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横通道与正洞和平导交叉地段(三岔口地段的施工(尤其是横通道与正洞三岔口地段)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薄弱环节。针对锡铁山隧道正洞与1#横通道交汇处施工过程中极其不良的地质条件,文章通过分析该段的地质情况,根据总体施工方案,分析其工况,主要通过介绍锡铁山隧道正洞与1#横通道交汇处施工中的开挖情况、支护情况、安全及质量措施,对横通道与正洞三岔口地段施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下马塘隧道左线进口较大范围内位于浅埋黄黏土地段,含水量大,强度低,施工时又过于冒进,造成了已做好的约17m的初期支护整体下沉,地表出现了大面积塌陷事故。主要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整治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工艺,为今后软弱土层地段的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经验。  相似文献   

3.
辽省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下马塘隧道左线进口较大范围内位于浅埋黄粘土地段,含水量大,强度低,施工时又过于冒进,造成了已做好的约17m的初期支护整体下沉,地表出现了大面积塌陷事故.本文主要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整治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工艺,为今后软弱土层地段的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刘智 《北方交通》2004,(4):65-67
辽宁省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下马塘隧道左线进口较大范围内位于浅埋黄黏土地段,含水量大,强度低,施工时又过于冒进,造成了已做好的约17m的初期支护整体下沉,地表出现了大面积塌陷事故.主要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整治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工艺,为今后软弱土层地段的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经验.  相似文献   

5.
辽省丹东至本溪高速公路下马塘隧道左线进口较大范围内位于浅埋黄粘土地段,含水量大,强度低,施工时又过于冒进,造成了已做好的约17m的初期支护整体下沉,地表出现了大面积塌陷事故。本文主要分析了事故产生的原因、整治方案的选择及主要施工工艺,为今后软弱土层地段的施工和事故处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不良地质地段是指滑坡、崩坍、岩溶、高应力、松散地层等不利于隧道工程施工的地质环境。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不良地质地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通过实践总结和有关隧道施工方面工具书的查阅,重点对黄土、断层、溶洞三种不良地质地段隧道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白龙江隧道的施工技术,确定了隧道开挖的支护方式及关键技术;隧道洞口和洞身的施工方法,着重介绍隧道洞口浅埋土质或易坍塌的软弱围岩地段开挖作业和洞身Ⅳ级、Ⅴ级围岩地段开挖作业的具体方案、方法,施工步骤;超前支护措施中超前长管棚、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8.
广西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发达隧道因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隧身结构受到浅埋、偏压、滑坡、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综合作用,开工前设计补充技术措施,掘进后时地表、洞身结构跟踪监测,积累了完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掘进100多米后,考虑山体、地表、洞身严重变形等情况,再次采取补强措施,使隧身变形情况得到控制,保证了结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的隧道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广西百色至罗村口高速公路发达隧道因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隧身结构受到浅埋、偏压、滑坡、地下水等不良地质的综合作用,开工前设计补充技术措施,掘进后对地表、洞身结构跟踪监测,积累了完整翔实的第一手资料,掘进100多米后,考虑山体、地表、洞身严重变形等情况,再次采取补强措施,使隧身变形情况得到控制,保证了结构质量和工程的顺利开展。可为同类地形、地质条件的隧道选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云山隧道右线进口不良地质段为实例,详细介绍了洞身与山体斜交、偏压时,采用双层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隧道围岩进洞时小导管的设计参数、施工工艺、施工要点等,对同类工程施工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确切反映隧道施工塌陷地表稳定情况及塌陷治理效果,需对隧道上部地表及邻近建(构)筑物进行监测与分析。结合某隧道的水文、地质情况,地表塌陷事故发生后采取治理措施及监控量测成果,分析该施工隧道发生塌陷主要因为地形条件、复杂的水文与地质条件、降雨影响、施工工艺。最后,结合监测结果综合采取塌陷治理措施,实现良好地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照亮 《交通标准化》2011,(24):139-141
白露一号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并引起地表塌陷。根据现场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处理方案,采取注浆加固、长管棚注浆超前支护等措施,成功治理了隧道坍塌并顺利通过坍塌段。  相似文献   

13.
长城岭隧道是双向6车道大跨度连拱隧道,最大埋深为5m,下穿古齐长城遗址,为了保证地表文物不受施工扰动破坏,地表沉降控制尤为重要.通过地质力学模型试验,按照施工设计开挖和支护方式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地表沉降进行预测研究,分析了施工措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规律,得到了地表沉降的量值和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商广明 《交通标准化》2014,(16):146-148
通过对某隧道洞口处地表沉降的连续观测分析,得出初期支护后的隧道洞口浅埋段地表沉降规律;通过对布测观测点的沉降速率、累计沉降观测分析,总结出地质较差隧道浅埋段的沉降特点,为同类地质条件的隧道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机制复杂,很难定量预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发展过程。结合某浅埋铁路隧道施工,应用有限元软件对分部开挖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变形。分析结果表明:该隧道采用拱部φ159mm大管棚、间距25cm、长度30m,掌子面帷幕注浆等超前支护措施,在确保注浆效果和管棚施工质量的条件下,地表沉降可得到较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新奥法的主要承载结构是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才进行二次衬砌,因此是二次衬砌的基础.通过对隧道初期支护沉降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针对该段不均匀沉降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FLAC3D,建立了复杂断面隧道和建筑物的三维数值模型,以沉降量和结构应力最小为优化目标, 对5种工法方案进行了优化,以确定最优工法.用最优工法开挖隧道,预测开挖引起的塑性破坏区,并提出有针 对性的预加固措施.在对塑性破坏区进行预加固的条件下,预测各开挖段地表和建筑物基础的沉降特征及最大 沉降量,对比分析地表沉降曲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曲面的差异,评价整个开挖过程中建筑物和隧道关键结构的 安全性.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规律一致,为复杂断面地铁隧道开挖的环境控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建设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技术是非常常见的,由于地质条件或是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原因,工程中会出现地表塌陷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降低施工企业效益,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结合山西太原的电缆隧道挖掘工程实例,探讨了在进行隧道施工时,浅埋暗挖技术手段不当引发的地表塌陷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隧道出入口视觉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由城市道路进入城市隧道时,驾驶员的视觉环境变化较为剧烈,行车环境的突变是城市隧道成为事故多发路段的重要原因之一。采用行车实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城市隧道出入口驾驶员的生理特性,分析了隧道出入口亮度变化、视觉适应性对隧道入口障碍物视认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隧道进口一般路段瞳孔直径稳定在1.8mm左右,暗适应区间瞳孔直径从约1.9mm变化到约4.7mm,到完全适应时稳定在4.5mm左右,直至出口位置。  相似文献   

20.
以簸箕岭隧道施工为背景,着重阐述了采用浅埋地表注浆加固处理、超前管棚支护、单侧壁导坑开挖等施工技术进行小净距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对控制浅埋偏压隧道洞口地表及拱顶下沉、山体偏压对隧道造成的偏移等效果十分显著,对类似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