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和人才,一打便倒;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这句话在东风实业公司的身上显得尤为充分.  相似文献   

2.
吴新明 《时代汽车》2007,(12):118-119
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和人才,一打使倒:而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精神和文化,则不打自倒。这句话在东风实业公司的身上显得尤为充分。[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人才是企业之本,得人才者得市场,因此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有人才,企、也就具备了生存和发展的条件。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大量的人才,往往一个人才可以救活一个企业,带动一批人。与此同时人才流失现象也日趋严重,成为有企业的最大隐患和潜在危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有业人事劳资管理现状,寻求解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一系列问题方法,以便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每一个企业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公司有充足的资金,都希望能赚到更多的利润,但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这是非常困难的。事实上,很多人都有如此感受,企业没有利润,公司照例能够维持运转。而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现金流。感觉塌了半边天,一下子动弹不得。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人才的流动和更迭都是一种必然的正常现象。因为对于任何一名已经参加工作的企业员工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理想中想要达到的职业目标和目的以及对于实现这一理想的职业规划。而当现实中的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不能够实现或满足员工的这一理想时,员工也有选择离开这家企业的自由。所以任何一家企业员工的离职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一个很正常的过程,只要是在职员  相似文献   

6.
《重庆重汽科技》2007,(1):33-33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经营失败并不是因为缺乏合格的人才,而是因为企业领导不能很好地使用人才。人力资源浪费是企业最大的浪费,善于用人不仅是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其基本责任。用人的确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尽管如此,高明的领导者在用人方面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共性和无章可循。  相似文献   

7.
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驾驶员对自己行为的把握和选择很重要,相信没有哪一个驾驶员会选择明显不安全的行为方式。但驾驶实践活动是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有时很容易迷惑人,这就要求驾驶员要冷静面对、正确抉择。有时,学会放弃也是一种安全之道。下面这则故事,或许可以给驾驶员朋友一个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蓝图,要做好一个专业的建设首先要解决以下3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培养什么人?"这需要面向行业、企业,深入分析区域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并进行调研,明确就业岗位(群);第2个问题是"为谁培养?"这需要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定位;第3个问题是"如何培养?"这需要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  相似文献   

9.
《中华汽摩配》2005,(6):51-52
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企业文化也是这样,以至有文化和没文化之间好象已经没有了区别,悲观主义者说我们正在步入一个文化的沙漠,乐观主义者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文化的丛林。实际上,正是由于过种有没有文化和企业文化差异的观念才会使持有悲观企业文化者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立,企业人没有精神寄托和自我价值观念,企业陷入胶着的荒凉发展的绝境。时代是多元的,社会同样是多元的,必然造成了人的思维也同样是多元的:正是由于这些多元的物质与元素的存在,从而也会有对企业文化持有不同的态度,但我认为,文化的延伸度与长期性肯定是推动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原动力,而对于企业则更是企业发展的主导与灵魂。  相似文献   

10.
广州是一个半移民城市,外来人口所占的比重极大,除了普通民工之外,不少人是上班一旗。而且,每年还会有不少的大学毕业生留下或涌进广州工作,怎样解决他们的住房,是一个非常直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用人单位没有宿舍安排的情况下。这一类人多是属脑于里有知识,口袋里没子儿的情况,孤身南下闯关。对他们来说,现在买房,是天方夜谭的事,唯一的选择是租屋。而在目前,广州并没有一个专门用作出租的公寓,没有一个像五山学生公寓那种专门提供  相似文献   

11.
<正>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什么样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保持永远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基业常青?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企业从初创阶段到集团化规模阶段,其管理方式的变化无非是从人事的管理到人才的管理,再到人资的管理。管理的精髓、本质都是人的管理,即通过对人的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引导员工和企业在统一的价值观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有一句话叫"法无定法",每一个制度、每一项规定都存在一定的缺憾。管理的对象是"人",当企业处  相似文献   

