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年青的一代来说,香港已经没有制造业,取而代之是一个贸易及服务为主导的经济体系,单从本地生产总值来看,无可否认,服务业是本地经济的主导及支柱,超过80%的生产总值是源自服务行业。然而,香港的制造业并没有消失,并一直很蓬勃地发展,由於香港土地匮乏,土地价格及工资相对昂贵,绝大部份制造业的工序因而迁往内地,不是很多香港人知道,仅在华南广东地区,港商投资的厂房已达八万家,雇用的员工人数也超过整个香港人口的总和。  相似文献   

2.
伴随粤港澳经济圈的雏形展示,“香港造”楼盘正酝酿到内地寻找商机。香港富商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在广州推介其在香港的“服务式住宅”“国际都会”的“都会轩”,从而开始了香港物业广州卖的试水之旅。香港物业拿到内地销售,长实是第一家,“都会轩”是第一盘。这一破天荒之举表明,在香港深陷楼市低谷的地产商急于开拓市场。长实执行董事赵国雄表示,“都会轩”的最终售价仍在权衡之中,不日内将在香港开盘时公布,但“心日中的售价”希望  相似文献   

3.
应坚 《经济导报》2009,(26):40-41
有人担心“大三通”后.港台经贸关系可能会随着香港中介功能的弱化而转淡,由此引发丁关於未来香港会在两岸三地互动中“边缘化”的争议。然而,人们注意到,“大三通”后,台湾对香港的关注度却在与曰俱增,香港出现了越来越多有台湾背景的商业机构,而在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也不想“放弃”香港,反而表示未来会更多地利用香港。  相似文献   

4.
陈财喜 《经济导报》2007,(14):15-15
中国官方中央电视台王牌节目《经济半小时》在上月派出记者“放蛇”,报道了香港有商户“宰客”的行为,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般在内地与香港引起极大回响。这事件若处理不好,一定会影响内地旅客来港购物的信心,使香港购物天堂的美誉蒙污,使内地旅客裹足不前。  相似文献   

5.
狄港生 《汽车杂志》2009,(11):74-74
一辆挂上中港牌的救护车月前出现在香港豪宅街头,并亮起救护灯号执勤。由于内地是左方向驾驶,内地司机又不熟悉香港路面,加上质疑内地医疗人员能否在香港行医或执勤,引起不少香港人担心有钱人拥有特权,可以包起内地救护车来港执勤,发生交通事故时将难以追究责任。俗语有云:行船跑马三分险。内地救护车司机不熟悉香港路面,只要稍不留神,就很容易发生意外,难怪会引起香港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3月18日杭州市政府正式向香港推出“杭州旅游消费券”。这是第一个向香港、澳门推出“旅游消费券”的内地城市。杭州市通过香港一些旅行社、航空公司等协助,向香港发放4万份,面值300万元人民币的“旅游消费券”。  相似文献   

7.
1999年11月25日,来自内地的生产植物生长剂的高科技公司一中国浩伦农业控股公司,作为首家上市公司,正式在香港创业板市场挂牌交易,终于揭开了酝酿多年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序幕。在千禧年到来之前,总共会有7家公司搭上创业板的首班车。一时间,创业板市场倍受内地学者,广大投资者及各大券商的关注。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更应尽快了解创业板市场,力争有希望的新兴企业早日实现"到香港二板去上市"。  相似文献   

8.
姚迁 《经济导报》2009,(45):22-23
最近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调高了中国内地及香港的主权评级展望,这是中国与香港的评级在金融海啸后首次被调升。其中中国的“AP”主权评级展望由“稳定”调高至“正面”,而香港的“Aa2”主权评级展望亦由“稳定”调升为“正面”。  相似文献   

