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疫苗佐剂CpG-ODNs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OVA)致敏并激发制备哮喘小鼠气道重塑动物模型,给予CpG-ODNs、GpC-ODNs干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哮喘气道重塑模型组比较,观察其对哮喘气道重塑病理、肺泡灌洗液白细胞分类计数、细胞因子以及外周血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小鼠可见气道壁炎症细胞浸润、上皮下胶原沉着、平滑肌增殖和杯状细胞增生等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病理改变,血清OVA特异性IgE上升明显(P<0.0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粒细胞及IL-4升高(P<0.01),CpG-ODNs部分抑制了上述病理过程(P<0.05),同时轻度升高IFN-γ及IL-10。GpC-ODNs对上述过程无明显影响。结论 CpG-ODNs能够通过上调Th1/Th2比例以及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发挥对慢性哮喘气道重塑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及维生素D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1,25-(OH)2D3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应用计算机图像系统测定支气管壁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HMGB1和TLR4表达,同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将BALF进行细胞学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外周血中HMGB1、TLR-4、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HMGB1和TLR4表达较强,干预组表达较弱。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单核/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均为P<0.05);干预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单核/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均为P<0.05)。哮喘组BALF和外周血中HMGB1、TLR4和IL-4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干预组BALF和外周血中HMGB1、TLR4和IL-4含量均明显低于哮喘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哮喘组(均为P<0.05)。BALF中HMGB1和TLR4含量分别与细胞总数和IL-4浓度均呈正相关(r1为0.796、0.730;r2为0.695、0.648;均为P<0.05)。结论 HMGB1和TLR4与气道炎症和免疫紊乱有关;适量1,25-(OH)2D3可减轻气道炎症,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0只68周鼠龄按雌雄各半的SD大鼠分为5组,即健康对照组(C组),熏香烟及脂多糖(LPS)方法制备的COPD模型组(M组),以及低分子肝素(LMWH)注射组(L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灌胃组(N组)及前二者同时干预组(LN组);光镜下观察大鼠病理学改变;以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其支气管壁厚度;偏振光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下胶原天狼猩红染色的气道胶原沉积。结果①模型制备:本研究制备的COPD模型大鼠支气管、肺病理改变与人类COPD变化基本一致。②支气管壁厚度:与对照组比较,M组、L组、N组和LN组管壁厚度明显增加(P<0.01);而与M组比较,L组、LN组管壁厚度均减少,且以LN组减少最为明显(P<0.01),N组亦有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胶原沉积:与对照组比较,各组主要呈现Ⅰ型胶原沉积,L组和N组胶原减少,LN组胶原减少更趋明显。结论①较短时间的熏香烟+灌注LPS是建立COPD大鼠模型的简单易行的方法;②LMWH、NAC干预尤其是联合应用可通过不同作用机制减轻COPD发病过程中气道壁厚度及气道胶原沉积,进而减轻COPD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derived factor-1, SDF-1)在鸡卵清蛋白(OVA)诱导小鼠哮喘模型中的表达,探索哮喘气道重塑的发生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PF级C57BL/6小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哮喘组和对照组.按照文献方法建立OVA小鼠哮喘模型.两组动物于末次雾化结束后24h处死,取肺组织行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肺脏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技术检测肺组织SDF-1的表达.结果 ①哮喘组支气管上皮细胞脱落、气道壁增厚,细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大量炎细胞浸润;②哮喘组肺组织SDF-1在RT-PCR、Western blot及IH中均为阳性表达,而对照组则否.结论 小鼠哮喘时肺组织分泌大量细胞趋化因子SDF-1,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支气管黏膜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观察正常组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组支气管黏膜中AQP4表达与气道黏膜炎症及肺功能的关系,明确AQP4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COPD的防治开辟新途径。方法选择正常人和COPD患者各30例,测试肺功能,并行支气管镜检查,取得支气管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QP4表达,HE染色观察支气管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结果COPD组较对照组AQP4表达减弱有极显著差异(P<0.001)。AQP4表达和FEV1/FVC、FEV1/pred%呈正相关(P<0.001),与支气管黏膜炎症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结论COPD患者AQP4表达减少可能是其肺功能下降及气道炎症加重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可以通过改善AQP4治疗COPD。