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能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础因素,建立能源消耗回归模型,对于我国预测未来能源消耗,制定能源供给计划,以及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等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近十几年的相关数据整理,运用SPSS软件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并根据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回归检验,使其具有更高的拟合度和实用性,得出了在未来的能源利用中,我国应根据国民生产总值等经济指标的预测值做好能源战略规划,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制定节约措施等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能源消耗量的研究提供一些政策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ETC作为智能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中国现代交通发展的热点。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实例构建了简单可行的ETC客户发展预测模型,解决了ETC客户发展的预测问题,为ETC客户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能源、环境、交通等越来越成为制约汽车保有量扩张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主要影响因子,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城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进行预测,并以天津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民用汽车保有量的变化趋势对合理制定公路交通发展规划,有效调节汽车产业的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给出了Floating Car Data(FCD)技术在实时路况仿真模拟中的应用模式,采用GPS技术获得的流动车数据可用以确定车辆在某一时段内所属的路段、通行距离、时间间隔,计算平均车速.并通过多个车辆的平均车速模拟出地面道路实时通行速度.由于车辆在隧道中接收不到GPS信号,故无法采用地面道路的算法模拟隧道中的通行速度,进而提出了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模拟隧道通行速度的方法,利用与隧道进出口连通的相关路段已知通行速度,推估隧道内的通行速度.此外,车辆路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能满足实际应用的精度要求,可以合理、有效地模拟隧道内的实时路况.  相似文献   

5.
6.
在分析客运需求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理论,对影响中国旅客运输需求的各个因子进行分析,选出影响客运需求较大的因子,建立客运需求量与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运用,将回归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预测精度在±8%以内,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张恒辉 《隧道建设》2014,34(8):745-748
隧道施工中,涌水的抽排处理工序因影响因素复杂而导致定额测定结果差异性大。为提高定额测定方法的科学性、数据的准确性和成果周期的时效性,根据现场测定资料和对各定额影响因素敏感性的分析,划分定额子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处理样本数据,优化定额测定施工组织模型,并按分析成果进行定额测定数据的再平衡,缩短了施工定额编制周期,提高了施工定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影响初始地应力场的主要因素有自重应力场和构造应力场。首先,假定研究区域的岩性为弹性;然后,利用各测点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资料和4个模拟构造应力场的三维有限元计算结果,用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了与4个自变量(分别对应自重应力、隧道轴线方向构造应力、垂直轴线方向构造应力和水平面内剪切应力)相对应的回归系数L1、L2、L3、L4,再计算复相关系数r及偏相关系数,判断回归效果;最后回归计算出初始地应力场。  相似文献   

9.
线性回归分析是交通工程中常用的方法。本文从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出发,探讨了线性回归模型满足的一般条件,对模型假设检验进行了讨论,同时对初中中存在的误区和忽视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强调了判决系数和残差分析在模型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应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通过收集沥青路面下面层施工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筛孔通过率与空隙率和渗水系数的影响关系,据此指导当空隙率或渗水系数出现大幅度波动时进行施工配合比的优化调整.总结广东省多个高速公路项目沥青路面下面层的施工经验,提出下面层GAC-25各筛孔通过率合适的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柴油机排放的瞬态试验循环,引入了试验循环有效性判断的依据,并就某6缸发动机的瞬态试验循环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在允许点删除前后、不同时间延迟及设定量设置值和执行值不同情况下针对转速、扭矩和功率循环特征参数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包括允许删除工况点的条件下,负扭矩工况点对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影响较大;设定值和实际反馈值的线性回归分析存在最佳延迟时间;试验过程中设定量的执行值偏离设置值使实际试验循环偏离目标试验循环较远,以致循环有效性不能得到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2.
本文建立含有4个评价指标的扶手舒适度评价体系,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推导出扶手按压触感指标为其线性相关的关键指标;进一步通过二次回归及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扶手按压受力形变曲线与扶手按压触感之间的关系,得出其相互关系并联系实际进行解析,对汽车企业优化门扶手的技术开发设计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为磨削烧伤的传统测试方法存在局限性,因此一种根据物理学Barkhansen原理研制的磁弹法检测仪在一些企业获得了应用,但这种检测方法本质上属于相对测试,为了对磨削烧伤进行有效监控,就必须解决定标即在磨削烧伤的程度已量值化的基础上准确地找出合格/不合格的识别值。本文阐述了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对磨削烧伤特征值的定标,提出了合理可靠的实施方案,从而提升利用磁弹法进行磨削烧伤检测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基于Fuzzy回归的快速路行程时间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行程时间预测是交通流诱导系统和交通控制系统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各种行程时间预测方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基于Fuzzy回归的快速路行程时间预测模型,利用深圳市的交通实测数据对行程时间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将小轿车在公路上的运行车速用三角模糊数来表征.基于二级公路上30个样本路段的平曲线半径、纵坡度等线形数据和实测车速,利用模糊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小轿车第85百分位运行车速区间预测模型.通过另外10个样本路段数据对该区间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小轿车运行车速的95%置信区间大都处于模糊线性预测区间之内;预测得到的模糊中心值与观测值的相对偏差和模糊度与观测值的比值两种评价指标均在10%以内.同时,将模糊中心值和线性回归预测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模糊线性回归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三个指标均优于线性回归模型,达到了更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预测模型病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公路路基沉降分析与预测模型中,线性回归分析模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灰色系统分析模型中的病态问题会经常存在.该文对这3种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通过对沉降观测资料施加干扰噪声,采用最小二乘原理,得出了3种模型中每一个参数与干扰噪声的数值关系表达式.指出在路基沉降分析和沉降预测中,用这3种模型进行建模分析时必须先检查信息矩阵A=XTX的病态程度,采取有效方法减轻矩阵的病态程度后方可使用这3种模型.  相似文献   

17.
TBM净掘进速率与围岩地质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岩体力学参数。为研究TBM净掘进速率与围岩力学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兰州水源地建设工程输水隧洞双护盾TBM施工为背景,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泊松比、变形模量等围岩力学参数,进行TBM净掘进速率与围岩力学参数相关性分析,得到相应的拟合关系式。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经过线性处理,建立TBM净掘进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 TBM净掘进速率与围岩力学参数之间具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性,TBM净掘进速率随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和变形模量的增大而减小,随泊松比的增大而增大; TBM净掘进速率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总体上精度较高,其预测误差在15%以内,且对不同围岩类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研究成果能够为TBM施工性能评估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中国农村汽车市场上普及率较高的车型,基于历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的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中的基础数据,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预测与专家调查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对农村汽车市场上的各主要车型进行定量化的中长期预测,探究未来农村汽车市场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9.
李素兰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4):84-86,98
准确有效地预测短时交通量是实施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前提与关键。投影寻踪方法能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或没有多少先验信息的数据本身中找出其结构或特征,并能在线性投影中解决非线性结构的问题。文中将投影寻踪回归算法理论应用于短时交通量预测领域,采用正交Hermite多项式拟合岭函数,并用C++语言设计出相应模型的实现算法,对短时交通量实施滚动预测。利用某快速路实际观测数据进行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可靠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深入的轿车-行人事故调查研究建立了行人事故数据库,挑选了其中12例轿车-行人碰撞事故,运用轿车-行人碰撞多体模型进行了事故重建.根据其结果,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运动学参数与行人颅脑损伤的相关回归模型,求得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轿车-行人碰撞速度与头部碰撞时间、头部碰撞相对速度、行人抛出距离以及头部损伤HIC值之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速度限制和改进汽车前部结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人头部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