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顾赟  杨中平 《铁道学报》2011,33(4):46-52
本文利用涡流损耗分析的方法,推导了考虑纵向边端效应的直线感应电机动态数学模型。通过对直线电机控制特点的分析,设计了LIM矢量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以推力最大为目标的牵引直线感应电机推力优化控制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与直线电机牵引传动实验平台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控制后直线电机在输入一定时能够提高输出推力,输入功率越小推力提高越明显,同时系统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验证了本方案在牵引直线电机控制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麦克斯韦微分方程组为基础,结合直线感应电机T型等值电路,分析研究双边直线感应电机在考虑边端效应情况下的电磁推力输出,同时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仿真验证理论计算有效性。计算推导双边直线感应电机数学表达式,并通过具体设计参数建立电机仿真模型,实验分析不同因素下滑差频率控制推力输出,通过对电磁推力输出特性分析研究,实现恒电流滑差频率优化控制。研究结论:(1)通过双边直线感应电机数学模型及等效电路计算各种机械特性,并推导横向和纵向边端效应修正系数,电机高速运动时,边端效应对电磁推力输出影响小;(2)采用电磁场有限元工具软件,建立双边直线感应电机仿真模型,将理论计算与仿真数据进行多次对比分析,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基本吻合,保证数学模型有效性;(3)仿真分析滑差频率、运行速度、气隙,以及动子长度对电磁推力输出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运行速率,适当调节滑差频率,可增大电磁推力输出,低速最优滑差值为2 Hz附近,高速最优滑差频率区间为4.0~6.0 Hz,在满足电机在额定条件下,可实现电磁推力最优化控制;(4)双边直线感应电机的分析研究结果对航母舰载机电磁发射系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感应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新方法,即通过定子磁链偏差与转矩偏差计算出下一个控制周期内需要加在电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采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得到逆变器的开关控制信号。它具有开关频率恒定,转矩和磁链波动小等特点。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基于空间矢量调制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新方法,即通过定子磁链偏差与转矩的偏差计算出下一个控制周期内需要加在电机定子绕组上的电压,实现动态的解耦控制,采用空间矢量调制方法得到逆变器的开关控制信号。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5.
在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建立了直线感应电动机的矢量控制数学模型.根据矢量控制直线感应电动机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糊控制器控制的直线感应电动机矢量控制新方法.1个模糊控制器作为速度控制器,另外2个模糊控制器分别作为电磁推力控制器和磁链控制器.在此控制系统中,采用了电流控制PWM电压源逆变器环节.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此种控制方法比基于PID调节器控制的交流传动系统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仿真研究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的特点,简单分析了直线电机的三向电磁力。考虑到用有限元模拟电磁场得到电磁力在空间上分布的方法的复杂性,结合工程实际需要,基于直线电机推力控制方法,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即用直线电机牵引特性曲线模拟直线电机对车辆的作用。最后用SIMPACK仿真牵引工况下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的动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简单并且成功地对直线电机地铁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直线感应电机动态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一种新型的能量互馈式直线牵引传动试验系统.主要讨论该系统的构成及运行原理.直线牵引传动试验系统由两台直线感应电机组成,一台作为电动机,另一台作为发电机.系统用于模拟牵引电动机的负载特性,并能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通过发电机转变为电能送回到直流母线.该系统具有高效节能、控制灵活等优点.在分析互馈双电机推力平衡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矢量控制的互馈双电机联合控制策略,研究牵引电机侧速度调节和负载侧推力模拟的方法.仿真和试验结果都表明,采用互馈双电机联合控制策略的直线感应电机牵引互馈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和动态调节能力,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一种与旋转电机模型类似的单边直线感应电动机动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边端效应对电机参数及性能的影响,这对于习惯使用经典旋转电动机模型的工程技术人员而言是极其方便的。基于该模型,推导出了直接推力控制的磁链观测单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直接推力控制直线感应电机传动系统的Matlab/Simulink仿真,进行了初步的应用分析。仿真结果与分析结论初步表明该系统在直线感应电动机控制中的可行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直线感应电机控制,提出了一种零矢量载波磁链轨迹PWM控制方法,优化了传统的七段式SVPWM,减小了电机侧电压的谐波含量和电机的转矩脉动。