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哮喘小鼠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小鼠骨髓细胞诱导分化建立树突状细胞(DCs)体系,并用氯化锂(LiCl)和PKF118-310干预细胞,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DCs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Cs中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水平。选用BALB/c雌性小鼠为研究对象,使用OVA联合氢氧化铝构建哮喘模型,并用LiCl和PKF干预小鼠,干预结束后收集标本,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HE染色观察小鼠肺部变态反应性炎症情况;ELISA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含量及血清总IgE抗体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肺脏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LiCl组DCs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和促增殖能力明显弱于PKF组DCs(P<0.05);(2)LiCl组DCs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PKF组,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5);(3)动物实验中,与哮喘组相比,LiCl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较低,而PKF组与此相反(P<0.05);(4)肺组织病理表明,LiCl组肺部炎症程度最轻,PKF组最重(P<0.05);(5)LiCl组小鼠BALF及脾脏中IL-4水平最低,IFN-γ水平最高;PKF组与此相反,哮喘组介于两者之间(P<0.05);(6)各组小鼠血清中总IgE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实验组IgE显著升高(P<0.05);LiCl组总IgE水平明显低于哮喘组和PKF组(P<0.05);(7)LiCl组肺组织中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而其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各组(P<0.05),PKF组β-catenin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各组(P<0.05),哮喘组和PKF组之间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LiCl和PKF118-310可通过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重要组分GSK-3β和β-catenin的蛋白表达而改变哮喘严重程度,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水通道4(apuaporin 4,AQP4)mRNA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表达及对气道慢性炎症的影响和意义。方法选取因各种原因行支气管镜检查被病理学家证实为正常支气管黏膜者及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各30例,分别为正常组及COPD组。测试肺功能,并行支气管镜检,所取黏膜标本用逆转录PCR法检测mRNA表达,HE染色观察支气管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COPD组患者支气管黏膜AQP4 mRNA表达减少(P<0.05),并和炎症程度负相关(r=-0.493,P<0.01),与FEV1/FVC、FEV1/pred%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5、0.461,P均<0.01)。结论COPD患者水通道mRNA表达减低,将影响气道湿化功能,加重气道炎症,促使COP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对激素反应性通路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DAC2)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探讨克拉霉素对烟雾暴露哮喘小鼠可能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卵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组(OVA组)、烟雾暴露哮喘组(SEA组)以及哮喘接触烟雾暴露后通过克拉霉素治疗组(CAM组),同时设立对照组平行比较。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炎症情况,并通过PCR检测肺组织中HDAC2mRNA的表达情况和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HDAC2和GR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OVA组和SEA组均存在肺组织气道炎症,其中SEA组纤毛被严重破坏,而CAM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弱。与CAM组相比,SEA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和IL-8水平均显著提高(104.36±14.39 vs.65.49±10.82、681.35±66.18 vs.321.49±90.37,P=0.031、0.017)。CAM组HDAC2mRNA表达显著高于SEA组(0.062±0.013 vs.0.031±0.015,P=0.03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CAM组相比,SEA组HDAC2蛋白(0.23±0.017 vs.0.49±0.022,P=0.033)和GR蛋白(0.19±0.014 vs.0.64±0.023,P=0.011)表达均显著降低。结论克拉霉素能抑制烟雾暴露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反应,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与GR相结合,影响下游HDAC2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大鼠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SD大鼠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观察小肠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比较各组大鼠肠黏膜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以及肠黏膜细胞凋亡发生率与分布及其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IPC大鼠小肠组织病理形态学明显改善(P<0.05),肠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SOD活性则明显升高(P<0.05);肠黏膜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IPC可减轻移植大鼠I/R损伤,与抗氧化作用增强和小肠肠黏膜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调控而抑制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G蛋白偶联的内整流钾通道(G protein-coupled 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s,GIRK)在哮喘模型中的表达改变,并寻找调节其表达变化的因素。