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水下航行器用冷凝器的结构特性和使用环境,建立冷凝器中小通道内蒸汽冷凝换热过程的焓值模型,对流换热系数模型和压力模型。根据4种不同的换热系数计算式,求解对应关系式下的焓值、温度、压力和干度仿真值,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在单相区采用D-B关联式,在两相区采用A-R关联式,计算的结果误差最小。并以此为基础,对小通道的截面尺寸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通道截面宽度为6 mm时,小通道具有较好的流动换热能力,为水下航行器的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下航行器用冷凝器的结构特性和使用环境,建立冷凝器中小通道内蒸汽冷凝换热过程的焓值模型,对流换热系数模型和压力模型。根据4种不同的换热系数计算式,求解对应关系式下的焓值、温度、压力和干度仿真值,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在单相区采用 D-B关联式,在两相区采用 A-R关联式,计算的结果误差最小。并以此为基础,对小通道的截面尺寸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通道截面宽度为6 mm时,小通道具有较好的流动换热能力,为水下航行器的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船用辅冷凝器内工质流动与相变换热特性,对冷凝器内蒸汽的流动换热开展理论建模与数值计算。计算蒸汽流过换热管时压力变化,从而发现局部压阻较大位置,并得到该冷凝器不同阶段下蒸汽冷凝相变过程,最终得出该冷凝器内冷凝水的过冷度。该结果对现工况下冷凝器的试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并为改善冷凝器结构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翅片间距对翅片管换热性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环形翅片管的自然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主要关注翅片间距对翅片管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给定结构尺寸下,翅片间距达到10mm以上时,翅片间散热不会相互影响;翅片间距在10mm以内时,随着翅片间距减小,翅片的表面换热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大型分离式热管换热器的模型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用于工业余热回收的大型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以工程应用为背景探讨了大型分离式热管的合理充液率,启动升温性能、传热特性以及管排间不均匀加热方式对启过过程和传热特性的影响,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整理提出了蒸发段沸腾换热综合实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6.
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结合现有扁管冷凝器的研究经验,通过建立扁管冷凝器空气侧压力降和换热系数的换热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对冷凝器迎面风速、翅片片距、管距和气流流动方向深度等改变后对系统热力性能的影响程度作了分析研究,为扁管式冷凝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辅助手段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翅片排列方式影响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以翅片排列顺序不同的错列式和直列式翅片换热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分析并比较不同翅片排列方式的套管换热器与光管换热器的换热系数.研究结果表明,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比光管套管换热器换热系数分别提高了87.8%与98.2%,同时压降分别增加了35.1%和37.6%.错列式翅片换热器比直列式翅片换热器换热系数提高了5.2%.  相似文献   

8.
结合国内换热器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翅片管式换热器性能优化设计计算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思路,根据(1)换热元件的基本尺寸、管程数以及管程/壳程介质的流速限制;(2)管程/壳程介质的压降限制;(3)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裕度限制等限制条件,对指定换热元件的换热器的管排数、翅片数等结构参数布置进行逐层筛选优化。该优化策略可极大减少计...  相似文献   

9.
王家麟 《机电设备》2007,24(9):10-13
介绍船用空调装置中壳管式水冷冷凝器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其冷凝器在换热管材质、设计结构、防腐工艺、水垢的影响等方面与一般陆用空调冷凝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李家乐 《船舶工程》2013,35(1):42-45
利用FLUENT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自然对流条件下环形翅片管几何参数对其对流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翅片间距的增大,单位长度散热量先增大后减小,表面平均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及单位面积散热量先增大后基本稳定不变;翅片厚度对换热性能的影响随间距变化而变化。通过模拟计算,为自然对流条件下翅片管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水下航行器小通道内的蒸汽换热特性,对采用矩形通道设计的冷凝通道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蒸汽入口温度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矩形小通道具有较好的冷凝换热效果,通道总平均换热量、热流密度以及通道出口冷凝液温度均随通道入口蒸汽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总传热系数和蒸汽侧换热系数随通道入口蒸汽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后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将实验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分析,修正仿真模型,确定过热蒸汽冷凝成水的过程中相变点位置,为后续闭式循环动力系统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水下航行器小通道内的蒸汽换热特性,对采用矩形通道设计的冷凝通道进行实验研究,分析不同蒸汽入口温度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矩形小通道具有较好的冷凝换热效果,通道总平均换热量、热流密度以及通道出口冷凝液温度均随通道入口蒸汽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总传热系数和蒸汽侧换热系数随通道入口蒸汽温度升高而降低。最后在实验数据基础上,将实验值与仿真值进行对比分析,修正仿真模型,确定过热蒸汽冷凝成水的过程中相变点位置,为后续闭式循环动力系统壳体冷凝器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分形理论在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船的蒸汽动力装置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为研究对象,应用MATLAB软件编译程序,通过计算不同状态下的关联维数,说明其与不同故障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故障状态下的信号具有不同的关联维数,因此,分形理论在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故障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介绍翅片管式废气锅炉着火的发展过程,分别分析了水管未损坏和损坏漏水时的着火现象,在此基础给出了不同情况下废气锅炉着火的应急管理措施,并提出了翅片管式废气锅炉的着火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将分形关联维致应用到舰用主冷凝器水位调节系统的故障诊断中,在实验中设置了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通过数据采集面板采集了每种状态下的压力信号,对在所采集的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消噪的基础上,计算各压力信号的关联维数.实验结果分析表明,故障压力信号的关联维数高于正常信号的关联维数,可以作为故障发生与否的定量判据.  相似文献   

16.
以某型船的蒸汽动力装置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为研究对象,应用MATLAB软件编译程序,通过计算不同状态下的关联维数,说明其与不同故障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故障状态下的信号具有不同的关联维数,因此,分形理论在主冷凝器水位调节器故障诊断过程中的应用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考虑到特殊船舶对柴油机排气温度要求严格,对柴油机浸没式排气管采用内展翅片形式以提高排气管的传热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浸没式内翅片排气管的流动、换热及阻力特性进行计算,将结果与实验关联式进行对比验证,比较不同翅片数目排气管的传热与流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内展翅片后,浸没式排气管的换热性能明显提高,努塞尔数为光管的1.2~2.0倍,阻力系数为光管的1.7~2.9倍,10翅、12翅浸没式排气管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8.
在船上,生活区中央空调很多采用单独的空调海水泵提供冷却水.由于海水的腐蚀性,用于换热的冷凝器常会出现腐蚀渗漏冷剂问题,特别是在海水压力不足情况下,冷凝器内部的换热管很容易在高温和海水腐蚀的双重破坏下发生泄漏,我司某船空调系统就出现过1次典型的冷剂泄漏问题,本文站在设备管理者的角度,对整个检漏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在纪实中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新型制冷系统过热蒸汽饱和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基于过热蒸汽饱和器下的系统火用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分析了饱和过热蒸汽对于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针对冷凝换热时过热蒸汽换热系数较低的问题而设计的饱和器,可以有效地提高空调机组的制冷量和冷凝器的换热效率,以及降低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等,改善了整个系统运行性能,提高效能和减少能耗.  相似文献   

20.
柴镇江 《船舶》2004,(2):37-39
本文介绍了某型舰的海水滤器、冷凝器的换热管、阀门等腐蚀情况,对引起腐蚀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腐蚀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