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高速公路ETC不停车收费技术进行重点论述,在分析ETC技术在我国应用的基础上,介绍了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现状和ETC系统,并论述了ETC系统的组成、功能和其工作流程,最后探讨ETC技术的的创新与展望,希望能对于今后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辽宁省高速公路收费运营管理现状的分析,提出收费系统运营综合管理系统构建方案,解决对全省ETC发行系统、清分系统、路方收费系统的监控管理问题,并实现全省路网中ETC、MTC车道的集中统筹管理,确保ETC、MTC系统运行的可靠、稳定、安全。  相似文献   

3.
孙兴焕  王琳 《ITS通讯》2001,(1):33-38
本主要介绍电子收费技术在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上的运用与发展,并对国内高等级公路在发展ETC技术时会遇到的ETC车道的实际应用、ETC(不停车收费)与MTC(人工收费)的数据合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4.
收费技术是道路有效实施运营,管理的重要方面,电子不停车收费(ETC)是收费方式发展的方向,本文探讨了ETC的发展阶段、类型和适用条件并对ETC的发展趋势作了合理预测,将对ETC在国内的发展提供参考。引言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System,简称ETC系统)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利用多种先进技术实现的电子自动收费系统。它可以作为变通智能化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应用到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中。从实现的技术手段来看,ETC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全球卫星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rnmnication,GSM)技术为基础:另外一种是利用自动车辆识别技术作为核心技术,以微波与红外线,尤其是以车载单元(通常是电子标签)与路侧单元之间的专用短程通讯技术(Dedicated Short Range Corrmunication,DSRC)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交通运输产业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运而生并不断成熟发展。采用ETC收费方式,不仅提高了高速公路收费效率,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目前由于受技术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出现了多种高速公路ETC逃费行为,影响了交通管理秩序。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主要分析了ETC计重收费系统规划、车辆DSRC识别技术、车辆动态称重技术及其过车效率和连续性。结果表明:ETC计重收费系统的平均过车速度为21.65 km/h,车越重,过车速度越小;ETC计重收费的成功率高于99.5%;小车的平均交易时长为276.3 ms,平均过车时间为6.35 s;货车平均过车时间为28.4 s;组合式ETC计重收费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收费站过车效率和连续性,小车体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先进的自动收费技术,是智能交通优先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就ETC系统在西柏坡高速公路中的建设、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对ETC系统进行了再次探索。  相似文献   

8.
ETC(全称: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出口计重收费主要是针对长途货运车辆按重量不停车进行收费。文中探讨了高速公路ETC出口计重收费系统的设计,并在"设计原则与功能需求、计重设备的选择、车道设备的布局、计重数据序列和ETC出口车道车辆数据序列的匹配及异常处理"等主要环节进行了设计和详细说明,对目前市场上研究较多的计重设备前置式ETC和计重设备后置式ETC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高速公路ETC出口计重收费系统的未来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ETC技术的广泛使用有效提高了人工收费效率,缓解了收费站车流拥堵状况,本文对ETC系统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研究.根据收费站设计规范和实地调研成果,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系统构件进行了形式化描述,结合系统各个构件中车辆的行为特征、车辆及收费通道的分类特征,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ETC收费站系统的元胞自动机交通流模型.考虑到ETC收费站车流拥堵特性,提出了ETC收费站服务水平的概念及相关计算方法,设计以ETC使用率、ETC车道数量及交通流量为参数的仿真方案,选取封闭式4车道收费站进行仿真分析,基于仿真结果提出了ETC使用率分别为30%、60%和90%时ETC车道数的配置建议,为收费站管理人员合理利用ETC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杨洋 《城市交通》2006,4(4):82-84
我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中,出于筹资还贷的原因,均实行了收费的政策和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了不尽相同的收费系统。在介绍了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TollCollection,ETC)研发背景的基础上,以德国2005年1月1日起实行的高速公路ETC为例,对电子收费系统框架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阐述了ETC的主要优点以及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对我国ETC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解决目前现有高速公路收费项目中缺陷问题最有效的方式为应用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车辆和收费站间的无线数据通讯可利用ETC的自动识别车辆技术实现,完成相关数据交换,依靠计算机网络处理收费数据,可有效实现全电子自动收费管理。采用AES数据加密算法能够保护不停车收费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安全,确保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文中介绍了ETC系统的三大关键技术:车辆自动识别技术(AVI)、自动车型分类技术(AVC)、违章车辆抓拍技术(VEC),对ETC收费中主流的通讯方式DSRC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车载电子标签和微波天线的技术指标,介绍了ETC系统的工作流程。最后对运行过程中ETC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总结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收费站车道配置研究是ETC收费系统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目的是使收费资源最优配置及合理利用。为了合理配置ETC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发挥车道利用的最大效用。本文首先从排队论原理分析了ETC收费站车辆排队模型,再用增量效益成本比率分析其成本效益,并以增量效益成本比率最大为目标建立ETC车站车道优化配置模型,最后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了此模型。该模型为ETC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配置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计算方法,为ETC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帮助,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前言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是国际上正在努力开发并推广普及的一种用于公路、大桥和隧道的电子收费系统。 ETC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动态自动识别控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集成。目前,国内运行的ETC系统主要是基于5.8G的ETC系统,可以读取车速达200km/h车上的电子标签,它比较适合于自由流(无物理分隔的车道) 或者在主线及所有匝道收费站单独开辟专用车道。  相似文献   

15.
主要阐述了(ETC增值服务)停车场使用ETC支付的背景及国家相关政策,ETC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的特点及与现有停车场项目合作模式,详述了停车场使用ETC支付的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总体架构及各系统功能及最后要达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王宇帆 《交通标准化》2013,(21):144-145
近年来,在我国高速公路交通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联网收费ETC系统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在高速公路收费站中的广泛应用,有效解决了高速公路车辆收费舞弊问题,实现了半自动化的联网收费模式。但是联网收费ETC系统欺诈行为的出现,导致车辆逃费现象频繁发生。鉴于此,对该欺诈行为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速ETC和城市路桥(快速路)收费(也称多车道自由流收费)的发展,极大地方便了驾驶员的出行体验。但由于高速公路ETC收费与城市自由流收费技术当初服务对象和目标的定位不同,导致技术差异较大。车主需要安装2套ETC收费系统,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给公众出行带来不便。为此介绍了现阶段国内外的现状,提出了实现高速ETC和自由流收费技术结合的设计方案,为节约社会资源成本,给公众出行带来便利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ETC门架系统技术为高速公路系统中首次应用,ETC收费系统机电设备的养护对象,主要包括E TC门架系统、收费车道系统,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本文就养护检查、技术状况评定、关键设备运行检验、养护台帐建立等4个方面对设备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交通量达到一定水平时 ,人工收费方式会越来越不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利用先进的电子手段 ,使车辆不需要停车就可以收取通行费的系统就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主要讨论了收费方式的分类 ,对MTC与ETC分别进行详细的介绍。不停车收费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自动收费系统 ,就ETC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赵云达 《北方交通》2012,(6):192-194
介绍了长春至深圳高速公路金宝屯至查日苏段(以下简称金查高速)收费系统概况,分析了ETC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本项目特点、业主及运管单位的需求,确定了ETC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