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锦刚 《人民公交》2015,(10):32-34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公交形成优势互补,提高公交分担率,降低短距离机动化出行需求,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护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等方面意义重大。2015年东营市中心城推行公共自行车系统试点,在服务市民,低碳出行方向迈出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2.
目前城市交通城镇化、机动化程度不断加深,中国城市正面临双重压力,同时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的紧缺也使城市发展严重受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道路拥堵状况加剧。文中分析停车换乘P+R(Park and Ride)出行方式对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作用;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分析宁波市现有P+R停车场存在的弊端,确定影响居民选择停车换乘方式出行的因素;在非集计二项Logit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收费情况下停车换乘出行选择模型,提出合理的P+R停车收费政策建议,加强P+R设施的换乘接驳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快发展,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为解决好城市交通问题,促进城市健康发展,现就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居民的出行总量和出行距离呈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城市交通结构中机动化出行比例迅速上升,非机动车出行比例持续下降,造成城市中心区域的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压力不断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的组织问题也愈发突出,确立公交优先的发展地位,  相似文献   

5.
分析造成杭州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日益增长的公众机动化出行需求同滞后的公共交通出行机动化供给之间的不匹配;通过对发达国家城市交通模式的特征分析,结合杭州自身发展情况,探索构建治理交通拥堵的杭州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近期缓解杭州交通拥堵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的新发展和城市客车市场新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是多年来城市中一直存在的问题,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面积、人口以及机动车数量快速增加,这些问题越发突出.建设部根据中国国情,大力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的主体地位,提出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原则、方式和目标要求.文章介绍了我国城市公共交通面临的新阶段,指出了实现交通方式大众机动化和现代化的途径,科学分析了今后城市客车的结构型式、技术、市场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来改善居民出行状况,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已成为政府和市民关注的热点。该文在分析常州市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提出了常州市快速公交线网的规划方案。希望通过发展这种新型高效的公共交通方式,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从而探索一条解决交通问题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8.
郑州宣言     
《城市车辆》2005,(6):6-7
1.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理念起源于欧洲,但它更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城市公共交通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出行方式.更是普通居民和弱势群体的最佳选择。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在“行”的问题上解决公平分配的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公交优先.本质上就是人民大众优先。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就是要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方式。  相似文献   

9.
快速充电站     
<正>公共交通分担率简称公交分担率,指城市居民出行方式中选择公共交通(包括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的出行量占总出行量的比率,这个指标是衡量公共交通发展、城市交通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指标,也是一种宏观概念。"公交分担率=公共交通乘坐出行总人次/出行总人次*100%"公交分担率2004年建设部38号文《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建城〔2004〕38号)中提出特大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要达到30%以上,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要在20%以上。政策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北京城市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北京市居民从居住地骑自行车存车换乘公共交通出行,在主要换乘地点的自行车存放量和骑车者的骑行时间,对其生成规律进行研究,提出造成这种出行方式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以期在城市交通规划和管理中使这种出行方式真正为城市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公交优先的基础设施,公交专用道从规划建设到投入使用再到监督管理,层层环节全都与城市交通和百姓出行息息相关。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之市民对机动化出行的需求日渐旺盛,城市道路资源变得越来越稀缺,堵车成为了常态,顺畅出行变成奢侈的向往。过去,政府往往采取"疏通"的思路,于是城市道路不停地建设、拓宽,但结果却导致更加拥堵——道路的承载量远低于私家车的增长数量。近几年,随着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政策的大力推行,城市公共交通集约高效、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密切关系着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居民生活与出行的质量,随着天津市交通机动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天津市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症结。为了有效缓解天津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手段和措施,从当前天津市交通现状及引发问题的根源出发,对交通拥堵的形成根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通过总结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成功治理的经验,结合天津市交通实际情况,提出天津市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交通机动化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普遍饱受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的困扰。绿色交通作为新的交通发展方向,成为当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救命稻草。分析武汉市交通现状及问题,提出武汉市绿色交通的建设必须构建以公共交通+慢行交通为主导的交通出行模式,给出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发展的建议,为武汉市城市交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才是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然而,发展城市公交系统不仅仅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结构层次,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服务特征及适用范围,形成环环相扣的高效公交出行链,从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公交核心竞争力,吸引居民从小汽车向公交出行方式转变.以昆明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公交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公交系统的层次结构,构建公交网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05年广州市番禺中心城区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中心城区居民出行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番禺市是一个以私人交通方式为主的城市,公共交通对居民的吸引力不强.文中最后提出了改善番禺区城市交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明确影响不同规模城市中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路径,有助于采取针对性策略调节城市居民出行结构,进而提高城市交通系统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现有研究较少关注中、小城市的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较缺少同省份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跨城市规模对比分析,不利于策略制定者运用出行方式关键影响因素调节居民出行行为....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轨道交通建设期间改善综合交通保障居民出行。文中从点、线、面各层次对轨道交通建设中的厦门市交通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路网节点、公共交通和拥堵区域交通缓解提出综合交通改善方案,并配套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为改善厦门城市交通、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机动化进程中出现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提出了中国城市可持续交通发展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能最大限度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最小污染物排放量,并能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高效城市交通发展模式,即土地资源友好交通模式、能源友好交通模式、环境友好交通模式、居民出行友好交通模式有机结合的城市交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黄静 《交通科技》2009,(5):91-94
结合厦门的城市规模及经济水平、居民的出行方式、城市道路条件等自身条件,对厦门快速交通系统(BRT)进行了合理的功能定位,并介绍了厦门BRT一期工程情况。实践证明,厦门BRT定位准确,对改善出行条件、缓解交通拥堵及提高出行效率起到很大作用,为破解城市交通难问题做出了有益尝试,充分体现了BRT“大容量、安全、便捷、准时、舒适”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聊城市的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有效地将各交通枢纽与商业中心、大型公建、医院、超市、菜场、学校、小区等出行目的地联系起来,免掉先步行后换乘其他交通工具的复杂程序,有效的解决了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既改变了原有的出行方式,实现了利好城市交通'微循环'和引导城市交通良性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