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目的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及其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形态的比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分析;将一定量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接种于CAM上,观察鸡胚的存活情况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并取移植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20μL含有6×106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可在鸡胚尿囊膜上生长且不影响鸡胚的活力,移植瘤形态学特征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相似。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裸鼠人ACHN肾癌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人ACHN肾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筛选合适的姜黄素浓度和放射性剂量进行实验;随机分组进行药物或放射线干预,观察不同处理组裸鼠移植瘤生长情况,确定姜黄素对裸鼠移植瘤的放射增敏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组移植瘤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组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DNA-PKcs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细胞悬液接种法可成功建立人ACHN肾癌移植瘤模型,成瘤率85.7%;采用总剂量10 Gy放射剂量和25 mg/kg姜黄素进行实验;移植瘤生长曲线显示姜黄素组、放射组和实验组的抑瘤率分别为7.93%、49.20%、71.42%,实验组对移植瘤生长抑制效果明显高于姜黄素组及放射组(P<0.05),放射增敏率(E/O)值=1.64>1.4;与放射组相比,实验组的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DNA-PKcs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I-κB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下游调控蛋白VEGF、COX_2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姜黄素对人ACHN肾癌裸鼠移植瘤具有放射增敏作用;姜黄素的放射增敏作用与其诱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DNA损伤修复和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裸鼠皮下瘤、腹腔内种植转移瘤以及原位移植瘤模型,探讨模型建立方法及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直接皮下瘤细胞注射法建立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开腹后瘤块包埋法建立腹腔内种植转移瘤模型,瘤细胞悬液置入胰腺包膜下建立原位移植模型,观察三种模型接种阳性率及瘤块生长的速度,对移植瘤做病理检查。结果 3种模型构建的阳性率分别为:皮下瘤模型47%(7/15),腹腔种植转移瘤模型100%(14/14),原位移植模型100%(14/14)。后两种模型1月后发生肝转移、腹膜转移、肠系膜转移,3组间肿瘤生长速度比较,原位移植模型最快,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其次,皮下瘤模型最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检查符合胰腺低分化腺癌。结论成功建立了胰腺癌BXPC-3细胞株的皮下移植瘤模型、腹腔种植转移模型及原位移植模型,显示了各种模型的独特优势,为胰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鸡胚尿囊膜模型并考察氢化可的松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运用假气室法建立鸡胚尿囊膜模型,采用硅胶环、甲基纤维素、明胶海绵、玻璃纤维滤纸为给药载体进行考察。结果用硅胶环作为载体建立的鸡胚尿囊膜实验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研究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筛选模型。硅胶环作为载体与明胶海绵和纤维滤纸载体等相比,具有效果直观,加样量准确,在显微镜下易于观察、照相的优点。氢化可的松对鸡胚尿囊膜新生血管生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呈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鸡胚尿囊膜模型,运用该模型得出氢化可的松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及其超声显像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建立兔肾VX2移植瘤模型的不同方法的优劣。方法分别用瘤液穿刺法、瘤块液种植法、瘤块包埋法建立兔肾VX2癌模型。采用超声技术动态检测肿瘤体积及CDFI的变化,确定该模型最佳实验干预时段及其血流参数范围。比较各自的成瘤率;观测肾脏肿瘤的大小及其回声、瘤内血管生成以及血流阻抗等指标。结果瘤块包埋法可建立稳定的兔肾VX2移植瘤模型。B超可以实时、准确、方便的监测肿瘤体积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结论兔肾VX2移植瘤是一种造模方法简便且成瘤率高的肾癌动物模型,采用超声技术能精确、无创的动态监测肿瘤体积变化及血流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人白血病荷瘤小鼠多药耐药模型。方法将人白血病细胞K562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持续低剂量瘤内注射阿霉素,逐步诱导建立耐阿霉素的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绘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曲线;MTT法检测阿霉素诱导后移植瘤细胞对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MRP1、LRP1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gp、MRP1、LRP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成瘤率为100%;化疗组瘤细胞对ADR、VP16、DNR和VCR的IC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耐药指数分别为40.78、20.59、21.24、18.81;阿霉素诱导组MDR、MRP1、LR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1.55、3.35、3.16倍;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显示诱导组P-gp、MRP1、LR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诱导耐药组瘤细胞S期比例[(8.0±1.32)%]较对照组[(56.92±1.41)%]明显降低,细胞内阿霉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建立白血病多药耐药动物荷瘤模型,为克服肿瘤继发多药耐药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抑制CIP2A表达对肝癌细胞HepG2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运用前期实验已构建成功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GFP-CIP2A shRNA转染肝癌细胞系HepG2,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力。建立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观察裸鼠移植瘤生长,30 d时处死裸鼠并检测肿瘤生长体积及质量,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内CIP2A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及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下调CIP2A表达后肝癌细胞HepG2增殖受到抑制,细胞凋亡增加;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提示细胞侵袭能力下降。裸鼠皮下种植瘤结果发现,实验干扰组裸鼠皮下种植瘤生长速度、最终体积及质量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及rAAV2对照组,移植瘤组织内CIP2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CIP2A促进肝癌细胞HepG2增殖、侵袭及体内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8.
