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北京地下直径线穿越既有建筑物的方式有上穿、下穿和侧穿3种,工程界和学术界对暗挖隧道穿越建筑物及管线的施工控制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1],DK0+752—DK0+783段隧道需上跨已运营的地铁5号线崇文门站,隧道与崇文门站的平面交角79°(见图1)。隧道断面为  相似文献   

2.
<正>1工程概况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Ⅰ标段从崇文门三角地由东向西经崇文门西大街、前门大街至宣武门。盾构段隧道里程DK1+625—DK4+756,长度3131m,为单洞双线隧道。线路最小曲线半径850m,最大纵向坡度16‰。  相似文献   

3.
<正>1工程概况1.1隧道概况北京地下直径线DK1+145.45—DK1+625段隧道位于崇文门西大街南侧高层建筑与既有环线地铁之间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采用暗挖法施工,隧道结构为单洞双线断面,覆土厚度6.96~10.67m,为拱形直边墙断面。  相似文献   

4.
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下穿浏阳河,水下暗挖隧道K1+020—K1+110段,覆土厚度最薄处仅14 m,该隧道具有小净距、强风化、浅埋、水下暗挖的特点。以长沙市湘江大道浏阳河隧道暗挖段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所采用的长短管棚和小导管相结合的超前支护、玻璃纤维锚杆超前加固、地面垂直注浆和全断面超前帷幕预注浆等复杂地质条件下暗挖段超前综合加固支护施工技术,有效地保障了暗挖段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根据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暗挖段工程特点,提出了台阶法+临时仰拱、中隔法(CD法)和交叉中隔法(CRD法)三种可行工法。运用FLAC数值模拟方法对三种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分析,确定台阶法+临时仰拱法为最优施工工法。实测结果表明,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满足变形要求,提出的暗挖段施工工法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莞惠城际轨道交通工程项目GZH-5标段中DK32+300~DK32+927.303段为背景,通过2组模型试验,其中一组无超前注浆,另一组进行超前注浆,研究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和支护结构受力规律及超前注浆对其受力变形造成的影响,最后,针对软弱富水地层浅埋暗挖隧道施工,提出几点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宜万铁路龙凤坝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加固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宜万铁路龙凤坝隧道DK212+380~DK212+500段工程为背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比选支护方案,确定岩溶隧道浅埋软弱围岩段支护措施及支护参数,从而指导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  相似文献   

8.
于春 《铁道建筑技术》2013,(Z1):112-115
某新建双线铁路隧道进口段长距离穿越砂质黄土、黏质黄土地层,施工中多次出现初支大变形、掌子面及边墙土体滑塌事件。以该隧道DK129+040~DK129+062.2段塌方为例,结合现场施工实际,分析了此段隧道发生塌方的原因,并给出了处理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乌鞘岭隧道设计为2座平行的单线隧道,线间距40 m。介绍DK175+503~DK177+042段平导扩挖爆破对已建成的相邻工程的爆破振动及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矿山法施工的临河隧道受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的问题,以济南轨道交通R3线暗挖隧道下穿大辛河东支沟段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水位变化条件下临河暗挖隧道下穿干渠的施工响应与互馈效应。研究表明: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加固时,衬砌最大压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7%和41.3%,衬砌最大拉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9%和33.7%;地层和渠道的受力变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案,在变形控制标准值允许范围内。工程实践证明,临河暗挖隧道丰水期下穿渠道施工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组合加固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地层变形,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