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气化铁路提速区段采用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后,出现了部分列车停入无电区的现象。分析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结构,结合供电调度的工作实际,总结了依据电力机车停车位置来应对电力机车停在分相无电区故障的四种快速有效、安全可控的处置方案,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相似文献   

2.
电分相是接触网的关键结构之一。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所向接触网供电的馈线是不同相的,不同相供电臂在接触网的相交处设置了绝缘结构,称电分相。目前电分相有器件(即分相绝缘器)式和锚段关节(即7跨、8跨或9跨锚段关节)式两种。  相似文献   

3.
供电制式选择是轨道交通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回顾总结相关研究、文献的论述和结论,模拟列车在不同速度、不同坡道情况下断电通过电分相的工况。通过模拟结果,论述交流供电电分相对设站、站间距和列车运行的影响及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为保证大同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具有较高的供电质量,对国内外高速铁路所采用的接触网电分相形式进行分析与研究,考虑到我国铁路运营中不同的升弓方式、弓间距等因素的影响,经过比较与分析不同接触网电分相形式的特点,提出适合大西客运专线的电分相方式。研究结论:通过研究与比较,建议接触网采取6跨电分相方案以及13跨电分相方案。6跨电分相具有受电弓断电时间短,列车速度基本不受影响,工程投资小等优点;13跨电分相具有适应性强,接触网不存在3支悬挂,施工过程中调整及运营维护工作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供电调度员的视角,结合国内客运专线运营经验,对目前投运的客运专线采用的几种典型的电分相锚段关节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一种适用于地面感应车载自动断电过分相的接触网电分相锚段关节形式,希望能对国内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标准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建设和运营,其舒适度、安全性、可靠性成为关注焦点。高速铁路动车组采用电力牵引供电,每隔20~25km设有电分相区。电分相区一般采用带无电区的双断口锚段关节形式。列车如何安全、可靠通过电分相区是国内外一直研究的问题。动车组自动通  相似文献   

7.
市域轨道交通中的交流供电制式~([1]),虽具有供电区间较长及建设成本较低等优势,但却带来了电分相(无电区)的问题。基于电分相区域的构成,分析了在最不利情况下列车通过电分相区域需要惰行的最长距离。通过理论计算,明确了信号系统在ATO(列车自动运行)控车的情况下列车进入电分相区域入口的最低速度,从而确定了电分相两侧信号机的布点原则、设置电分相的最小站间距长度及所处节能坡的区段位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比了接触网器件式电分相和七跨锚段关节式电分相的结构、特点,对该锚段关节式电分相在陇海线安装运行后,出现的行车及供电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9.
一些新型的交流传动机车取消了牵引变压器的辅助绕组,辅助电源系统从中间直流环节获取电源,在过电分相区时牵引电机工作在再生制动状态,反馈回能量为中间直流电路充电,从而实现对辅助绕组的不间断供电.本文通过对再生制动的分析和对反馈能量大小的计算,给出了一个不间断供电的方案,仿真结果也表明,本控制能够实现中间直流电压的恒定,及电分相区对辅助电源系统不间断供电.  相似文献   

