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排便动力学特点 ,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结肠传输功能正常的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 (FOOC)患者行肛肠测压 ,肛管肌电图测定等动力学检查 ,计算出动力参数 ,运动指数 ,并与 2 0例自愿受试者作对照分析。结果 静息状态下内括约肌压力FOOC组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FOOC的直肠感知敏感性降低 ;FOO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肛管超慢波及不规律波增多 ,运动指数升高 ,自发性松弛减少 ;FOOC组 2 5 %肛管外括约肌无排便时的松弛反射 ,5 2 .5 %EMG为矛盾性收缩。结论 FOOC患者存在平滑肌、横纹肌、自主神经或体神经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空肠营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16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8例,对照组给予疾病积极治疗及空肠营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动态腹内压监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撤机成功率、病死率、营养状况、恢复普通饮食时间及空肠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14 d后患者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肠道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态腹内压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空肠营养,能更合理指导空肠营养,有效降低空肠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患者所需热量的摄入,维持患者肠道功能,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依从性及血糖监测指标。结果:观察组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糖监测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延伸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探讨不同食团和吞咽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测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胃食管反流病问卷评分≥8分且24hpH监测阳性患者纳入研究,分别采取液体吞咽、固体吞咽和连续吞咽三种方式进行食管动力检测,按照芝加哥标准进行参数和综合诊断对比。结果研究共纳入42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液体吞咽食管动力参数比较,固体吞咽食管上括约肌残余压降低[(11.07±3.97、5.29±3.36)mmHg],远端收缩延迟时间延长[(6.28±1.87、8.98±2.25)s],食管下括约肌松弛时间延长[(7.79±0.98、10.69±13.04)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食管动力综合诊断中,与液体吞咽(38.1%)相比,连续吞咽无效食管动力诊断阳性率(63.2%)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而固体吞咽无效食管动力诊断阳性率(45.2%)轻度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1)。在无效收缩中,固体吞咽收缩失败占比(44.3%)高于液体吞咽(22.6%)。结论固体吞咽较液体吞咽更易诱发重度食管低动力障碍,连续吞咽在无效食管动力诊断中敏感性高,可作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规测压的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条件下新西兰兔心衰模型的建立,并评价超容量负荷与压力负荷对新西兰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7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联合组、腹窄组、主闭组和对照组。术后8周分别采用心动超声图、血流动力学及血浆B型钠尿肽(BNP)测定来评价心功能。结果①血流动力学结果显示联合组心率、主动脉收缩压、主动脉舒张末压、脉压、左室收缩末压、左室舒张末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P<0.05)。②心动超声显示联合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短轴缩率、E/A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P<0.05)。③联合组BNP水平较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明显升高(P<0.05)。④联合组心脏/体重、湿肺/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主闭组、腹窄组(P<0.05)。结论可通过超容量负荷联合压力负荷建立新西兰兔心衰模型;超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对心功能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内科压疮高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8例压疮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压疮预防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神经内科采用循证护理,可有效减少压疮高危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分期和患者生存期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可靠的评价指标。方法对2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2例普通肝病患者和52例健康对照者进行了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并观察肝癌分期与凝血功能的关系;进行随访并收集相关的预后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凝血指标和原发性肝癌晚期患者生存期及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不仅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显著,而且随着肝癌分期程度的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加剧(P<0.05);D-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水平与晚期肝癌患者的远期生存呈负相关。