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卵巢巧克力囊肿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6例中共50个卵巢巧克力囊肿均作CT扫描和B超检查,全部病例经手术病和病理证实。结果 5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因出血时间不同CT密度不同,可为水样密度、软组织密度以至新鲜出血度。囊内可有软组织隔,囊壁可厚而均匀或厚而不规则,但无附壁结节。结论 CT和B超对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检出同样敏感,但对囊壁和囊腔的表现及病变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的显示CT优于B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无胆管扩张的胰胆管结合部异常(non-congenital choledochocyst anomalous pancreaticobiliary junction,non-CCC APBJ)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3年收治4例non-CCC APBJ的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所见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并对同期收治有胆、胰疾患手术例数作统计,了解该病与胆胰疾患及与非本病肿囊癌的比值。结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组织学变化,探讨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分别于术后3d、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及Verhoeff's染色,并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粘膜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结果 胆肠吻合愈合过程延长,慢性炎症持续存在,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愈合后粘膜下胶原纤维过度沉积,改建较差。结果导致瘢痕增生,吻合口狭窄。结论 胆肠吻合愈合方式属于过度愈合,其原因与胆管壁组织构筑、胆汁刺激作用及肠胆返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包虫囊肿患者发生囊肿腹腔破裂的相关因素及特点,总结其诊治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并研究1988年-2014年间中文或英文发表的关于包虫囊肿腹腔破裂的文献,针对文中发生囊肿腹腔破裂的相关因素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纳入的包虫囊肿发生破裂的32篇文献中,国外14篇,国内18篇,共2 044例资料,按地理分布,国外1 007例,国内1 037例;囊肿破裂894例,破入腹腔385例;男性491例,女性288例,余未提供;年龄3~76岁,平均年龄39.5岁;囊肿部位多位于肝脏;破裂的囊肿平均直径多大于10cm;囊肿多由外伤致使破裂;囊型包虫破裂后365例患者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及反跳痛明显的腹膜炎体征,随着病情发展,176例患者出现全身过敏性反应,并发皮肤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患者白细胞数均会升高,结合临床表现及腹部超声或CT基本可以确诊;治疗均采用紧急手术剖腹探查,多数患者达临床治愈;术前准备时间长短与患者临床表现、及时就诊和确诊相关;紧急手术后327例患者给予阿苯达唑预防复发,复发率低。结论包虫囊肿破裂主要发生于包虫流行区域,中青年男性常发生破裂,破裂囊肿多位于肝脏,破裂率与囊肿大小相关,破裂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急腹症及全身过敏反应,及时确诊、紧急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及囊液是治疗的关键,术后应用阿苯达唑可有效预防包虫囊肿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对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影响 ,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 ,术后一周内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实验组 ) ,并与生理盐水组对照。两组术后不同时期分别取材行光镜、电镜观察及羟脯氨酸含量分析。结果 bFGF能显著促进胆肠吻合口粘膜上皮愈合过程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及伤口收缩 ,减少瘢痕形成。结论 吻合口局部应用bFGF是预防术后胆肠吻合口狭窄的一种有效措施 ,其机制与bFGF能够①促进创面巨噬细胞增生、活化 ;②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③促进伤口收缩 ;④促进释放胶原酶以及引流吻合口粘膜下少量渗出胆汁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根包裹术在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14例神经根型骶管囊肿的手术指证、手术技巧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在显微镜及神经电生理监测的辅助下,14例患者,囊壁全切9例,囊壁包裹6例,全切率64.3%,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神经根型骶管囊肿手术中采用带蒂脂肪瓣及神经包裹术,可以有效保护神经根,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显著降低复发比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胰腺囊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7例胰腺囊腺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结果超声检查17例,可以显示肿瘤大小、位置轮廓,可了解肿瘤囊壁厚度、回声及有无分隔情况;CT检查15例,增强后囊肿不强化,囊壁实性结节明显强化。上消化道钡餐造影(GI)13例,可见胃肠道受压移位;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3例,见胰管受压移位。结论超声和CT是诊断胰腺囊腺肿瘤的有效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GI和ERCP在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常规硬膜外阻滞与硬膜外加全麻插管在老年人胆一囊切除术中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62例老年患者,ASAⅠ-Ⅲ级,随机 分2组。结论老年人行胆囊切除术采用硬膜外加全麻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  相似文献   

9.
运用单克隆抗E-cad、a-cat和p53蛋白抗体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9例早期胃癌标本。结果显示,E-cad及a-cat表达减弱率分别为53.6%和65.2%,p53蛋白阳性率为27.5%。E-cad及a-cat的表达显著相关,而p53的表达与E-cad或α-cat表达无关。粘膜下癌α-cat减弱表达及p53蛋白阳性表达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而α-cat保留表达及p53蛋白阴性表达者无论是粘膜内或粘膜下癌,未见淋巴结转移。提示结合α-cat及p53蛋白表达,可协助诊断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0.
