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我国公路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入手,结合公路应急工作面临的形势及其对物资储备的要求,提出了构建公路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的构想和相关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施工监控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朝阳寺特大桥连续刚构工程施工监控实践,介绍了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箱梁施工监控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并分析了该种监控技术的优势,为同类型桥梁施工监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重庆构建中国内陆开放高地是国家战略决策,应遵循大交通是其先导性和基础性理念,形成大交通战略体系。本文从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和城区、市域、城际、跨区域和跨洲际五个层次分析了形成战略体系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运维大数据的概念、运维数据的特点以及运维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机场业对运维大数据的需求。以首都机场信息系统运维现状为背景分析了如何通过对于运维大数据的预测、搜索、优化,为机场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提供更优化的方法、更便捷的流程、获得更多的洞察力,从而使机场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本文的目的是使IT运维人员认识到各种产生于我们日常信息系统的机器数据的重要性,并理解如何借助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把不同类别、不同系统的运维数据收集、整合起来,通过统计和分析的方法,从杂乱无章的海量历史数据中精炼出对于运维人员更有价值的运维最佳实践。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国内高速公路通行费稽查系统建设和应用现状,探讨了应用云边端架构和大数据技术挖掘车辆通行数据识别逃费车辆、开发高速公路稽查系统的思路和设计方案,同时对稽查工作提出了实践建议,为运营单位开发稽查系统、开展稽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国车辆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的高速增长给道路交通安全及汽车相关配套服务带来了新挑战,与此同时,车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机遇。研究结合车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出了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逐层分析系统框架的各个要素及其功能,重点分析智能驾驶行为分析子系统、智能行车子系统、智能道路子系统三个应用子系统的设计及具体应用,并预测基于车联网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趋势,为车联网大数据技术在驾驶者、车辆、道路各个要素上的应用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鉴于铁路系统涉及专业层次多、专业间关系复杂,为了从全局角度梳理铁路技术体系,提出了采用霍尔三维模型构建铁路技术体系。通过引入时间维度以实现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及铁路技术规章体系中所涉及技术的统一表达框架,提出铁路技术体系对象维度的专业划分。通过对象维度、时间维度、流程维度、技术维度四个维度,结合霍尔三维模型实现铁路技术体系的系统化表达。梳理总结机车车辆技术、工务工程技术、通信信号技术、牵引供电技术、运输调度技术、客运服务技术、货运服务技术、地震预警技术。以机车车辆子系统中车体研究对象为例,进行了相关技术的对象维度、时间维度及流程维度的编码示例。  相似文献   

8.
钱伦 《运输经理世界》2022,(29):166-168
为全方位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并选择有效措施应用到实处,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民航运输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选取2000-2019年我国31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与民航运输之间均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经济增长相对于另外两者来说都具有更高的贡献度;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民航运输均存在先强后弱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双向正面影响由峰值慢慢收敛于零。最后,根据结论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孟洋  李胜利  贾宁 《综合运输》2020,(12):81-85+138
通过优化发车班次,可以有效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从而提升吸引力。发车班次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车辆的行驶与客流到达的不确定性规律,很难使用解析的数学模型进行建模。本文通过对客流大数据进行分析,构建了一个能够再现现实随机客流的客流生成仿真模型,结合公交运营过程产生的GPS轨迹、进出站信息等数据,建立了整条公交线路的仿真程序。并将响应面分析法中的最速上升思想融入机器学习领域的贝叶斯优化中,建立SA-BO算法模型以提升优化效率。以客流仿真模型和基于SA-BO算法的仿真优化构成了整体的基于客流大数据的公交发车班次仿真优化。结果显示基于客流大数据的仿真模型MAPE指标为0.577%,能够良好的再现现实随机客流;SA-BO算法相比较传统BO算法优化效果提升了26.7%。  相似文献   

11.
围岩大变形是地下工程建设中地质灾害的一种,为探讨准确而快速地预测围岩大变形,文章将层次分析法和可拓学理论方法与围岩大变形预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的可拓学理论围岩大变形预测方法。该方法是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通过选取能够反映和体现围岩大变形的几项重要参数指标(本文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主应力值、强度应力比、弹性模量四项指标),建立围岩大变形预测的物元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值,通过实际围岩大变形等级的关联度计算,最终确定围岩大变形等级;并与模糊层次分析法取得的围岩大变形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能够运用一定的基础数据对围岩大变形作出预判,对工程建设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拱盖法是基于纵深刚度差异较大的“上软下硬”地层条件,在充分吸取盖挖法、双侧壁导坑法等工法的成功经验或者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暗挖大跨隧道修建技术,拱盖法主要有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和二次衬砌拱盖法。文章以青岛地铁某暗挖大跨车站为例,结合站址范围内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的特征,通过数值方法对两种拱盖法修筑的隧道结构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二次衬砌拱盖法采用纵向9 m拆撑安全步距施工时,外层初期支护棚护作用的“空间刚度效应”不足以弥补其拱盖的“拱”效应,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修筑技术更有利于隧道变形控制;2)隧道下部岩体开挖时拱盖结构的承载、保护作用显著,但在相同等地质环境条件下,二次衬砌拱盖法施工对拱脚岩体的塑性破坏作用更明显,换言之即二次衬砌拱脚对岩基的强度和刚度要求更高;3)初期支护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肩及拱脚,二次衬砌拱盖法结构受力控制部位为拱脚,后者拱脚控制内力约为前者的1.56倍,前者的“梁”效应比较明显,后者的“脚”效应比较明显;4)为地铁百年服务工程安全计,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拱盖法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