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两年来,自动驾驶汽车在网上被炒得很是火热。作为对自动控制技术和汽车技术都非常感兴趣的我,虽然没有见过自动驾驶汽车,但一直很关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那么现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发展到什么地步?什么时候能真正上路行驶?人类探寻自动驾驶汽车的脚步一直没停止过1912年,凯迪拉克推出的自动启动系统似乎让人类迈出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第一步。当时使用电动机来代替人力来启动汽车,标志着自动启动系统的问世,也意味着驾驶者不再使用手柄启动汽车。  相似文献   

2.
自动驾驶汽车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但是其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性能可由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评价技术进行判定。对于该测试评价技术,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不仅出台了相关政策,还引导产业的落地。对此,针对我国自动驾驶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国内技术发展关注的重点内容,梳理了现阶段常用的自动驾驶系统测试手段,最后提出了自动驾驶测试评价技术的发展需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蓬勃发展,自动驾驶技术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摩托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结合,是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摩托车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笔者通过对我国摩托车驾驶技术实际发展情况分析,简介目前摩托车自动驾驶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探讨摩托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模式,科学技术推动智能交通发展,改善摩托车驾驶环境。  相似文献   

4.
自动驾驶汽车已开始在部分开放道路进行测试,其与行人等其他交通参与者共享混行道路,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技术亟需开展深入研究,以便行人快捷、高效地理解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意图,确保混合交通场景通行安全并提高通行效率。本文首先阐述了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交互的重要意义,并从行人检测与跟踪、行人意图识别及行为预测、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自动驾驶汽车的车外人机交互前期支撑技术研究概况,着眼于自动驾驶汽车行驶意图的表达,对交互需求和车外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原则及质量评估进行了梳理,最后提出了车外人机交互面临的挑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郭晓丽 《专用汽车》2023,(10):60-62
自动驾驶技术是智能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IEEE)的说法,自动驾驶汽车将在2040年前占据75%的市场份额,是推动第四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将重塑传统汽车业的“金字塔”,引领全新交通和出行生态。自动驾驶的进步是技术进一步发展与成熟关键,也是自动驾驶汽车走向工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汽车行业目前正向着智能网联化方向的发展,这进一步促进了智能网联汽车的产生。通过汽车与网络的有机结合,在汽车中安装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相关设备,不仅可实现汽车信息的网络共享,也可以在符合行驶需求的同时实现自动驾驶。与此同时,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生态驾驶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通过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中生态驾驶的应用策略,可促进生态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加速汽车行业的发展,实现自动驾驶汽车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行驶。  相似文献   

7.
仿真测试是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目前国内外存在多个自动驾驶仿真平台。文章通过从仿真层次、仿真内容、使用情况等方面对自动驾驶仿真平台进行整理,总结出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自动驾驶仿真平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动驾驶汽车通过使用电脑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的 ,自动驾驶模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各种类型的交通事故,降低人力成本,对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但自动驾驶控制技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传感器的可靠性不强、控制系统存在漏洞等都影响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基于以上背景,首先阐述了智能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以及设计架...  相似文献   

9.
黄辛梅  罗覃月  王世勇 《时代汽车》2022,(4):137-138,166
随着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目前的EDR的标准无法满足自动驾驶汽车事故重建的要求.本文设计了自动驾驶汽车事件数据记录系统,包括系统的组成及控制原理,并定义了事件检测触发模块、数据缓存模块、数据记录模块.同时还设计了基于统一诊断服务读取/清除自动驾驶汽车事件数据的方法,用于辅助分析自动驾驶事故原因以及自动驾驶系统验证评估...  相似文献   

