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也 《当代汽车》2007,(8):15-15
荣威W2是由上汽驻英国雷明顿的上海汽车海外研发中心(英国)及驻上海的上海汽车工程院共同合作研发的中级三厢轿车。W2将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并配备6速手自一体变速器。此外,该车还将采用GPS、双温区空调、无钥匙打火系统等配置和六项主动安全系统,并配合多安全气囊。  相似文献   

2.
荣威变身     
马亮 《时代汽车》2007,(5):72-73
继成功推出荣威750之后,一款基于上汽完全自主掌控、全新平台开发而成,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全球首发概念车W2,首次亮相2007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W2基于全新平台开发而成,为一款三厢高端的中级轿车,是上汽完全依靠自有力量,由位于英国雷明顿的上海汽车海外研发中心(英国)及上海的上海汽车工程院协同合作研发而成,其平台技术及整车设计理念将用于年底上市的新车中.[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自从去年4月上汽荣威W2概念车在上海车展闪亮发布以后,这款展示上海汽车自主研发能力的最新成果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一年之后,北京车展W2的量产车型荣威550以“全时数字轿车”的理念登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围观,我也是其中一员,在对荣威550赞叹之余,也不禁对“D5全时数字轿车”这个理念充满好奇与思念,如今我与荣威550相聚在上海的后花园松江,所有的思念就要——揭开.  相似文献   

4.
上汽荣威750     
荣威750的原型车来自英国的罗孚75轿车。罗孚75是在宝马收购罗孚时,由宝马在原罗孚600的基础上,开发的一款中大型轿车,由于采用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曾经号称“前驱的BMW525”。上海汽车购买该款车的全部知识产权后,将车型进行了局部修改,前部进气格栅采用了最近流行的“大嘴”的设计,与罗孚75后期小改款式样有相似之处。同时上海汽车对车辆前脸进行了另一番小的改动,例如改动了雾灯的位置等。总的来说,荣威750从整体外形上传承了罗孚75的神韵,并且融入了上海汽车对东方美学的理解,这表明了上海汽车走自主品牌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荣威的发动机技术也是完全来自罗孚,这款型号为25K4F 的2.5L 排量的 V6发动机,采用了三级可变进气控制系统,最大功率为  相似文献   

5.
龙川 《轿车情报》2010,(6):128-133
2006年10月12日,上海汽车隆重发布荣威品牌。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总裁陈虹正式对外宣布,上海汽车的自主品牌定名为“荣威(Roewe)”,取意“创新殊荣、威仪四海”。荣威的品牌口号为“创新传塑经典”,表达了上汽以国际化的视野、创新的理念传承国际汽车的先进技术,打造国际品牌新经典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这个“创新传塑经典”的口号,让我们看到了荣威从最初的荣威750,发展到后来的荣威550,直到现在荣威350的进步。虽然这三款车型之间的时间跨度仅有4年,但每一款车型都带有各自独特鲜明的烙印。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荣威品牌在设计方面的演变。  相似文献   

6.
上汽荣威950     
《时代汽车》2012,(8):80-81
六年前,上海汽车荣威正式起步;五年前,荣威750下线;四年前,荣威550成就过万销量;两年前,荣威又推出了350,一点点的塑造荣威品牌的口碑。荣威一直在努力摆脱国产车低质价廉的形象,传递自主品牌“精品车”的概念。但对于火热的中型车市场,仅靠陈旧的荣威750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荣威打算用一款旗舰产品将品牌置于高起点,这款车型是荣威950,它将担当起荣威品牌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7.
它和名爵MG 7虽然出自同样的原型车系列,都记录着英国汽车传统,但荣威又融入了一些新想法。当我们将车提过来时,真的有点惊讶,不仅因为它在造型和驾驶性能方面和名爵MG 7L几乎一样,还因为其大有不同的内饰风格——进入车内之后,荣威750和名爵MG 7L之间的雷同之处就所剩无几了。相同的只有方向盘造型、仪表板、英  相似文献   

