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对临床T0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钼靶X线乳腺摄片显示有结节或有恶性可能的乳腺结构紊乱、簇状钙化灶而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手术活检前2 h在钼靶X线引导下行乳腺病灶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局麻下行病灶活检。结果25例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手术顺利。病理示乳腺癌8例,纤维腺瘤4例,乳腺增生症8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慢性炎症1例,囊肿1例,脂肪坏死1例。乳腺癌检出率为32.0%,诊断准确率100%。结论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定位准确,诊断明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变的性质,提高T0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10例年龄35岁~70岁的女性乳腺增生症患者,使用X线摄影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出早期乳腺癌23例,占20.9%。与手术后病理诊断对照,X线摄影的诊断符合率为79.3%,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2%。指出乳腺X线摄影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联合检测,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一种高度敏感而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液晶、透照、X线对276例乳腺包块进行术前检查与病理对比,其中乳癌120例,3项检查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56%、74%,3项联合诊断符合率达92%。各项检查诊断符合率与患者年龄、病灶大小有密切关系。液晶、透照检查操作简易、无损伤、诊断迅速,可作为临床及普查首选方法。液晶、X线检查对早期癌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率。本文强调联合诊断,互为补充,减少漏、误诊,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高对纵隔型癌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常规X线检查摄正侧位胸片。体层摄影检查11例。CT检查采用PICKER-2000CT机,自肺尖至膈顶用层厚,层距均为10mm连续扫描。CT增强检查8例。结果纵隔隔型肺癌X线表现:病肿阻塞较大支气管致肺叶不张紧贴于纵隔上,并包裹肺门肿块或纵隔肿块,隐匿性肺癌,X线平片仅可见纵隔增宽呈波浪状。纵隔型肺癌的CT表现;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缘。受累支气管的情况,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个乳腺病灶术前行SWE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SWE采用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效能。结果 E-max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94.0%、92.7%、93.3%、92.1%;Emax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乳腺X线摄影(P均<0.05)。E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3(95%CI,0.963~0.998)。结论 SWE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时较乳腺X线摄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转录因子Runx2、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乳腺癌微钙化形成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骨转录因子Runx2和骨桥蛋白OPN在62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根据乳腺癌患者钼靶X线片中微钙化的有无与数量多少,将62例乳腺癌分为3组,即无钙化组、少量钙化组以及大量钙化组,观察Runx2和OPN蛋白表达与不同乳腺癌微钙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Runx2蛋白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2.6%(45/62)。OPN蛋白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9.0%(49/62)。Runx2和OPN蛋白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钼靶X线片中微钙化的出现和数量密切相关,随着微钙化从无到有以及由少至多,Runx2(χ2=15.686,P<0.05)和OPN(χ2=16.161,P<0.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逐步增高的趋势。但Runx2和OPN阳性表达与乳腺癌钼靶片中微钙化形态无关。结论 Runx2和OPN蛋白在人类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乳腺癌微钙化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了两组X线诊断者对194例大骨节病X线诊断的一致度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大骨节病干骺端与骨端X线病变、病例诊断的一致率分别为89.74%、90.21%、90.21%,Kappa值在0.76~0.80间,证明两组诊断者应用现试行的X线诊断标准的诊断一致度属于极好范围。同时发现诊断的不一致率在9.78%~10.26%间,其主要原因是难以鉴别掌指骨干骺端与骨端的早期X线征与正常变异。作者认为建立一个大骨节病X线诊断的标准图谱将会提高诊断的一致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 EUS)与常规影像学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为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窥镜室行EUS检查,经EUS医师严格筛选并诊断为胰腺原发占位性病变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同期收集常规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标志物及血、尿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相关资料及数据。