方法用卵清蛋白和铝佐剂致敏E3大鼠14d后,用卵清蛋白进行攻击以诱导哮喘模型,用磷酸盐缓冲液致敏并攻击的大鼠作为对照,通过观察肺组织病变、总IgE水平的改变等手段评价哮喘模型。用RT-PCR检测GIRK亚基1~4的mRNA水平,用Western blot等手段检测大鼠肺组织中GIRK1和GIRK3的蛋白水平,并用免疫组化确定肺组织中GIRK表达的解剖部位。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选用A549细胞株作为模型,用IL-4刺激,用PCR、Western blot等手段检测IL-4对GIRK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GIRK的mRNA水平下降,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GIRK蛋白水平也下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IRK在大鼠主要表达于气道上皮。随IL-4浓度的升高,在A549细胞中GIRK的所有的亚基的表达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趋势;选择50ng/mL IL-4刺激A549细胞,GIRK的所有的亚基的表达均呈刺激时间依赖性的下降。结论在E3大鼠哮喘模型中,IL-4下调气道上皮中GIRK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丹参对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型肝癌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肝门部肝实质种植Walker-256癌株瘤块,建立恶性梗阻性黄疸模型。将模型鼠分成4组:生理盐水组(n=24)、肌苷+VC组(n=40)、丹参组(n=40)及5-FU组(n=40)。通过腹腔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肌苷+VC、丹参及5-FU,观察肝功、肝组织形态学及肝癌、癌周、临近肝叶及肺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①丹参组对肝功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和5-FU组(P<0.01),而与肌苷+VC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丹参组对梗阻性黄疸所致的组织形态学损害产生保护作用。②丹参组抑癌率和抑转移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肌苷+VC组(P<0.01);而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丹参组肝癌、癌周、临近肝组织及肺组织中PCNA、VEGF、ICAM-1的表达均低于肌苷+VC组和生理盐水组(P<0.01);与5-FU组比较,PCNA和VEGF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ICAM-1则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而且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阻碍肿瘤血管的形成及防止肝内外转移等机制而表现出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黄芩甙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芩甙(Baicalin,BA)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损伤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62mmol/L的牛磺胆酸钠制备大鼠SAP72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O,n=24)、SAP模型组(SAP,n=24)、黄芩甙治疗组(BA,n=24)。在术后3、6、12h动态观察大鼠胰腺、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ICAM-1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A治疗组光镜下肺组织炎症反应程度较SAP组减轻。治疗组6、12h MPO活性低于SAP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SAP组肺组织ICAM-1随着时间推移表达逐渐增强,12h达峰值。BA治疗组ICAM-1各时相点表达均较SAP组为弱(P<0.05)。结论黄芩甙对胰腺炎肺损伤具有一定的治疗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CMA-1高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PMN)在肺脏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哇巴因对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Gαq/1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在哇巴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贴块法原代培养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传代和纯化。分别给予生理浓度以及病理浓度的哇巴因干预48 h,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平滑肌细胞Gαq/11蛋白的表达。结果生理浓度哇巴因干预后,平滑肌细胞有增殖现象;而病理浓度组细胞发生凋亡。生理浓度组Gαq/11表达(111.21±30.47)显著高于病理浓度组(68.70±6.21)以及对照组(58.81±4.51,P<0.01);病理浓度组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结论①Gαq/11介导了生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增殖的生物学效应;②病理浓度哇巴因引起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效应与Gαq/11无关;③哇巴因在不同浓度下,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相应的药理学作用或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14.