9.
《经济导报》2010,(15):27-28
4月12日,蒙古国总理巴特包勒德在香港举行的“蒙古国企业上市研讨会”上发言。巴特包勒德表示,香港是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同时是通向中国内地的“入口”,鉴于中国目前是蒙古国最大的出口目的地,香港的地理优势使它成为蒙古国企业在海外上市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0.
香港     
《汽车杂志》2006,(6):186-186
香港是高密度城市的典范,是内地绝大多数城市的榜样。然而内地城市领导人也许不知道,“超高、超密”的“香港模式”并不是某种建设理念的产物,而是前港英政府在住房问题上任由市场力量主宰,爆炒地价至离奇的程度.房地产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产物。它损害的,正是大多数普通市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利益。“现代化不等于高层建筑”。  相似文献   

11.
姚迁 《经济导报》2010,(5):48-48
在2010年的首个交易日,内地和香港的股市均下跌,即所谓“收黑盘”,似乎预示今年的股市将较为反覆。除了中国人的“红盘”和“黑盘”,美国也有人研究“1月效应”,发现自1929年以来,标普500在每年1月份的升跌,有60年与当年大市的升跌一致,但“1月效应”在2001、2003和2009年均失灵。  相似文献   

12.
一、CEPA     
《经济导报》2009,(39):8-14
内地与香港在2003年6月29日签订《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安排”)的主体部份,并於2003年9月29日签署六份附件。  相似文献   

13.
应“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专业联会”邀请,我和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10余位成员,于9月24日至28日赴港作为期5天的香港汽车市场考察。 中国内地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市场专业联会会长林卓鸿先生全程陪同,我们先后同香港右軚汽车总商会的头面人物和英利信用财务有限公司进行了交流,  相似文献   

14.
徐晓恩 《经济导报》2007,(10):28-29
目前,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91%,其中法律服务更是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随着内地改革开放,内地与香港的经贸日渐频繁,同时,也喜见内地对本港北上的法律服务业的规限日益宽松,只是仍有些不利於两地法律界全面合作的限制存在。正值十届全国政协的最后一次会议,作为香港代表之一的政协委员黄英豪,决定向全国政协提案,建议在重点城市试行“一所两制”式的跨境法律服务。  相似文献   

15.
何洁霞 《经济导报》2007,(16):44-45
香港旅游业一直以优质服务自居,谁知这个金字招牌被一些无良的香港商人拆了下来。自中央电视台“踢爆”内地旅客在港被“劏”后,本港旅游业便迅即陷入谷底。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数字显示,本月首10日,内地访港旅客人数较去年同期下跌近一成,预计“五一”黄金周期间更会流失多达一成的内地旅客,势必对酒店、零售业生意造成严重打击。为保本港购物天堂的“金漆招牌”,香港政府、旅发局及旅游业议会推出多项救亡措施,以挽回旅客信心,但香港导游总工会对新措施大表不满,会长黄嘉凯表示正酝酿五一黄金周大罢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苏立天 《时代汽车》2010,(2):134-135
“对于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对于没参加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梦想。”——泽利·萨宾Thierry Sabine  相似文献   

17.
郭莉 《经济导报》2007,(26):46-47
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也是《内地与香港关於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签署四周年。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特区政府的领导及全体香港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十年来,香港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CEPA也在这个不平凡的历程中诞生、发展、壮大,它为促进香港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为进一步密切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促进香港经济更好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虽然香港去年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但对许多中国内地企业来说,美国资本市场仍是首选的融资之地。  相似文献   

19.
赵晨 《经济导报》2007,(50):7-9
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凭藉内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倚靠中国市场对世界的强大吸引力,香港也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正式形成以来到回归後的十年.香港和内地的经济脉搏跳动得越来越紧密。  相似文献   

20.
武姗姗 《经济导报》2006,(25):21-21
在香港积极参与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企图通过抓紧泛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机遇,提升香港的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落实香港,“背靠内地,面向世界”的主要发展策略时,与香港一河之隔的深圳也开始积极谋划融入区域发展与合作,积极应对经济一体化和产业转移调整趋势,展开新一轮的产业格局调整.作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之一,深圳有的放矢的产业结构调整攻略将促使深圳与香港的区域合作关系进入全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