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传统燃油系统不同,ORVR系统内部较大的油蒸汽压力,较细的加油管对加油性能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文章试验研究了ORVR燃油系统与非ORVR燃油系统加油过程中的区别,确定了加油性能CFD仿真的方法,提出了CFD仿真结果的判断准则,并模拟了整个加油过程,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ORVR燃油系统较传统燃油系统压力更大,达到加油稳态过程所需时间更长,CFD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一致,该方法可以有效预测燃油系统的加油性能,对燃油系统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国六标准对车辆在停车、行驶以及高温天气下的汽油蒸发排放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同时要求车辆安装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增加了对油气的控制。伊顿ORVR系统在北美市场已成熟应用,可匹配不同动力形式的车辆,包括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Ⅵ排放标准对加油排放的要求,论述在原满足国Ⅴ标准的加油系统上加装车载加油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技术。  相似文献   

4.
借鉴美国EPA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根据NEDC对预处理工况进行转化,设计了适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对两辆带车载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样车分别按照设计的试验程序和EPA法规进行加油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本试验程序预处理的炭罐脱附水平与EPA法规基本等效,测试结果均满足EPA法规限值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9%。通过对实际加油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ORVR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控制车辆油气排放的ORVR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油气排放、汽车的加油排放及产生油气排放的主要途径,国外控制油气排放的主要措施,重点介绍了控制车辆油气排放的ORVR技术。  相似文献   

6.
借鉴美国EPA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根据NEDC对预处理工况进行转化,设计了适合我国汽车排放标准体系的加油排放试验程序。对两辆带车载油气回收(ORVR)系统的样车分别按照设计的试验程序和EPA法规进行加油排放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经本试验程序预处理的炭罐脱附水平与EPA法规基本等效,测试结果均满足EPA法规限值要求,油气回收率超过99%。通过对实际加油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ORVR系统的开发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装有车载加油油气回收装置(On-board Refueling Vapor Recovery,ORVR)的汽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在分析加油过程蒸发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按照ORVR加油试验的规范,进行燃油温度、环境温度和加油流量等因素对加油蒸发排放影响的试验;通过测量加油管内油液压力的变化来反映液封状态,分析加油管管径和加油流量对液封形成的影响规律,讨论减少加油蒸发排放的可能途径,并提出促进液封改善的措施。研究中把加油过程划分成三阶段:液封作用段、排放增长段与加油跳枪段,着重分析各个因素对液封作用段和排放增长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燃油温度主要对排放增长段的影响较大,而环境温度则与之相反;加油流量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加油管内径的大小与加油流量会影响加油管内液封形成时间,安装阻流环能够促进大管径加油时的液封形成;研究结果可为ORVR的设计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ORVR)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指出ORVR系统对汽车制造工艺的影响。文章主要通过台架试验分析ORVR系统在高JPH工厂出现的加注工艺问题,提出方便可行的工艺解决途径,即通过改造加注设备、增加调速装置和冷却机的方式,提高燃油加注速度,保证生产线的效率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控制轿车加油排放的ORVR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装在轿车油箱上的控制加油排放的车载加油蒸气回收装置(ORVR)进行研究,并且将ORVR与二级汽油回收系统(StageⅡ)的控制排放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ORVR技术的控制效果更好,而且成本低,有必要全面实施ORVR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车载加油蒸气回收(ORVR)系统的加油特性,结合VOF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二维非稳态ORVR的数值模型,分析了加油速度、加油枪与加油管相对位置和加油管与油箱相对位置等因素对ORVR系统加油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加油速度v和加油管与油箱底部高度差H为影响加油平顺性的主要因素;加油枪与加油管的夹角α、加油枪插入加油管的长度L和加油管与油箱垂向侧壁的夹角β为影响加油平顺性的一般因素。随着v,H和L的增大,加油平顺性下降;β为15°时,燃油波动最小;夹角α对油箱内燃油的波动影响不大,但对加油管口气流的扰动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