10.
孙超 《西铁科技》2000,(2):10-14
本文介绍了一种全新概念的变压器--三相输入单相输出变压器。以它作为牵引变压器,可以自然实现各供电臂的同相电,从而彻底解决“电分相”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桥上无缝道岔轨下基础“门”形筋混凝土道床、带限凸台道床板、底座纵连式道岔板5种无砟轨道结构。建立桥上3种无砟轨道结构的无缝道岔模型,提出计算参数,分析3种无砟轨道结构对桥上无缝道岔受力和变形影响,并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桥上底座纵连式无砟轨道结构无缝道岔与桥梁的纵向相互作用力较小,是一种受力较为合理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驼峰超速连挂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驼峰超速连挂事故进行分析。分析对事故有重要影响的线路、调速设备和车辆等因素,考虑到贝叶斯网络能较好解决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可以双向推理的特点,建立驼峰超速连挂事故树,并将其转化成贝叶斯网络,计算顶上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基本事件的后验概率。结果表明,超速连挂事故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线路纵断面、调速设备制动能力以及新型重载车辆三方面。进一步考虑新型重载车辆的共因失效问题,建立贝叶斯共因失效混合网络,计算并分析新型重载车辆对超速连挂事故的影响程度以及对既有驼峰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遮挡是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检测、跟踪和识别时较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之间的遮挡,以车辆常用的矩形模板为先验知识,首先对存在车辆遮挡的连通区域提取边缘轮廓,然后获取轮廓上的4类特征拐点,最后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轮廓特征拐点的车辆分离算法,将相互遮挡的车辆分离开来,便于后续对车辆的跟踪、匹配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具有有效性、可行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存在的问题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系统仿真、负荷预测、能量管理、故障诊断、系统辨识控制等方面的优势,综述了ANN在暖通空调(HVAC)中的应用及发展状况,阐述了我国铁路客车空调研究领域引入ANN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我国高寒地区机车的运用状况,指出电力机车在低温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并从机车的低温试验、关键部件、相关材料以及防寒加热等方面,提出电力机车防寒设计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上越新干线列车脱轨事故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县中越地区于2004年10月23日发生里氏6.8级浅层直下型地震,地震引起线路剧烈横向晃动和上下起伏震动,导致列车脱轨。在新干线沿线加大地震早期检测预报系统布设密度,研究新的地震波检测方法以及地震预报技术和装置。研究和试验L型防脱轨护轮轨,并对鱼尾板进行加厚改造。在转向架上安装振动加速度检测仪,提高制动反应速度。在转向架轴箱下面安装反L型车辆导向装置,车辆脱轨后,导向装置会钩住钢轨,防止车辆过远偏离轨道溜逸。用厚钢板包覆桥墩、向桥裂缝灌注树脂和用碳纤维布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通过对列车脱轨事故分析和采取的对策,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目的:通过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掌握掌子面前方地质信息,为施工单位优化施工方案、安全科学施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等提供依据,为预防隧道塌方、突水、突泥、突气等可能形成的灾害性等事故及时提供信息,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方法:本文以作者在八盘岭隧道和长梁山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亲身经历为背景,着重介绍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在我国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工程的长大隧道施工中的重要作用和研究的重大意义。研究结果:本文系统地分析和归纳总结了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的前期准备工作、地质超前预报目的及内容、预报的各种方法、预报成果的输出形式和方式、预报时间安排和过程、探讨和研究的结论等,侧重介绍了地质超前预报的各种方法。研究结论: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的一个重要环节,应纳入施工工序,可以指导施工,为隧道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剑 《铁道货运》2009,(2):12-13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特点,分析了数字化铁路和理念,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与铁路信息化的关系,最后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铁路设施及资产的管理,物流与客流的监控,客货运营销以及运输安全与救援决策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家乡技术的列车移动网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移动列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上为乘客提供高速无缝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的问题,本文对列车移动网络的自身特征以及所处无线网络环境进行分析,并建立一种基于多家乡技术的列车移动网络系统.构建具有多种无线外部接口和有线/无线内部接口的移动路由器,通过策略配置和网络状态实时监测,实现在多个不同类型的外部无线接口上进行流量分配和负载均衡的机制.提出一种基于自主选举方式的最佳移动路由器推举方法,通过分布式的协议消息交互推举出最佳移动路由器,保证了多个移动路由器的有效协同工作.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列车移动网络的总体可用带宽,降低列车运行所引起的数据传输速率抖动,增强网络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为分析列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车钩偏角对车辆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建立了前后两节车辆之间的连挂关系,导出车钩偏角随轨道曲线半径、车辆长度和车钩长度的关系,通过求解3节车辆的中间车辆车体的通用载荷方程,导出车辆前后心盘所受的横向载荷.运用多体动力学方法,建立3节车辆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前中后不同车辆长度下中间车辆的运行安全性.分析结果显示:列车在曲线轨道上制动时,轨道曲线半径与不同长度的车辆连挂方式对心盘处的横向力影响较大;重车条件下,车辆的连挂方式主要影响车辆对轨道的作用力;空车条件下,车辆的连挂方式会影响车辆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