TNF-α基因表达在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 (ASP)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基因表达在肺损伤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将ASP大鼠分别在 1、3、5、7、9h点剖杀 ,取肺组织行病理观察、微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RT PCR法检测肺组织TNF α基因表达。结果 制模后肺组织TNF α基因表达在 1h后逐渐上升 ,至9h达到峰值 (P <0 .0 5 )。同时肺损伤程度逐渐加重 ,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组织含水量及MPO活性逐渐升高。结论 ASP大鼠肺组织TNF α基因过度表达 ,且与肺损伤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早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器官组织SOD、MDA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急性胰腺炎组、白藜芦醇治疗组各18只)。应用逆行胰胆管穿刺注射牛黄胆酸钠制备SAP大鼠模型,白藜芦醇溶液通过阴茎背静脉注射,术后4 h剖杀,观察腹水量及胰、肝、肺、肾和肠壁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组织学变化及白藜芦醇对其影响。结果模型组的胰、肺、肝、肾、小肠组织SOD活性降低、而MDA水平增加;白藜芦醇可明显升高胰、肺、肝、肠、肾组织的SOD活性,降低各组织的MDA水平,同时白藜芦醇可减轻大鼠各器官组织病理损害,以胰腺组织为主。结论氧自由基参与了SAP的病理生理过程。白藜芦醇可提高SAP大鼠多器官组织SOD活性、降低MDA水平而减轻组织脂质过氧化和组织器官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吻合口狭窄。结论 胆肠吻合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其原因与胆管壁组织构筑、胆汁刺激作用及肠胆返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NSCLC癌组织和27例正常对照肺组织中LRP、VEGF表达及MVD情况.结果 ①LRP阳性表达分布于癌细胞胞浆内,表达率66.1%,显著高于对照肺组织(P<0.01),其显著性与病理类型无关;NSCLC组LRP的表达在不同性别、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两年生存率的比较上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1),其显著性与病理类型无关.NSCLC组VEGF表达与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③NSCLC组MV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显著性不受病理类型、病理分级的影响.MVD在Ⅲ+Ⅳ期肺癌中为18.5±5.8,明显高于Ⅰ期的13.8±5.1(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两年存活的MVD低于两年死亡的MVD(P<0.01).④NSCLC组VEGF、LRP高表达和MVD增高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与肺耐药相关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LRP的高表达可能与VEGF上调其基因及VEGF促进肿瘤MVD增加有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有望降低甚或遏制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及凋亡调控基因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 2只SD大鼠以 40g·L-1牛磺胆酸钠诱导建立急性胰腺炎模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各 16只 ,对照组 6只。各组术后 6h、12h分别行TUNEL法染色检测胰腺细胞凋亡 ,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胰腺组织中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治疗组大鼠 12h生存率明显高于非治疗组。HE染色显示治疗组胰腺组织炎症较非治疗组明显减轻。TUNEL染色显示治疗组 6h、12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1)。免疫组化显示bax基因蛋白表达治疗组 6h、12h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非治疗组 (P <0 .0 1) ,正常胰腺组织未见bax基因蛋白表达。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通过诱导胰腺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氧化苦参碱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中药氧化苦参碱 (Oxymatrine)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4 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A组 )、哮喘模型组 (B组 )、地塞米松干预组 (C组 )和氧化苦参碱干预组 (D组 )。B、C、D组采用卵蛋白 (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制作哮喘模型。致敏第 15天开始每次雾化激发前 1h给予腹腔注射地塞米松干预 (C组 )、氧化苦参碱治疗 (D组 ) ,连续 7d。在OVA激发结束后 2 4h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计数炎性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 (EOS)数目 ,并测定BALF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 4、5 (IL 4 ,IL 5 )和干扰素 γ(IFN γ)水平变化。结果 氧化苦参碱干预治疗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总数及EOS数量 ;BALF上清液中IFN γ水平明显升高 ,IL 4、IL 5水平显著下降。D组与A组、B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组与D组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氧化苦参碱能明显降低哮喘小鼠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 ,影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 ,从而改善哮喘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