略相结合的信号配时优化方法,并给出行人信号早启时间、人车绿时分离设置阈值的计算方法;运用VISSIM仿...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等待时间阈值是分析礼让行人合理时间的重要参数,是减少非信号交叉口人车冲突,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条件.通过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的影响因素,并基于非集计价格敏感度分析法(KLP)建立驾驶员等待时间阈值模型,利用昆明市驾驶员让行意愿调查数据进行标定.研究结果表明,驾驶员人格类型、性别和教育程度对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影响;驾驶员年龄、职业和收入对驾驶员放弃等待时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影响.驾驶员主观合理等待时间为16.4 s、等待时间阈值为23.2 s,与驾驶员意愿等待时间的50% 分位值和85% 分位值相吻合.同时,不同人格驾驶员的主观合理等待时间差异较小,而相应的等待时间阈值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根据湛江市近几年对现有道路交叉口改造和在新建道路交叉口中采用平面渠化设计的经验,阐述了渠化交叉口具有通行能力大、投资省、人车分流互不干扰,并可大大提高车辆和行人通行安全性的特点;提出了渠化交叉口的适应条件和设计原则,并对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驾驶行为特性对道路宏观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但在2010年版《道路通行能力手册》(HCM2010)中,驾驶人总体特征修正系数取值在通常情况下建议为1 ,并未给出具体解释以及进一步量化.为了进一步细化研究不同驾驶员行为特性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将驾驶员类型分为冒险型、一般型和保守型3种,利用交通仿真软件Vissim 5 .3构建基本路段和交织区仿真场景,提出以仿真实验为基础的通行能力影响量化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限速为80 km /h的城市快速路上,自由换道行为可以提升道路设施空间利用率,提高交通流由自由运行状态向稳定运行状态的转变速度,而对道路通行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跟驰行为与强制换道行为对道路通行能力有显著影响.提出基本路段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对应冒险型、一般型、保守型驾驶员分别为1 .04 ,1 .03 ,0 .86 ;交织区通行能力分析的修正系数;在交织比为0 .1~0 .4的情况下,3类驾驶员对应的值有所差异,进一步细化了HCM2010中驾驶员的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交叉口的人车冲突,并保证交叉口行人与车辆通行的公平性,分析了行人与机动车在交叉口通行时的相互影响,将每个信号周期中的行人和机动车作为研究目标,分析交叉口行人和机动车的冲突特性,实时估计设置行人专用相位前后行人与机动车的吞吐量,得出动态控制模型中重要参数(行人和机动车每周期通行能力)的计算公式。运用0-1规划模型,以人车通行效率作为约束条件,以人车通过交叉口的公平性最佳为优化目标,建立数据驱动的两相位信号交叉口EPP动态控制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数值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最后说明了EPP动态控制流程及实施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高人流量的交叉口采用本动态方法可提升通行效率及公平性。灵敏度分析表明该动态方法适用于公交车比例为0.1~0.3的交叉口。为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合上海市北京路常德路EPP控制交叉口进行案例分析。对信号交叉口EPP动态控制模型中的具体参数进行标定,并在3种仿真条件下(不设置EPP、设置EPP、动态控制EPP),分别进行仿真模拟。微观仿真结果表明,对交叉口采用动态设置行人专用相位的信号控制方法,总体说来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以保证行人与机动车更为公平地通过交叉口,同时提高交叉口可通过的交通量并对交叉口的通行效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道路通行能力是反映道路交通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了影响道路通行能力的关键因素,并针对这些关键因素提出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在机非混行的交通环境下,对动态、随机弱势道路使用者的准确风险评估,基于行车安全场理论提出了考虑行人心理安全距离的碰撞行人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考虑行驶车辆是否会危及行人的心理安全,提出了心理安全距离的概念,包括心理安全通行距离和心理安全制动距离2个方面,并通过问卷调研挖掘其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数值分析;接着将心理安...  相似文献   