比较EUS与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评价EUS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共纳入病例188例,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肿瘤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非肿瘤组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CA-199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明显高于非肿瘤组。EUS对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95.5%)显著优于经腹超声(54.4%)、平扫CT(57.1%)、增强CT(75%)、MRI(66.7%)和PET-CT(72.7%)等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EUS对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91.5%)显著优于经腹超声(58.3%)、平扫CT(57.1%)、增强CT(74....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常用的超声影像学方法常规超声检查及乳腺全容积自动扫描系统ABUS测量乳腺癌大小的准确性,并评估两种方法对乳腺癌T分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筛选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同时行常规超声(US)和自动乳腺超声诊断系统(ABUS)检查的患者共60例。肿瘤最大直径为肿瘤大小的测量指标。以术后所测肿瘤实际大小为标准,采用Bland-Altman法及组内一致性相关系数(ICC)比较常规US及ABUS对相同病灶的测值,并初步探究这两种方法预测乳腺癌T分期的准确率。结果 US和ABUS在测量肿瘤大小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但ABUS比US更接近术后病理[(差值平均值(-1.09±3.61)mm vs.(-1.57±4.99)mm],ABUS与术后所测的病灶实际大小的一致性相关系数ICC高于US(0.93 vs. 0.86),尤其对于>2 cm的病灶。US和ABUS对乳腺癌的T分期预测都有较高的准确率(82.1%vs. 87.5%)。结论 ABUS和US对肿瘤大小的测量均与术后病理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对于>2 cm的病灶,ABUS测量肿瘤大小的准确性相对更高;ABUS可以代替US进行临床乳腺癌的T分期。  相似文献   

10.
胡兵 《湖南交通科技》2007,33(2):98-99,142
针对实际工程中低频振动器应用中所产生的问题,对传统振动器与高频振动器的应用及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高频振动器在T梁预制构件中的应用及混凝土振捣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乳腺癌中端粒酶活性与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端粒序列重复扩增法(TRAP法 )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对 6 8例乳腺癌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和细胞凋亡的检测 ,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 8例乳腺癌标本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8.2 % (6 0 / 6 8) ,细胞凋亡指数为 (5 6 .7± 15 .3) % ;端粒酶活性强度及细胞凋亡指数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P >0 .0 5 ) ,与肿瘤的大小、分级、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数、激素受体状况有关 (P <0 .0 1) ,即端粒酶活性越高和 (或 )细胞凋亡越少 ,则肿瘤分化程度越低 ,提示预后越差。端粒酶活性强度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明显的负相关 (r=- 0 .6 7,P <0 .0 1)。结论 乳腺癌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与肿瘤大小、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数和激素受体状况有关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检测有助于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并有望成为预后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 (CyclinD1 )在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78例乳腺恶性肿瘤及 1 7例乳腺良性病变石蜡包埋标本CyclinD1 表达。结果 CyclinD1 在乳腺恶性肿瘤细胞核中呈棕黄色染色 ,于核边缘近核膜处浓集 ,阳性表达率 44.87% ,其中在导管内原位癌 (DCIS) 5 /7例及叶状囊肉瘤 1 /1例中阳性表达。CyclinD1 表达与患者雌激素受体 (ER)显著相关 (P <0 .0 5 ) ,而与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等无关 (P >0 .0 5 )。生存分析资料显示CyclinD1 (+)、(- )两组 5年相对复发危险度 (RRR)u =1 .95 9(P >0 .0 5 )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示两组 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期 (RFS)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①CyclinD1 在乳腺癌发展初期即异常表达 ,有助于从分子水平鉴别原位癌与非典型增生 ,但其表达与肿瘤分化及恶性进展无关。②CyclinD1 表达与ER相关 ,可能有助于判断内分泌治疗敏感性。③CyclinD1 的表达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miRNA芯片技术筛选三阴性乳腺癌及癌旁组织差异表达的miRNAs,为进一步阐明其在三阴性乳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8例新鲜的三阴性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总RNA进行Hy3荧光标记,miRCURYTMLNA Array(v.16.0)(Exiqon)芯片上进行杂交反应,实时定量PCR验证miRNAs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对芯片进行图像扫描和数据分析,筛选获得17个三阴性乳腺癌相关miRNAs,其中7个miRNAs表达上调,10个miRNAs表达下调;显著上调的有miR-93、miR-328,显著下调的有miR-145、miR-205。结论筛选得到三阴性乳腺癌miRNA差异表达谱,其可能与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二维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诊断价值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二维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 对随机来我院检查的103例患者共109个乳腺肿块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和弹性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并进行分析.