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肾保真方干预慢性肾衰竭营养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步5/6肾切除法复制大鼠慢性肾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尿毒清组、开同组及益肾保真方高、低剂量组。给药6周,观察血BUN、Scr、ALB、Hgb、EPO及Leptin水平;分析Leptin与EPO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BUN、Scr及Leptin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ALB、Hgb及EPO水平显著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益肾保真方组BUN、Scr及Leptin水平显著降低(P<0.01),ALB、Hgb及EPO水平显著升高(P<0.01);Leptin与EPO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r=-0.681,P<0.05和r=-0.676,P<0.05)。结论益肾保真方干预CRF营养不良、提高血清白蛋白的机制可能与:降低氮质潴留,减轻毒素对蛋白合成的抑制有关;与改善肾功能,促进Leptin的排泄有关;与升高血清EPO水平,从而降低Leptin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益肾胶囊对系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MsPGN)大鼠肾脏核转录因子(NF-κB)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β(PDGF-β)表达的影响。方法观察治疗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及24 h尿蛋白(Pro/24 h)的变化,同时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肾小球、肾小管NF-κB及PDGF-β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8周的观察,治疗组大鼠血脂、肾功能及Pro/24 h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Pro/24 h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明显升高(P<0.05);且益肾胶囊可明显抑制肾组织NF-κB、PDGF-β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益肾胶囊可明显降低MsPGN大鼠血脂及Pro/24 h,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PDGF-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糖尿病大鼠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及其受体(RAGE)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实验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组(DM组)和维生素E治疗组(VE组),治疗8周。观察大鼠的一般状况,监测血糖(BG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重/体重比值;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肾脏组织AGEs,免疫组化方法检测RAGE含量。结果①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体重、血糖、HbA1C、BUN、UAER、肾重/体重比值均明显增高(P<0.01),Ccr明显下降(P<0.01),肾脏AGEs及RAGE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②与DM组相比,VE组UAER、肾重/体重比值明显降低(P<0.05),Ccr明显升高(P<0.01),肾脏AGEs及RAGE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维生素E无降糖作用,但可能通过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的非酶糖基化过程,从而减轻AGEs与受体结合后导致的对肾脏组织的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矽肺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矽肺的作用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蒸馏水10mL/kg)、矽肺模型组、辛伐他汀小剂量组(10mg/kg)、辛伐他汀大剂量组(20mg/kg),每组10只。采用气管内注入SiO2造成大鼠矽肺模型,连续给药28d后,观察辛伐他汀对矽肺大鼠肺系数、全肺干重/体重比值、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SOD活力、MDA、NO含量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可显著降低矽肺大鼠体重、肺系数及全肺干重/体重比值,明显改善矽肺大鼠肺泡炎细胞浸润、充血水肿及肺间质纤维化程度,降低矽结节分级计分,明显提高矽肺大鼠肺组织匀浆总SOD活力,降低总MDA、NO含量。结论辛伐他汀对大鼠矽肺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自由基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肾性贫血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n=18)和实验组(n=72),采用腺嘌呤注射建立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单纯贫血组(SA组)、铁剂+促红素组(IR+EPO组)、促红素组(EPO组)、铁剂组(IR组)。药物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心脏取血),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ELISA法检测铁调素(Hepcid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大鼠肾脏骨形态蛋白-6(BMP-6)、丝/苏氨酸激酶受体-1(SMAD-1)和SMAD-4的表达。结果 1一般指标的比较:与SA组相比较,IR+EPO组和EPO组BUN、Scr显著降低(P<0.01);IR+EPO组和EPO组Hb、Hct显著升高(P<0.01)。2ELISA法检测示IR+EPO组和EPO组铁调素显著降低(P<0.01)。3病理学观察提示EPO可以减轻大鼠肾脏病理及功能改变。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各组大鼠肾小球细胞胞质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均表达SMAD-4、SMAD-1、BMP-6。5Western blot进一步提示,与SA组相比,IR+EPO组和EPO组SMAD-4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1),IR+EPO组和EPO组SMAD-1蛋白表达量下调(P<0.05),IR+EPO组和EPO组BMP-6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1)。结论 EPO通过BMP/SMAD传导通路,抑制铁调素的表达及分泌,纠正贫血,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枫糖对小鼠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枫糖对小鼠抗运动疲劳能力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种小白鼠被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枫糖低剂量组(1.25g/kg)、中剂量组(2.50g/kg)和高剂量组(5.00g/kg),连续灌胃30d。各组小白鼠游泳10min,于游泳0min、游泳10min及休息30min后采取小鼠的血液,检测血红蛋白、血乳酸及血清尿素氮。