12.
人非共板断面通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高差进行分离,减少机非碰撞的交通事故;避免非机动车对机动车通行的影响,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人非冲突予盾增加,非机动车频繁起伏,舒适性下降等问题;结合道路红线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交通组织等因素,研究人非共板断面在路段及交叉口范围的交通模式,从而分析总结人非共板断面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路段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进行分析,发现如果路段行人过街设施间隔过大,会导致行人绕行距离过长,行人乱穿道路的现象加剧;如果过小,则车辆行驶时频繁启停,行车延误增大。以行人延误和机动车延误之和最小建立目标函数,求解得到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路段行人过街设施的合理间隔与行人交通量、机动车交通量、路段长度以及行人过街宽度有关,充分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设置的各种影响因素。路段行人过街设施依据合理间隔进行设置,可以有效降低行人和机动车延误。  相似文献   

14.
陈凯 《交通科技》2007,(1):93-95
根据目前我国城乡T形无信号管制道路交叉口及行人的步行特点。从交通安全的角度出发,通过人车潜在交会次数来研究交通冲突量,比较完整地引出道路交通安全潜在穿越冲突量指标,该指标反映人车发生冲突与事故的可能次数,有利于评价城乡T形无信号管制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安全的改善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交通问题已经是每个城市,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虽然城市交通规划已经逐渐走向成熟,但是尚处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尤其是很多交通规划只注重车辆交通的问题,而忽视了与之相关的行人交通及行人的横向交通对机动车流的影响,道路过街处人车矛盾尤其突出。“人车分离,立体过街”将成为行人过街的主要方式。该文阐述行人立体过街交通设施的规划,介绍“第二套城市步行系统”的概念,并深入地研究其存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汽车碰撞行人交通伤害特点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李莉  杨济匡  李伟强  方海峰  赵智 《汽车工程》2005,27(1):44-46,27
旨在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行人损伤的发生特点、事故类型以及损伤机制,从而调查交通事故中行人、车辆以及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事故分析对行人的年龄分布、性别、损伤部位以及严重程度、车辆类型进行了研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进行了AIS、GCS分级。讨论了行人损伤的事故特点,提出了影响行人损伤的因素,讨论了车辆交通环境和道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行人穿越车流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测量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行人穿越车流时的平均步行速度,行人所需要的穿越时间,综合运用交通工程学和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影响行人穿越车流的各个因素的特征,得出行人穿行车流过街的流程图,并对防治行人穿越车流过街的违章行为的发生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Pedestrian safety is generally assessed using frequency of crashes, based on historical data, for a given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However, the lack of good and reliable crash data has hampered its apposite analyses and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edestrian safety programs. To overcome this gap, traffic conflict technique (TCT) which relies mainly on the observations of critical traffic situations for safety analysis were developed. However, the applicability of TCTs and related measures under varying non-lane based heterogeneous traffic conditions prevailing in countries such as India is not widely explor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valuate pedestrian safety at urban midblock crosswalk using different surrogate safety measures, including vehicle crossing speed, post encroachment time (PET), yielding compliance of driver as well as pedestrian, and conflict rate. The number of conflicts were observed to increase as the average vehicle crossing speed increases, indicating that pedestrians are extremely vulnerable while crossing the road. The PET value for the smaller vehicles, such as two-wheelers and three-wheelers, is recorded to be lower than the heavy vehicles, such as trucks and buses. With the addition of one lan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PET value. The average PET values for the vehicle on eight-lane divided road is less than the six-lane divided, four-lane divided, and two-lane undivided roads. Further, the yielding compliance of the driver as well as of the pedestrian depends on the crossing speed of the approaching vehicle and the type of road geometry. Further, the rate and severity of conflicts increased with a decrease in the pedestrian crossing speed. The yielding behaviour of the drivers as well as the pedestrian's yielding compliance varies by location, highlighting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n pedestrian crossing behaviour.  相似文献   

19.
针对行人轨迹预测具有复杂、拥挤的场景和社会交互问题,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对行人与车辆、行人与其他行人的交互进行建模,提出一种基于人-车交互的行人轨迹预测模型(VP-LSTM).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行人与行人的交互、行人与车辆的交互,更适用于复杂的交通场...  相似文献   

20.
以无灯控行人过街对交通流影响为分析目标,在综合考虑行人穿越行为及车辆行为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行人及车辆元胞自动机模型规则,尤其是在模型中提出了行人等待区的概念及基于等待区内有无行人的车辆行为规则。以上述模型为基础,通过对不同行人产生概率及速度快的行人比例情况时路段交通流演化趋势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