搭建了直线电机控制调制算法,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控制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初始相角检测方法存在算法复杂和硬件电路性能要求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观测器的PMSLM初始相角检测方法。通过施加直流电压矢量将电机定位在某一指定角度附近,在位置环控制电机位移为0的基础上,对估计角度施加固定幅值的正弦抖动,从而得到交轴电流波形。根据光谱观测器理论,对交轴电流波形进行滤波观测,获取其一阶分式,并利用一阶分式的零点计算得到估计角度偏差。最后,利用RT-LAB仿真平台建立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快速控制原型,试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的主流集成方案,分析了建设以行车指挥为核心的综合监控系统的必然性。提出了包括功能优化、接口方案、数据流程、网络方案在内的完整的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分析了其对运营管理的积极影响,并指出了系统集成技术后续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内部控制的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投资项目由于其公益性、产权不确定性等复杂特点,导致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的复杂性。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控制机制,对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失控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完善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政府投资项目法人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项目法人对财务报告准确性的责任并向社会公众披露财务报告;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内部审计。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高速区有效操纵列车,无论列车长度如何都需要控制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的制动力.在设计制动控制系统过程中,由于粘着和制动材料的摩擦系数变化而导致的模型不确定性是一个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提出利用滑模控制原理设计一种全新防滑控制系统.相比于常规控制方式,仿真结果证明,在非线性制动动力学方面,基于滑模控制的防滑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就CTCS-3级列控系统方向控制特点、区间改方原则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以2台HX_D1+100辆C80车辆为编组模式进行动力学建模,利用过渡模式下光滑卸载过程的不连续性,建立车钩力查表模型求取精确车钩力值,并结合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控制车钩力偏差和车钩力偏差变化率。仿真结果表明,受控对象实际值与目标值趋近一致,在精确建立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控制车钩力的加载、卸载过程的不连续性,确保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浅议企业集团管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企业集团管控进行定义,并对企业集团的三种管控模式进行了比较,阐述了企业集团管控模式的选择原则,提出了构建企业集团管控体系的"1234模型".  相似文献   

17.
黄舰  曲健伟 《机车电传动》2015,(3):69-73,89
为降低地铁列车运行能耗,提出了基于惰行控制的节能优化方案。根据地铁列车运营特点和列车运行能耗特性,同时结合列车优化操纵方法,在不考虑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工况转换时间前提下,提出了一种快速搜索适合惰行点的节能优化算法,并与其他2种惰行优化处理方式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惰行控制的节能优化方法能有效地降低列车能耗,算法处理速度快,同时满足高精度的定时运行要求。所提出的节能优化处理方式在节能效果上比逐个处理方式高10.8%,比同时处理方式高4.5%。  相似文献   

18.
隧道工程洞内测量控制方法及精度控制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静玉 《铁道勘察》2011,37(2):4-7,12
结合地下隧道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测量控制方法、程序控制方法及地下平面控制测量方法入手,对洞内测量工作中产生的误差和提高精度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通过实例论证了采用该技术措施的实用性,可为隧道等地下工程施工测量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车厢内温度波动性较大,造成乘客舒适性降低,以及空调器件的经常损环.采用变论域模糊PID(比例积分微分)自整定控制方法降低车厢内温度的波动性,建立了地铁空调系统模糊PID仿真模型,利用Simulink进行仿真,并与常规的PID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得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BRT优先和交通信号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的BRT交叉口信号控制模型。把降低BRT车辆平均延误作为控制目标,综合考虑各相位的交通需求强度,以此来决定优先相位的绿灯延长时间和非优先相位的绿灯压缩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要优于定时控制,在模糊控制下,BRT车辆的延误明显减少,而且对其他车辆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