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曲柄摇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为了保证机构的传动性能良好,设计时必须确定最小传动角的下限,使得γmin≥[γ].文中根据曲柄摇杆机构及其演化机构杆长间的关系,用几何方法推导出了γmin的准确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保以曲柄为主动件的曲柄摇杆机构具有良好的传力性能及较高的传动效率,为此这类机构设计时必须进行机构传动角的校验,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即要求机构最小传动角γmin必须满足下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曲柄摇杆机构中Ψ、Κ、 min三者之间几何关系的描述 ,用计算机编程绘出Ψ [Κ ]- min曲线 ,为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提供了一个简捷实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4.
曲柄摇杆机构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了曲柄摇杆机构的类型变量m,完成了杆长等参数方程;利用参数方程实现了无校核设计,修正了传统图解设计中固定较链的定义域,找到了图解确定曲柄活动铰链的方法,论证了最小传动角是单极值函数。  相似文献   

5.
混合输入五杆机构的构型及可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平面五杆机构的相对杆长关系入手,给出了平面五杆机构可装配条件及五杆机构中周转副存在的充要条件,并据此对平面五杆机构的构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平面五杆机构中无条件三曲柄、无条件双曲柄、曲柄摇杆机构、双摇杆机构存在的条件;并借助于平面四杆机构的转角曲线的特点,给出了平面五杆机构中有条件双曲柄存在的充要条件,并用实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在给定行程速比系数k和摇杆摆角ψ时,保证最小传动角为较大的Ⅰ型曲柄摇杆机构的非迭代设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所确定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与优化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对于平面曲柄摇杆机构,要同时兼顾最佳传动性和最小结构尺寸往往是非常困难的,针对常规优化难以寻得最优解的问题,建立了以传动性最好和结构尺寸最小的优化模型,运用模糊理论和方法获得了最优解,解决了这一难题,文中最后给出了一个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用速度瞬心法求曲柄摇杆机构摇杆角加速度的新方法。该方法与相对运动图解法比较,直观简便、精确度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曲柄摇杆机构的设计效率和设计精度,建立了以运动规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平台,基于尺寸驱动技术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原理简明,建立过程简单,参数调整简便直观,与解析法具有同等精度.  相似文献   

10.
用矢量和矩阵理论建立了适用于MATLAB/SIMULINK仿真的曲柄、RRRII级杆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学模型,以该数学模型编制了M函数仿真模块,对给定的颚式破碎机7R六杆II级机构进行了建模和仿真,通过仿真得到各转动副的反力及驱动力矩.其主要目的是以构成机构的基本杆组为仿真模块,搭建杆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可以对不同类型平面连杆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高坤  杨冰 《城市公共交通》2013,(8):28-31,36
通过车路协同系统,减少车辆行驶过程中加速、减速怠速工况次数是实现经济驾驶的一种新方法。结合油耗理论、驾驶行为和车速引导等知识体系,设计出一套不同于传统车速引导的公交车经济驾驶车速引导机制与计算方法。机制与算法在后续研究中,通过VISSIM仿真与驾驶模拟器平台实验和实际实地实验验证了其合理性,结果显示实现经济驾驶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自动换刀装置(ATC)用弧面凸轮工作廓面的复杂性,应用MathCAD和Pro/E软件实现ATC用复杂弧面凸轮的参数化设计;应用ADAMS对ATC装置中的弧面分度凸轮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凸轮动态啮合过程中输入与输出轴速度、加速度及啮合力的变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C^++Builder开发了具有通用性的凸轮轮廓CAD系统,该系统可灵活地调整凸轮设计精度,提供多种适应凸轮设计特点的从动件运动规律输入和设定方式,特别适用于凸轮从动件有复杂组合运动要求下的高精度凸轮轮廓设计.设计结果可生成方便修改和编辑的AutoCAD工程图和供凸轮机构动力学分析的数据文档,并直接产生数控代码用于凸轮的数控生产.  相似文献   