结论凝血功能指标的检测能从多方面及时、准确地反映肝癌患者肝脏的损害程度及危险程度,动态地观察凝血功能指标有利于对肝癌患者的病情进行更好的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患者血清铜、锌值,以30例正常人做对照,两组相比较,慢阻肺组血清锌明显降低(P<0.01);铜值升高(P<0.05);铜/锌比值明显增大(P<0.01)。提示铜、锌与慢阻肺发病有关.观测血清铜、锌变化可作为诊断、治疗及监测病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心阻抗图观察92例患者潘生丁试验(DP—T)。结果表明:①冠心病组94%患者的B—X缩短(P<0.01)。Q—B/B—X增大(P<0.01),A波、O波振幅亦增大(P<0.05),A/C、0/C均增大(P<0.01)。②可疑冠心病组69%患者有上述指标变化。③正常对照组3%有上述指标改变。这可能是DP引起冠状动脉窃血所致。并指出采用上述指标观察DP—T诊断冠心病,其敏感性优于心电图及症状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锂盐对双相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31例双相障碍患者分为非锂盐组(78例,未用过碳酸锂),锂盐组(53例,用过碳酸锂)。观察两组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变化。结果非锂盐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率明显低于锂盐组(躁狂:6.3%vs.28.0%,P<0.05;双相抑郁:10.8%vs.32.1%,P<0.05)。非锂盐组中躁狂患者长病程(>60个月)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性;躁狂患者血清TSH与病程呈正相关;双相抑郁患者T4水平降低与发作次数有关。锂盐组躁狂患者严重程度和发作次数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明显的相关性;双相抑郁患者T3水平降低与性别有关,TSH水平升高与长病程有关。结论双相障碍患者非锂盐组及锂盐组的双相障碍患者在流行病学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方法处理的心脏瓣膜组织在体内再内皮化的效果 ,试图确定最佳的再内皮化方法。方法 选用羊新鲜瓣叶 2 5个 ,分别用液氮冷冻 ,脱氧胆酸、戊二醛以及低 /高渗液、酶处理 ,比较各组瓣膜抗原性大小。将各组瓣叶分别植入羊股动脉内 ,3月后取出 ,扫描电镜观察再内皮化效果。结果 各种处理方法均可减弱瓣膜的抗原性。脱氧胆酸、戊二醛、低 /高渗液、酶处理组抗原性最低。体内再内皮化效果以脱氧胆酸、低 /高渗液、酶处理组最优。结论 经脱氧胆酸或低 /高渗液、酶处理的同种瓣抗原性低 ,受体内皮细胞易于再内皮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观察全麻患者插管前静脉给予尼卡地平或美托洛尔后心率变异性 (HRV)的变化。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 30例 ,Ⅰ组为对照组 ,Ⅱ组为尼卡地平组 ,Ⅲ组为美托洛尔组。在诱导前 2min ,Ⅰ组静注生理盐水 10mL ,Ⅱ组静注尼卡地平 2 0 μg·kg-1,Ⅲ组静注美托洛尔 4 0 μg·kg-1,其余操作均相同。结果 与Ⅰ组患者的心率相比 ,Ⅱ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Ⅲ组显著降低 (P <0 .0 5 )。Ⅱ组和Ⅲ组患者的平均血压在插管前后均显著低于Ⅰ组 (P <0 .0 5 ) ,而这两组间无差别。与Ⅰ组患者相比 ,LF及LF/HF在Ⅱ组升高 (P <0 .0 5 ) ,Ⅲ组降低 (P <0 .0 5 ) ;HF在Ⅱ组无明显变化 ,在Ⅲ组显著升高 (P <0 .0 5 )。结论 插管前静注尼卡地平不能有效抑制插管时交感应激反应 ,反而增强了这种作用 ,而美托洛尔则相对能够有效抑制这种反应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urger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sandwich" treatment) in recta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October 1990 to January 2002, 260 patients with stage Ⅱ (117 patients) and stage Ⅲ (143 patients) rectal carcinom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sandwich" group (92 patients, group A),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group (98 patients, Group B) and operation group (70 patients, Group C). The preoperative accelerated hyperfractionation (15 Gy/6f/3d) was given for "sandwich" group which was followed by conventional postoperative fractionation (DT 35 - 40 Gy/3.5 - 4 weeks).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given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Dr 50 Gy/5 weeks). Patients treated with surgery alone served as control. Results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s of Group A, B and C were 5.4% (5/92), 16.3% (16/98) and 64.3% (45/70), respectively (X2 =5.726, P=0.017); and the distant metastasis rates were 6.5% (6/92), 28. 6%(28/98) and 31.4%(22/70), respectively (X2 =15. 703, P= 0. 001). The 3-ycar survival rate was 86. 9%(80/92), 62.2%(61/98) and 51.4%(36/70), respectively (X2 =15. 141, P=0. 001).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was 68. 5%(63/92), 54.1%(54/98)and 41.4%(29/70), respectively (X2 =4. 218, P=0.04). The Ⅰ and Ⅱ grades of radiation entero-colitis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ere 7.6% (7/92) and 6.1% (6/98), respectively (X2 = 0. 164, P= 0. 685). Conclusion Surgery combined with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and reduce the local recurrence rate in rectal carcinoma patients with stage Duke's B (Ⅱ) and C (Ⅲ).  相似文献   

14.