羟基喜树碱对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移植瘤PS2、COX-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羟基喜树碱对人胆管癌QBC939裸鼠移植瘤的乳癌相关肽(PS2)、环氧合酶-2(COX-2)的影响,分析PS2、COX-2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建立人胆管癌QBC939细胞株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30只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羟基喜树碱低剂量组和羟基喜树碱高剂量组,观察移植瘤体生长情况,RT-PCR法检测瘤体内PS2、COX-2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羟基喜树碱低、高剂量组都可使移植瘤体的PS2 mRNA表达增高;COX-2 mRNA表达降低,且瘤体生长减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羟基喜树碱可降低移植瘤COX-2 mRNA表达,增高移植瘤体的PS2 mRNA表达,并使人胆管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减慢。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抗癌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后在裸鼠体内的抗癌效应.方法 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裸鼠模型,按治疗次数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加强组;从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并培养出DC,以肿瘤抗原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刺激DC;DC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DC激活的T淋巴细胞经用该患者结肠腺癌细胞建立的裸鼠模型的尾静脉注入,观察成瘤时间、肿瘤生长情况、移植肿瘤大小及裸鼠摄食、活动状况.结果 成功建立结肠癌裸鼠模型.肿瘤接种第60天,对照组、治疗组及加强组肿瘤大小分别为(3899±22)mm3、(1301±16)mm3、(392±18)mm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及加强组移植瘤生长均受到抑制(P=0.000);与治疗组相比,加强组移植瘤生长抑制更明显(P=0.000).结论 同源结肠癌患者外周血DC和T淋巴细胞共孵后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这有可能为肿瘤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肥胖对胃癌的存活、生长、增殖、凋亡等的影响以及肥胖与胃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高脂饮食诱导肥胖小鼠形成,于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胃癌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并观察移植瘤的生长、腹腔转移等情况2周。实验结束时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与内脂素的水平。采用免疫组化、TUNEL、HE染色方法,观察移植瘤组织内小鼠胃癌细胞增殖、凋亡情况以及脂肪细胞数量与大小。结果高脂饮食诱导12周,肥胖小鼠模型成功率为66.7%。肥胖小鼠发生明显的代谢性改变,表现为体质量增加、高血糖、高胰岛素、高内脂素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所有小鼠均存活,腹腔均未见肿瘤转移。肥胖小鼠皮下移植瘤生长速度快,致终末移植瘤体积变大、质量增加,伴移植瘤内细胞增殖增加、凋亡减少。移植瘤质量与小鼠体质量呈正相关性,移植瘤内细胞增殖与血清胰岛素、内脂素浓度呈正相关性,而细胞凋亡与之呈负相关性。在肿瘤组织内可见大量的脂肪细胞,其中肥胖组脂肪细胞明显大于非肥胖、正常小鼠组。饮食所致肥胖对胃癌的影响与饮食关系不大,而与肥胖程度有关。结论肥胖可通过肿瘤微环境改变、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因子变化等促进胃癌的体内存活与生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猪鼻支原体P40蛋白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支原体感染与肾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以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标本60例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肾癌组织中猪鼻支原体P4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4.2%(61/95);癌旁正常肾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21.7%(13/60),两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肾癌的发生与支原体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支原体感染可能是肾癌的生物学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支原体DNA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肾癌石蜡包埋标本95例,采用支原体通用引物的巢式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结果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为81.1%;中、低分化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90.9%)高于高分化肾癌组织(72.6%)(P<0.05);中、晚期肾癌组织中的支原体DNA阳性率(92.9%)高于早期肾癌组织(71.7%)(P<0.01);支原体DNA阳性患者的3、5年生存率(57.9%、37.5%)低于支原体DNA阴性患者(89.7%、81.8%)(P<0.01)。