12.
《中华汽摩配》2005,(8):89-89
中国的文字实在是太有意思了,不知你是否注意过企业一词中“企”字的写法,上面一个人字,下面一个止字,如果去了上面的人字,就只剩下止了,企业也就变成“止业”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没有了人,企业当然就只有“止业”而不能存在了。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它的确可以给我们一种启发,引导我们去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海达 《摩托车》2007,(11):73-74
老子曾经说过:"我恒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虽然这古训倍受推崇,但实际不过是一张"护身符"。"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不敢勇挑大梁,不敢锐意创新。在这腾飞的新时代,只有敢为天下先的人才可能成为改革浪尖的弄潮儿。没有无畏的开拓者,人类就无法生存;没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没有今天的佳肴。我们赞美"第一",就是赞美创新者的勇气。如今,在面对摩托车产业竞争力不强的困局时,很多企业都显得有点无力。但重庆的宗申产业集团却找到了症结所在,着力自主研发,寻求新的突围路径,在敢为天下先思想的指引下,成为了大浪淘沙之后的"金子"——  相似文献   

14.
正从目前来看,汽车后市场还不是一个技术驱动为主导的行业。我们常常在思考,对于一个大型的汽车后市场项目,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通常,汽车后市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因素有产品、技术、供应链、人才及战略等。但从产品方面来看,汽车后市场企业不是一个产品驱动型的企业,整个产品的交付过程中,部分是人的服务,这就很难做到差异化领先;从技术方面来看,在电商企业已经非常成熟的前提下,技术并不是门槛,而且修车时更换一件新的配件成本越来越低,技术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供应链方面来看,只要有采购量,企业的角色始终是甲方,但有主动权有采购权并不能影响整个产业链,也解决不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从人才方面来看,人才十分稀缺,如何将人才协调起来发挥倍增效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把一切问题归结到人才,未免太过投机;从战略方面来看,战略决定应该做什么事,怎样做正确的事,这个技能决定企业生死,而如何把正确的事情做出来的这个能力叫运营,因此它才是汽车后市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有一句甚为企业办所赞赏和推崇的名言--"制造产品之前先要制造人".这句话不仅说明松下公司对人才的重视,还向人们揭示这样一个道理:任何企业要产出高科技、高质量的名牌产品,必须坚持育人为先,使职工成为德、识、才、学、体兼备的较高素质者.  相似文献   

16.
<正>1目前存在的问题1.1学校方面(1)认识不到位,投入不足。近几年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投入力度加大,我校借着这股东风建设了相当规模的实训室,但汽修专业不是一个仅仅购买了设备就能开展的专业,设备的维护、耗材的购买等都需要大量的投入。(2)专业课程设置难以适应培养目标。大部分学校仍然把升入高一级院校(即转段考试,升入高职院校)作为本校的培养目标,所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没有突出专业技能。汽修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就业方向应是本地的各类汽修厂,但在课程设置,专业建设方面,既没有这些企业的参与,也没有实地考察本地区企业实际需要的汽修人才,致使培养出的学生没有企业接受。  相似文献   

17.
"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是学校追求的最高目标,"人才强、成本低、管理好"是企业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学校和企业追求的目标中存在一个共同愿望,那就率,企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壮大发展企业,这两者的交集就是校企合作。这方面德国的“双元制”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但目前在中国,校企合作还是个“新生儿”。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发展"是企业发展的瓶颈。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的提出,即从管理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原则和方法,都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关心职工的需要,并将每个职工视为有价值的人,通过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对解决企业的人才发展瓶颈问题,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创新,实现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80-20”效应中我们得知,在企业中,往往是20%的人才创造了80%的效益。毫无疑问, 这20%的人才算得上是企业的核心人才。在产品, 技术、渠道等竞争因素趋于同质化的情况下,人才成为企业之间差异化竞争的焦点,而创造了企业 80%效益的核心人才,更是成为企业竞争的灵魂。换句话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是否拥有、用好和留住核心人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古训证明了这一点,“智力资本=能力×忠诚度”的公式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加强对核心人才的管理,提高核心人才的忠诚度,成为企业人才资源管理的重要职能。为了实现人才与企业之间如胶似漆,不可分离的目标,企业可采取以下举措。  相似文献   

20.
马依思专栏     
《轿车情报》2006,(6):137-137
“是否某些人确实选择错过收看今年的首站比赛,没有看到费尔南多一阿龙索在巴林站维修通道,与舒马赫的较量,然后阻截他,一直到胜利的格子旗?这不仅是在讲车手。这里面的本身难道没有吸引人的地方?”[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