小鼠处死后,取骨骼肌和肝脏,测定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结果枫糖3个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1.25g/k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游泳10min及休息30min体内血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剂量组(2.50g/kg)、高剂量组(5.00g/k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游泳0min血乳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枫糖各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乳酸平均上升速率显著降低(P<0.05);枫糖各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枫糖通过降低血清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及其上升速率,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来提高小白鼠抗运动疲劳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妇炎舒胶囊对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蒸馏水10mL/kg)、模型组、金鸡胶囊组(0.65g/kg)、妇炎舒胶囊大剂量组(1.8g/kg)、妇炎舒胶囊中剂量组(0.9g/kg)、妇炎舒胶囊小剂量组(0.45g/kg)。采用子宫内注射苯酚胶浆剂致子宫内膜炎大鼠模型,连续给药28d后,检测大鼠子宫内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妇炎舒胶囊可降低大鼠子宫卵巢脏体比值,抑制病变子宫肿胀,改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生、变性、坏死及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大剂量妇炎舒胶囊还可降低大鼠血清IL-2水平。结论妇炎舒胶囊对大鼠子宫内膜炎有治疗作用,其抗炎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益肾胶囊对狼疮性肾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益肾胶囊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观察益肾胶囊组大鼠肾功能、24h尿蛋白(PRO/24h)的变化,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IL-2、IL-10、TGF-β1、IL-6、TNF-α)水平的变化和光镜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结果 经过6周的治疗,益肾胶囊组及强的松组大鼠肾功能、24h尿蛋白及血清IL-6、IL-10、TGF-β1、TNF-α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IL-2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益肾胶囊组大鼠肾功能、24h尿蛋白及血清IL-6、TGF-β1、TNF-α水平明显优于强的松组(P<0.05或P<0.01);益肾胶囊组及强的松组肾脏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益肾胶囊可明显降低LN大鼠24h尿蛋白和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Th1/Th2细胞因子网络平衡及减轻肾脏病理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肥胖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观察黄芪多糖(APS)对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 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肥胖组(n=40).分别给予普通饲料和高脂饲料喂养.5周后再将肥胖组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低剂量APS组[200mg/(kg·d)]、中剂量APS组[400mg/(kg·d)]和高剂量APS组[800mg/(kg·d)],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各APS组给予不同剂量APS灌胃2周.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同时检测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肥胖组大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体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及胰岛素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中剂量APS组相关指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显示,各肥胖组大鼠GIR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APS组可显著提高肥胖大鼠的GIR(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APS组GIR也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5周的高脂膳食使大鼠体重明显增加,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证实高脂膳食诱导的SD大鼠IR模型成立;②APS可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增加IR大鼠GI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羧甲淀粉钠的促排便作用。方法小鼠禁食,灌胃洛哌丁胺3 d,制备慢传输型便秘模型;小鼠禁水3 d制备失水燥结型便秘模型,给药后以3 h内排便总粒数、肠推进率、粪便含水率和肠内液体评价羧甲淀粉钠的作用。结果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组造模3 d后排便总粒数为7.9±6.0,羧甲淀粉钠0.45、0.9、1.8 g/kg组排便总粒数分别为18.5±5.0、17.3±8.3和22.9±8.4,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且效果优于阳性药莫沙必利组(14.3±8.4)。羧甲淀粉钠3个剂量组的肠推进率分别为(75.3±9.2)%、(78.7±9.6)%和(79.4±8.0)%,与模型组(63.0±13.6)%比较均显著增加(P<0.05或P<0.01)。失水燥结型便秘模型组造模3 d后排便总粒数25.8±8.5,羧甲淀粉钠0.9和1.8 g/kg组的排便总粒数分别为37.9±9.9和37.2±7.9,均比模型组显著增加(P<0.01);羧甲淀粉钠1.8 g/kg组肠推进率为(83.2±12.8)%,比模型组(72.6±11.5)%显著增加(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粪便含水率(49.0±6.8)%,羧甲淀粉钠0.3、0.6、1.2 g/kg组分别为(56.0±4.1)%、(57.7±10.4)%和(60.2±6.8)%,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增多(P<0.05或P<0.01)。羧甲淀粉钠0.6和1.2 g/kg组大鼠的肠分泌液也比生理盐水组增多(P<0.05或P<0.01)。结论羧甲淀粉钠有改善便秘小鼠排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对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健康SPF级Wistar大鼠给予改良的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60只脂肪肝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脂肪肝模型组、小柴胡汤[1g/(kg.d)]治疗组、易善复[64mg/(kg.d)]治疗组,每组各15只。