结论支原体DNA阳性率与肾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影响肾癌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肾癌组织中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发现P53蛋白阳性表达者共10例(25%)。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无相关性。肾癌组织的PCNA增殖指数随肿瘤病理分级的上升而增加,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10%)预后不良,特别是临床早期但PCNA高表达者预后也很差。结果提示P53蛋白表达在肾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中无重要意义,而PCNA可作为肾癌恶性度及预后评估指标。P53蛋白和PCNA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MMP-7的表达情况。结果 MMP-7在癌旁肾脏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在肾细胞癌组织中MMP-7阳性表达率为55.1%。MMP-7的异常表达在患者的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学类型及有无血尿、腰痛、肾盂浸润、肾静脉癌栓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肾细胞癌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相关(P<0.05),有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组织分级高、临床分期晚的肾细胞癌MMP-7表达率高于无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病理组织分级低、临床分期早的肾细胞癌(P<0.05)。MMP-7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表达病例(P<0.05)。结论 MMP-7在肾细胞癌中有较高程度表达,并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时间有一定的关系,检测MMP-7可作为判断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标本为材料建立了1株克隆性膀胱癌细胞株BLZ-211,体外培养3年多,传代150次,没有支原体污染。生物学特性鉴定:光镜和超微结构显示该细胞具有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特征。细胞接种裸鼠形成的移植肿瘤与手术标本病理形态一致。染色体众数63,有特异性的LDH同功酶谱,有p16基因的正常扩增条带。结果提示BLZ-211细胞株是一个研究人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生物学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16.
对新建的克隆性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RLC-310进行了生物学鉴定和形态学观察。发现细胞可重叠生长,群体倍增时间32h,集落形成率44%,具有超二倍体核型,染色体众数64。细胞没有支原体污染,有特异性的LDH同功酶谱,细胞接种Balb/c裸鼠可形成移植瘤。细胞大小均一,核大,细胞表面有丰富的微绒毛,未见到细胞间的桥粒结构。胞质内有变形的粗面内质网、线粒体和较多糖原颗粒,张力原纤维可见。细胞核异形性明显,核仁数目增多,有边集。表明这株细胞保持了肾透明细胞癌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观察外源性 p16基因对肾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对肾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携带人 p1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其导入人肾癌细胞系 GRC- 1 中,观察其对瘤细胞的作用。结果 ①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显示转染 p16基因的GRC 1细胞可显著表达 p16蛋白。②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外源性 p16 基因可在肾癌细胞周期G1期到S期发挥抑制作用。③与对照组相比,转染 p16 基因的 GRC- 1 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外源性 p16基因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地抑制肾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对于胰腺癌K ras基因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对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脂质体将人工合成的针对于K ras基因第 12位密码子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胰腺癌细胞株PC 2 ,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 转染 4 8h后 ,反义寡核苷酸作用组胰腺癌细胞株PC 2的ras蛋白和K rasmRNA的表达程度较正义组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针对于K ras基因点突变的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体外培养的胰腺癌细胞 ,对靶基因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免疫组化及免疫电镜技术对62例胃肠癌标本进行了原位MG_7抗原定位观察。结果显示80.77%(21/26例)的胃癌和94.44%(34/36例)的结直肠癌呈MG_7抗原阳性,该抗原的表达强度和存在部位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一定相关。超微结构水平定位观察表明:在分化好的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腺腔缘微绒毛、细胞膜及膜下胞浆內;而在低分化癌细胞MG_7抗原主要位于分泌颗粒与合成及转运蛋白质的细胞器(包括內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其分泌小泡)內崾綧G_7抗原是胃肠癌细胞合成的一种分泌性物质。文中还对其定位特点与细胞分化程度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