8.
继成功推出荣威750之后,一款基于上汽完全自主掌控、全新平台开发而成,真正具有国际水平的全球首发概念车W 2,首次亮相2007年第六届青岛国际汽车展览会.此次青岛国际汽车展览会的主题是:"引领汽车生活风尚",而荣威则无疑引发了一股绅士风潮.在上汽荣威的展台上,引人驻足的因素除了诸多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技术实力外,其经典与艺术的品牌文化同样成为吸引观众的一大看点.整体展台被"英伦架构主义"贯穿为一个完整的现代化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新建临港油漆车间项目由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设计承建,设计产能40JPH,现有产品为荣威550。该涂装线采用水性中涂、水性底色漆和溶剂型罩光漆。在自2008年9月19日投产后的近两年时间内,已生产合格荣威550车身20000余台。本文对上汽临港项目中面漆线热闪干设备的设计与调试工作进行了总结,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车展上,不论是媒体还是观众都对上汽的荣威750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观的人络绎不绝。荣威750身上聚集了英国汽车的技术基因和气质鲜明的经典元素。荣威750的原型车是罗孚75(Rover75),从产品平台到外观设计,荣威750都择优而从,因此与罗孚75有了密切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你肯定知道今年四月在上海车展发表的Neora概念车就是纳智捷5Sedan的前身,而对比Neora概念车,其实纳智捷5Sedan的外观并没有经过太多的修改,与头灯相连的水箱护罩与大型前进气霸都跟Neora相仿,此外车身还拥有12处纳智捷设计师特别强调的”驻笔回锋”设计,那是一种类似毛笔手法中的回勾线条,你可以在头灯、车尾与车侧等多处看到这样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设计师之夜     
李娜 《汽车生活》2010,(6):146-146
<正>北京惠新东街富盛大厦内,凤凰网汽车主办的"大国道路——2010汽车设计师之夜"活动灿烂绽放。国内一流汽车设计师代表:上海汽车技术中心设计总监马征鲲(主持上海汽车荣威、MG品牌设计)、阿尔特(中国)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陈群(中国最强独立设计公司,服务众多国内品牌)、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设计总监张弢(为奇瑞开发中高端车型)、北京汽车研究总院乘用车研究院主设  相似文献   

13.
任务空前紧迫 5月5曰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召开了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建设誓师大会.会上明确2010年和2012年上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2010年荣威750中度混合动力车将投放市场.2012年荣威550插电式强混合动力车上市.同年,命名为上海牌的纯电动车上市.与此同时,上汽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11,(6):16-16
日前.在国家将一般公务车采购标准调整至1.8L排量、18万元以下的政策环境下,上海汽车正式发布了荣威品牌全新旗舰车型——“新经典价值轿车”全新荣威750.新车型包含1.8T和2.5L2种排量共计7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28万~25.18万元。  相似文献   

15.
《汽车驾驶员》2009,(10):127-127
2009世界斯诺克上海荣威大师赛9月7日开战,最终由英国名将奥沙利文夺得冠军,中国选手梁文博位居第二。作为上海大师赛的合作伙伴,荣威也推出了风尚大师限量版的750车型,作为比赛官方用车。  相似文献   

16.
英国汽车对大多数国人来说既遥远又陌生,它远没有德、法、美、日等派系汽车那般贴近我们的生活。作为英国汽车的代表,劳斯莱斯、宾利、罗孚等豪华品牌向来以高贵、典雅自居,其昂贵的市场售价让无数爱车人士望而却步,然而,随着上汽荣威的推出,国人总算有了更多感受英国汽车风格的机会,作为一名试车记者,能够有机会第一时间感受这种英式奢华并将其奉献给广大读者确实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  相似文献   

17.
9月19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品牌临港基地落成投产。上海市政府、南汇区政府及上汽集团领导共同启动荣威550轿车下线按钮。明年开始,名爵品牌部分产品也将在该基地共线生产,上海汽车平台化生产布局初步完成。临港基地将与仪征基地、南京基地一起成为上汽自主品牌国内三大生产基地,并与上海汽车技术中心安亭基地、南京分院和海外研发中心一起形成上汽完整的自主品牌体系。  相似文献   

18.
荣威750在上市大半年后推出第二款车型。1.8升涡轮增发动机的使用得益于对南汽 的并购。与Mg 7不同,荣威750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中国自身汽车制造业的水平,应该说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忻文 《汽车与配件》2013,(32):31-33
荣威E50电动车已于2012年11月5日正式上市销售。最近,上海市推出了一系列购买电动车的优惠政策。购买电动车(含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可享受国家和地方补贴并可提供免费车牌,在上海嘉定区购车的车主还可享受1.5万元电费补贴。一嗨租车已提供50辆荣威E50电动车租赁,每天149元。上海高瞻新能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已销售E50近300辆。为此,很多读者要求介绍有关E50电动车使用、维修、保养的内容。现刊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轿车情报》2008,(3):42-42
1月22日,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公司正式公布荣威家族第二款车型的命名:荣威550。这是上汽在成功推出第一款中高端产品荣威750之后,即将在今年量产上市的一款全新中级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