分别观察小柴胡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体重、肝湿重、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血清和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的影响,并与易善复作对照。结果小柴胡汤治疗后,脂肪肝大鼠的体重和肝湿重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且血清ALT、AST、TC、TG水平以及肝脏组织和血清TC、TG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疗效与易善复组接近。结论小柴胡汤具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大鼠降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给动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GM-CSF,然后用RIA试剂盒检测血中降钙素水平,同时测血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结果血清钙水平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降低,但仅大剂量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性大鼠血清降钙素水平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的血清磷均比对照组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未见有显著的组间差异。结论50μg/kg的GM-CSF可以引起SD大鼠血清钙下降;10μg/kg和50μg/kg的GM-CSF均可以引起雌性大鼠的血清降钙素降低,但对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泻肺利水中药对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阿霉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卡托普利组和地高辛组,分别以蒸馏水、泻肺利水中药[22g/(kg·d)]、卡托普利[19mg/(kg·d)]和地高辛[32μg/(kg·d)]连续灌胃35d,并另设假手术组,观察大鼠心功能和左室重构指标,ELISA法检测血浆脑钠肽、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情况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RT-PCR检测心脏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9(MMP-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2(TIMP-2)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功能下降并出现左室重构,血浆脑钠肽、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升高,心肌MMP-2/9和TIMP-1/2的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卡托普利组和地高辛组大鼠心功能显著升高,左室重构显著减轻,血浆脑钠肽和醛固酮水平、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中药组和卡托普利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中药组心肌MMP-2/9、TIMP-1/2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卡托普利组心肌MMP-9和TIMP-2的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1或P<0.05)。结论泻肺利水中药可以减轻心力衰竭大鼠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肌MMP-2、MMP-9、TIMP-1和TIMP-2的基因表达水平,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高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JC003)对实验性糖尿病血糖和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84只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饮食和注射40 mg/kg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建立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JC003治疗14 d后,采用酶化学方法检测空腹血糖;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胰岛素和C肽。胰腺组织切片HE染色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ABC)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胰岛结构和胰岛素表达情况进行观察。结果JC003中剂量组(10μg/kg)、高剂量组(100μg/kg)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血糖明显降低(P<0.01);中剂量组(10μg/kg)、高剂量组(100μg/kg)的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JC003各剂量组对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组织结构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且可以增加胰岛素表达阳性的β细胞(P<0.01)。结论JC003可以通过保护大鼠胰岛细胞免受STZ的伤害和增加胰岛β细胞数量来增加胰岛素的表达和分泌,从而降低糖尿病动物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贵州苗药方"四大血"(SX)对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滑膜血管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4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大血"高、中、低剂量组(SX 40g/kg组、SX 20g/kg组、SX 10g/kg组),雷公藤多苷片对照组(GTW)、空白对照组(Nor)、模型组(Mod),每组7只。构建牛Ⅱ型CIA大鼠模型。测量大鼠后肢足跖的肿胀程度并进行关节炎指数(AI)评分,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滑膜组织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TEN)、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 GTW组及SX各治疗组关节炎指数(AI)评分和足肿度都小于Mod组(P<0.01)。在光镜下观察大鼠足趾病理组织切片,Mod组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各层组织结构混乱。与Mod组相比,SX组和GTW组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下降,纤维组织增生水肿减轻,炎性细胞数减少(P<0.01);血清中VEGF含量降低(P<0.01);GTW和SX40g/kg、10g/kg剂量组滑膜组织中VEGF、VEGFR-2mRNA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GTW组、SX组关节滑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上升(P<0.05,P<0.01);SX组和GTW组AKT、PI3K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 SX能上调负调控蛋白PTEN,进而减缓PI3K/AKT通路的活化程度,下调VEGF、VEGFR-2的表达。