结果 二维超声和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的价值相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1.58%、80.28%、80.73%和84.2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基因(MDR1)、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肺耐药蛋白(LRP)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它们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2例乳腺癌组织、42例癌旁组织及5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DR1、BCRP和LRP mRNA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DR1、BCRP、LRP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47%、38.09%及61.90%,与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相比阳性表达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DR1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完全正相关(r=0.398,P<0.01);BCRP mRNA表达与腋窝淋巴结状况呈正相关(r=0.355,P<0.05);LRP mRNA表达与绝经状况、年龄、腋窝淋巴结状况及肿瘤大小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MDR1mRNA和BCRP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52,P<0.01),LRP mRNA与MDR1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47,P>0.05);LRP mRNA和BCRP mRNA表达无相关性(r=0.111,P>0.05)。2个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47.61%,2种或3种耐药基因共表达率为61.89%。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耐药基因MDR1、BCRP和LRP的表达,单基因和多基因协同作用,以多基因共表达为主;检测MDR1和BCRP基因表达水平可辅助临床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为研究对象,以血卟啉衍生物(HpD)为光敏剂,以630 nm波长激光为光源,采用连续照射的方式。将不同浓度HpD染色的MDA-MB-231细胞,照射不同剂量的激光后,用MTT法测定其A492值,选择最佳作用参数;电镜观察PDT作用后不同时间的细胞凋亡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促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PDT作用后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现象越明显;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Bcl-2蛋白表达自PDT后6 h起显著下降(P<0.01),PDT后6 h Bax/Bcl-2比值依次递增,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可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YAP相关的分子信号通路在吗啡促乳腺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降低人乳腺癌BT474细胞中YAP蛋白的表达,体外Transwell细胞转移实验验证YAP蛋白被抑制后,吗啡对乳腺癌细胞转移的刺激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吗啡处理后,乳腺癌细胞中YAP蛋白及磷酸化YAP蛋白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分析吗啡对YAP蛋白细胞内定位的影响。结果 siRNA能有效抑制乳腺癌BT474细胞中YAP蛋白的表达,吗啡干预后的乳腺癌BT474细胞转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79.4±5.48 vs.32.2±6.42,P=0.000 5),而当YAP蛋白被抑制后,吗啡未能增加BT474细胞的转移(29.2±4.08 vs.21.2±2.58,P=0.135 9);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BT474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吗啡干预后后,磷酸化的YAP含量随着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但总YAP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变化,同时,细胞免疫荧光证实吗啡能促进BT474细胞中YAP蛋白在细胞核内聚集。结论吗啡能通过激活细胞中的YAP蛋白从而促进乳腺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HC)和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乳腺癌c-erbB-2状态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乳腺癌石蜡标本共50例,其中以IHC法检测c-erbB-2蛋白表达(+)10例、(++)20例、(+++)20例.以FISH法检测上述乳腺癌细胞c-erbB-2基因扩增情况,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差异性与相关性.结果 在I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FISH检测结果与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9.2%.在IHC检测c-erbB-2(++)时,FISH结果与其一致性较差,符合率仅为35.3%.结论 IHC可以作为初步筛查c-erbB-2表达的首选方法;IHC检测乳腺癌c-erbB-2(+)和(+++)时与FISH有良好的一致性.因IHC检测c-erbB-2表达(++)时与FISH结果的一致性较差,这类患者在应用赫赛汀治疗时应做FISH确诊.  相似文献   

19.
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香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酶标仪在450nm测量每孔吸光度值,计算每组细胞抑制率。结果无毒剂量的榄香烯与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并且相应的细胞抑制效应较单用组明显上升。结论无毒剂量的榄香烯能够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