1.本文提出大骨节病的巨大囊变,使放射科医生与骨科工作者思考范围增大,若有大骨节病的症状体征同时对侧相应部位也有类似病变,宜考虑大骨节病的囊变。2.病因系由于滑液经软骨的裂隙冲击骨质所造成,特别是骨端增大,软骨下骨质疏松关节腔内压力增加,在负重较大的情况下,长期慢性机械力量冲击骨松质而造成假性囊肿。3.小的囊变毋须处理,巨大者经搔爬囊壁后植骨或骨水泥填充。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同位素血池扫描、高分辨超声仪和CT的广泛应用,肝血管瘤的发现率日益增多,过去对较大或具有压迫症状的肝血管瘤,常为手术切除治疗.自1987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应用微波固化术的新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取得了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共6例,男3例,女3例;年龄35岁~55岁;瘤体位于右前叶1例,左内叶2例,左外叶2例,右前叶加左外叶1例;瘤体直径在5.3cm以上,最大者15cm;采用固化旷置者5例,固化肝叶切除者1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胆肠吻合愈合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 ,阐明良性胆管狭窄形成机制。方法 通过制作犬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模型 ,分别于术后 1周、3周、3月、6月取材行透射电镜 (TEM )、扫描电镜 (SEM)观察 ,并行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细胞外胶原容积密度 (ECVD)变化。结果 胆道粘膜上皮修复较差 ,肌成纤维细胞功能活跃 ,持续存在于整个愈合过程 ,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结果导致瘢痕性挛缩 ,吻合口狭窄。结论 肌成纤维细胞是导致胆肠吻合口瘢痕性挛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保护的疗效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素预防组、大黄素治疗组、思密达组.大黄素预防组提前灌胃给药3d,除正常组外的各组采用X射线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照射后6h连续灌胃给药4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相关形态学指标,并测定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肠组织DAO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肠组织TNF-α及NO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黄素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可明显升高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提高肠组织中DAO活性,降低细菌移位率,降低肠组织TNF-α表达,减少NO生成,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改进的膈神经-膈肌实验方法,将传统的标本垂直放置改为卧置,神经纤维置于刺激电极上,浸盖液体石蜡,大大增加了有效刺激强度,且使刺激强度恒定,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预防效果。方法 三联鞘注治疗基础上,对30例淋巴源性白血病应用大剂量阿糖胞苷(high-dose arabinside-cytosine HDAra-c)加(或不加)大剂量甲氨碟呤(high-dose methotrexate,HDMTX)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进行预防治疗,全部病例均以MCP-841方案治疗。结果 HDAra-c加HDMTX组21例,11例已停化疗,持续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李某,女,58岁,以间断性黑便1年于1993年5月10日诊断为消化道出血,第3次住我院内科治疗。23年前因假性胰腺囊肿行内引流术。查体:T36.7℃,P 82次/min,BP15/10kPa,皮肤粘膜苍白,心肺正常,上腹轻压痛,但未扪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一),血色素3.2g,红细胞1.1×10~(12)/L,白细胞3.7×10~9/L,出血时间3min,血小板70×10~9/L,大便潜血(++++)。经输血止血等处理,时轻时重。纤维内窥镜检查结果为“萎缩性胃炎”,全消化道钡透提示“小肠远段有狭窄”。内科治疗无效于6月28日在硬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手术见距回盲部80cm处,小肠狭窄,肠壁苍白增厚。该狭窄以上30cm及以下肠腔内有大量积血,近段小肠空虚,原小肠胰腺囊肿吻合口通畅。因此,以狭窄为中心上下各切除25cm,小肠行端端吻合。剖示切除段小肠见腔内陈旧性积血,粘膜有3处0.5cm浅表溃疡,病理报告“小肠组织慢性炎症”。术后第2天又开始便血每日500~1000ml,经再次输血,止血无效。7月10日再次手术,见全部小肠及结肠内积有大量鲜红色血液,于原胰腺囊肿内引流吻合口下20cm切开小肠置纤维内窥镜检查,见小肠与胰腺囊肿吻合口以上有鲜血流出。因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允许再作复杂手术,镜检后原口放置一造瘘管于囊腔并注入止血药。术后4h病人呼吸衰竭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体外循环状态下肺野旷置白细胞与氧衍生自由基产生的关系,在体外循环初、末分别采取动脉血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μ/mg pro)和血清丙二醛含量(nmol/ml)。在体外循环结束后,同时采取右室、左房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用中性白细胞差值反映肺循环白细胞旷置。结果显示:体外循环后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P<0.01),其中以中性白细胞及杆状核增高为主(P<0.01),左房与右室白细胞差值为2.018×10~9/L,证实肺内旷置。体外循环末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低于体外循环初(P<0.05),而体外循环末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体外循环初(P<0.05)。因此认为,肺内截获白细胞与氧自由基产生及脂质过氧化速率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院1989年10月~1995年3月对5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肝血流同步双栓(经腹肝动脉、门静脉双置管同时注入化疗栓塞剂)治疗。结果半年生存率为94.1%。1年66.6%,2年31.3%,3年5.8%。该方法明显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是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Charcot-Marie-Tooth病1例家系调查刘小红,韦俊,赵秀云,陈小英(西安第一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710061)Charcot-Marie-Tooth病又称神经性进行性肌萎缩症或腓骨肌萎缩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脊髓退行性变引起的四肢远端肌...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异位症血清和囊液CA125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巧囊)和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血清及囊液CA125水平。结果巧囊组囊液CA125高于血清CA125水平(P<0.01);巧囊组血清和囊液CA125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别与病情程度成正相关(r=0.8564,r=0.8118,P<0.01);血清CA125与痛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5545,P<0.01);而囊液CA125水平与痛经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A125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血清和囊液CA125随着病情程度增加而升高,血清CA125与痛经程度呈正相关,测定CA125有助于EM的诊断及病情、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