本研究为RA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胶囊对缺血缺氧耐受力的影响。方法按体质量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药物对照组(普萘洛尔)、桂枝茯苓胶囊大剂量组(0.93g/kg)、桂枝茯苓胶囊小剂量组(0.465g/kg),连续给药7d,采用密闭缺氧实验、断头致脑缺氧实验、亚硝酸钠致脑缺氧实验以及异丙肾上腺素致脑缺氧实验,记录小鼠耐缺氧存活时间;建立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缺氧模型,并以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探讨其对缺血缺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剂量桂枝茯苓胶囊对密闭导致的缺氧存活时间和大、小剂量桂枝茯苓胶囊对断头致脑缺氧存活时间有延长趋势(P>0.05);小剂量桂枝茯苓胶囊对亚硝酸钠导致的缺氧存活时间、大剂量桂枝茯苓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缺氧存活时间具有显著延长作用(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桂枝茯苓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坏死面积有显著降低作用(P<0.05)。结论桂枝茯苓胶囊对异丙肾上腺素导致的大鼠心肌缺血缺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脑室内注射Aβ1-42的方法,制备AD动物模型。单次腹腔注射(急性治疗组)或连续6d腹腔注射(慢性治疗组)50、100、300mg/kg剂量的姜黄素,结合海马内微量注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每侧1.0μg)、BDNF shRNA慢病毒(每侧2.0×105单位),分析大鼠Y迷宫、Morris水迷宫及旷场行为变化,并应用Western blot检测海马BDNF表达变化。结果姜黄素急性治疗对AD模型大鼠自主改变行为、总活动距离、水迷宫潜伏期没有显著作用。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后AD大鼠自主改变行为(P<0.000 1)及在水迷宫测试中记忆能力(P<0.05)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100和300mg/kg姜黄素慢性治疗组海马BDNF表达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P分别<0.05和<0.000 1)。海马内注射BDNF的AD大鼠水迷宫潜伏期显著下降(F_(4,295)=5.813,P<0.01)。姜黄素慢性治疗+shBDNF组大鼠在2号象限内的游泳时间与盐水对照组无差异(P=0.657),而100mg/kg姜黄素组、BDNF组、假手术组大鼠的停留时间比盐水对照组显著增高(P值分别<0.05、<0.05、<0.000 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上调BDNF的表达继而激活下游信号通路,最终对Aβ诱导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起到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同剂量左旋多巴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左旋多巴(LD)对帕金森病(PD)大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脑立体定向注射术建立大鼠PD模型,并将成功PD模型随机分成2组,分别每日腹腔注射20 mg/kg和50 mg/kg LD,共28 d。在不同时间点(3、7、10、14、17、21、242、8 d),观察PD模型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大鼠对侧旋转圈数、大鼠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分、旋转启动时间、旋转持续时间、药效期、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和剂峰旋转圈数)的变化。结果 PD大鼠注射不同剂量LD后均逐渐出现不自主动作(AIM)表现,且随着LD用药时间的延长,阿扑吗啡(APO)诱导的对侧旋转圈数、药效期平均旋转圈数及剂峰旋转圈数均呈不断增加趋势,且20 mg/kg剂量组的各指标变化值在不同时间点均高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对侧旋转圈数在14 d和21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M评分、旋转持续时间及药效期50 mg/kg剂量组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20 mg/kg剂量组则先减少后增加,且20 mg/kg剂量组的变化值均低于50 mg/kg剂量组,其中旋转持续时间在7、14、172、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药效期在71、4 d和28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旋转启动时间20 mg/kg剂量组有先增加后减少趋势,50 mg/kg剂量组则有先减少后增加趋势;50 mg/kg剂量组LD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明显且稳定。结论 20 mg/kg和50 mg/kg剂量LD长期治疗对PD大鼠黑质细胞均有神经毒性作用,以50 mg/kg剂量LD的神经毒性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甲状腺毒症大鼠心肌及血清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在甲状腺毒症心血管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空白对照组,给予盐水5 mL/kg灌胃;②氯沙坦组,氯沙坦20 mg/kg灌胃;③甲状腺毒症模型组,左旋甲状腺素钠0.5 mg/kg灌胃;④氯沙坦干预的甲状腺毒症组,左旋甲状腺素0.5 mg/kg+氯沙坦20 mg/kg灌胃。每日1次,持续4周后处死大鼠,测定心肌与血清ACE、ACE2、AngⅡ含量,病理检查评估甲状腺毒症的损害。结果甲状腺毒症模型组及氯沙坦干预的甲状腺毒症组血清及心肌ACE2、心/体重比(H/B)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但氯沙坦干预的甲状腺毒症组H/B小于甲状腺毒症模型组;甲状腺毒症模型组血清ACE较空白对照及氯沙坦组显著性增加,而心肌ACE、AngⅡ及血清AngⅡ在各组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过多甲状腺素的刺激下,各种分子机制启动引起的心肌重构并可被氯沙坦逆转;ACE2升高可以促进甲状腺毒症大鼠心肌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生血胶囊对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增殖及细胞周期蛋白D3(CyclinD3)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模型。造模当日开始胃饲生血胶囊水提液,每次0.1mL/10g体重,2次.d,连续9d,以生血丸为对照。第10天处死动物,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骨髓有核细胞(BMNC)G0/G1期细胞百分率,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AP法检测股骨中段骨髓CyclinD3表达水平。结果生血胶囊组与再障模型组比较,G0/G1期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而CyclinD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生血丸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生血胶囊能提高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骨髓CyclinD3的表达水平,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由G0/G1期进入增殖期,其作用强度与生血丸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