14.
邵楠楠 《北方交通》2009,(6):115-117
介绍了桥梁减隔震技术的机理、分类、适用条件以及同传统抗震设计相比采用隔震技术的特点,并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来说明该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全柔性铰链平面并联微动机器人(3-RRR)建立伪刚性模型,并利用MATLAB7.1软件编程计算出动平台理论输出位移和方位角,然后根据Lagrange方程能量守恒原理推出机构线性静刚度方程,最后应用ANSYS10.0软件对该机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发现有限元刚度值比理论值大25%左右,这是因为把柔性机构伪刚性化,实际柔性铰链不仅产生转动,还会产生伸长等运动,还需要进行实验修正.此研究方法对于该类机构的设计、刚度计算以及机构的动力学分析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汽车悬架系统对整车行驶动力学具有非常大的影响,是汽车总布置设计、运动校核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悬架系统的复杂空间机构给其动力学分析带来较大的困难,ADAMS的虚拟样机技术可解决该问题,在分析典型悬架结构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建模仿真、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分析论述,得出较实用的ADAMS模型,为同类型工程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交通微观动态性和传统GHR模型、考虑延误的最优速度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的动态特性。传统GHR模型区别于其它两个模型的根本特征在于其仅描述车辆跟驰状态的关系,而其余两个模型则可较好地反映具有很强相互作用时车辆间关系,如自由流和车辆从初始状态开始加速的阶段。结果表明:(1) 最优速度模型和智能驾驶员模型较传统GHR模型具有更好的完整性;(2) 现有的最优速度模型可能产生不符合实际的车辆相互作用;(3) 考虑实际延误的最优速度模型可产生稳定的车辆间相互作用;(4) 智能驾驶员模型还需进一步改进,尤其是应考虑驾驶员延误这一微观交通仿真中的重要因素;(5) 这三个模型可产生相似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列车的轻量化设计需求,分析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独特的内支承结构与承载特点,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和结构强度理论分析模型,提出了内轴颈高铁车轴设计极限载荷和疲劳强度的解析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基于理论分析、有限元方法和车辆系统动力学的内轴颈高铁车轴结构设计方法,并以17 t轴重的内轴颈高铁车轴为例开展了应用研究;基于内轴颈高铁车轴受力状态的理论分析结果,确定了车轴的临界安全截面和详细尺寸方案;建立了内轴颈高铁车轴的有限元模型,评估并校核了车轴的疲劳强度;建立了轴箱内置式高速动车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验证了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和车轴的动荷载。分析结果表明:17 t轴重的新型内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为273.6 kg,比同轴重传统外轴颈高铁车轴的质量低约30%;内轴颈高铁车轴各截面疲劳强度的安全系数均大于1.66,临界安全截面转移至轴颈与轮座之间的卸荷槽及轴颈与轴身之间的过渡圆弧区域;采用内轴颈车轴的高速动车能够以350 km·h-1的速度稳定通过半径为5.5 km的曲线线路,主要动力学性能指标优良;在选定曲线通过工况下车轴所承受的动载荷均能被设计极限载荷包络,据此开展的车轴结构设计和强度分析是稳健的。可见,内轴颈高铁车轴在实现高速列车轻量化设计方面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且高速适应性较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张共同的价值认同是文化的内核,认为浙江交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行、通、海、玉、道等五个核心价值观的强烈认同,包括莘莘学子“励志力行”的行为作风、师生合作“通达恒泰”的内在德行、专业建设“百川归海”的目标趋向、地处良渚“琢玉成器”的教育精神、止于至善“学道修路”的治学品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车辆-轨道系统耦合动力学理论,对车辆经过一段由缓-圆-缓组成的线路进行了车辆的脱轨稳定性分析。通过对车辆在耦合动力学模型与传统车辆动力学模型下脱轨道稳定性之分析比较,指出了进行车辆脱轨的耦合动力学分析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