银杏叶提取物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 (EGb)对慢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EGb防治组和秋水仙碱组。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建立慢性肝损伤模型 ,分别用生理盐水或药物灌胃治疗。对比观察EGb对慢性肝损伤大鼠肝纤维化和脂质过氧化指标的影响 ,结合肝病理组织学及肝组织内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加以探讨。结果 EGb防治组大鼠肝组织中PCⅢ、透明质酸、层黏连蛋白和CⅣ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 ,血中过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明显升高 ,丙二醛含量明显降低 ,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或P <0 .0 1) ;形态学观察 ,EGb防治组大鼠肝组织损伤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和秋水仙碱对照组 :HE染色显示肝组织炎症损伤减轻 ,VG染色显示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减低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组织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EGb具有抑制脂质过氧化损伤 ,防治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 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对 74例上皮性卵巢癌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 上皮性卵巢癌中P5 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 ,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 (90 .6 2 % )高于G3级 (6 6、6 7%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的临床分期中 ,Ⅰ、Ⅱ期阳性表达为 2 2 / 2 4 (91、6 7% ) ,Ⅲ、Ⅳ期阳性表达为 35 / 5 0 (70 %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在浆液性和黏液性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间 ,表达率分别为 82 .98%和 6 6 .6 7% ,二者无明显差别。结论 P5 3蛋白的表达缺失在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的作用 ,并且与病变进展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平肝降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下丘脑肾素活性(RA)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影响。方法20只雄性SHR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平肝降压胶囊治疗组,另取10只同龄雄性Wistar-Kyo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用药12周后,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和下丘脑RA及AngⅡ的水平。结果平肝降压胶囊能显著降低SHR血压(P<0.01);模型对照组血浆、下丘脑RA及Ang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给予平肝降压胶囊治疗后血浆、下丘脑RA和AngⅡ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平肝降压胶囊可能通过降低血浆、下丘脑RA及AngⅡ水平,从而达到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围岩和埋深条件下隧道围岩位移和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LAC3D计算了II~V级围岩在30 m、100 m、200 m、300 m、400 m和500 m埋深下的拱顶沉降和塑性压力,II和III级围岩拱顶沉降(包括开挖面拱顶沉降和最终拱顶沉降)随埋深呈线性增大,IV和V级围岩拱顶沉降随埋深呈非线性快速增大;开挖面拱顶沉降收敛比(开挖面拱顶沉降占最终拱顶沉降的百分比)随埋深增大而减小,随围岩等级降低而减小,表明深埋弱围岩中隧道要趁早支护。围岩塑性压力随埋深增加而增加、随围岩等级降低而增加,表明深埋弱围岩隧道支护结构受到的围岩压力大。最后对围岩应力集中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139例慢性肝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血清Ⅰ、Ⅲ型胶原含量。结果发现,在慢迁肝、慢活肝及肝硬化各组其含量逐渐上升,Ⅰ型胶原及Ⅰ、Ⅲ型胶原比值能更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与反映肝细胞损伤指标均不相关。提示Ⅰ型胶原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是判定肝纤维化状况的较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乌饭树树叶及其提取物对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乌饭树树叶及其提取物对视网膜免受光损伤的保护功能。方法将20只新西兰白兔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Ⅰ、Ⅱ、Ⅲ组。正常对照组动物自由摄取饲料,自由饮水;模型对照Ⅰ、Ⅱ、Ⅲ组动物除自由摄取饲料,自由饮水外,每天分别喂乌饭树新鲜树叶[50 g/(kg.d)]、乌饭树陈旧树叶[50 g/(kg.d)]和乌饭树树叶提取物[50mg/(kg.d)],连续4周。并且进行强光刺激,同时利用视网膜电图(ERG)进行视网膜分析,最后处死白兔测定视网膜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岐化酶(T-SOD)的活力。结果ERG测定结果发现,对照组B波的潜伏期时间延长而振幅降低,模型组白兔ERG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同时模型组视网膜中的MDA含量要低于对照组(P<0.01),而SOD含量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服用乌饭树树叶及其提取物对眼睛视网膜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肠激素与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及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的关系。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2 0例 ,进行 2 4h胃内 pH和胃内胆汁监测 ;采用灌注式测压法进行长时夜间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分别于碱反流、胆汁反流发生前后及胃窦十二指肠MMC各时相抽血 ,检测胃动素 (MTL)、P物质 (SP)、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 (NO)的水平。结果 碱反流和胆汁反流发生时与未发生时比较 ,血中NO的浓度明显增高 ,分别为(98.2 3± 12 .14 ) μmol·L-1和 (71.2 4± 10 .2 1) μmol·L-1(P <0 .0 1) ;(87.32± 11.4 6 ) μmol·L-1和 (6 9.4 5± 10 .5 6 ) μmol·L-1(P <0 .0 5 ) ;血浆中MTL、SP、SS的浓度无显著性差异。血浆MTL浓度在胃窦MMCⅢ相时为 (32 9.5 6± 4 7.2 8)ng·L-1,比MMCⅠ相 (2 37.4 3± 4 1.5 4 )ng·L-1和MMCⅡ相 (2 5 6 .5 6± 4 4 .32 )ng·L-1显著增高 (P均 <0 .0 5 )。SP、SS、和NO在MMC各相无显著差异。结论 DGR的发生与NO浓度改变有关 ;MTL与MMCⅢ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