10.
国际前研     
《汽车科技》2014,(6):4-5
<正>日本要让自动驾驶汽车学会预测危险自动驾驶汽车实现像普通人驾驶一样舒适而顺畅的乘坐感受,日本政府和民间计划合作开发新技术。目前开发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主要通过车载传感器等确认道路障碍物之后才启动制动器使车辆停止。而计划开发的则是对危险状况等事先进行预测并反映到驾驶上的"预测技术"。将收集和分析1万2千件实际驾驶数据,力争5年后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背景下,软件在定义汽车,车辆功能日趋复杂、软件数量也越来越多.与传统车辆相比,影响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因素、场景变量日益增长,通过传统的场地测试和台架测试,难以全部评估上述影响安全的变量.因此,为了车辆上道路运行,需要提出新的认证思路,支持车辆型式认证或自我认证.世界汽车组织在分析自动驾驶汽车技术特性和安...  相似文献   

12.
深入挖掘国际期刊和知名研究机构的文献,向广大读者介绍最新的汽车毫米波雷达技术和原理,收集了较为全面的77G毫米波雷达在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中的应用功能。梳理出雷达性能和应用功能之间的对用关系,同时对比了毫米波雷达和其他最新车载空间传感器之差异和优势。并将上述信息结合最新的三家主力半导体公司的汽车毫米波雷达硬件方案加以分析,提出在选择方案时如何在性能、技术特点和功能应用方面考虑。主要结论:毫米波雷达将是未来自动驾驶汽车空间传感器的基础和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雷达、摄像头、处理平台的软硬件提升,加上高精地图的辅助,全球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都推出了自动驾驶车辆,覆盖Level 2~Level 3的自动驾驶场景(SAE J3016),但这些场景都需要在必要的时候由驾驶员接管车辆,因此自动驾驶汽车对人机交互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合理的接管流程,驾驶操作的监测,权责划分的提示。  相似文献   

14.
在驾驶员监控下,汽车可在高速公路上实现最高时速达130km/h的半自动驾驶,这一成果展示了当今的驾驶辅助系统可以导向未来的全自动驾驶。正像汽车上的许多先进技术都是从飞机技术发展而来,随着无人驾驶飞机的飞速发展,下一步是否也会实现无人驾驶汽车了呢?其实  相似文献   

15.
程学晓 《时代汽车》2024,(5):104-106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汽车领域的重要创新,依赖高精度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对环境的准确感知。本论文深入研究了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中的高精度视觉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策略。在机器视觉与视觉检测技术的发展阐述后,重点探讨了汽车自动驾驶中高精度视觉检测技术在城市道路和高速公路等场景中的实际应用策略。通过分析特斯拉和谷歌自动驾驶项目等典型汽车厂商的实践经验,以及高精度视觉检测在事故预防和安全性方面的实际效果,为深入理解该技术的价值和潜力提供了实质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梁国标 《时代汽车》2023,(11):190-192
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事故原因将由人类驾驶员操作失误逐渐向驾驶系统缺陷所致转变。根据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特性,产品责任框架的构设有助于促进生产者提高产品安全质量,也有助于受害者的索赔和分散风险,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产品责任面临如何认定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缺陷困境。本文通过分析自动驾驶汽车的产品责任和产品缺陷认定的法律困境,希望可以为产品缺陷责任法律框架提供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7.
《汽车知识》2014,(2):2-3
<正>进入2014年,忽然发现秀自动驾驶技术的厂商越来越多,尤其是德国汽车厂商非常热衷于研发自动驾驶技术,奔驰、宝马、奥迪等都已有样车亮相,而在之前早有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进入试验阶段。这么看来,自动驾驶汽车总有一天会上市。届时,汽车的智商将达到空前高度。  相似文献   

18.
自动驾驶汽车不仅是对道路交通具有革命性影响的工具,更是新时代人类进步的一大表现。不过,自动驾驶汽车的独特性、复杂性也意味着其在完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和问题。对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现状的分析,探寻其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展望其未来,希望能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为推动自动驾驶汽车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安静怡 《时代汽车》2022,(7):183-184,187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生活的追求更为极致,以前只是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无人驾驶汽车现在也渐渐开始走向大众生活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主要是基于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提高日常出行通勤效率.但在自动驾驶汽车中,则要考虑到高度自动驾驶汽车拥有大数据支持下的计算和深度学习能力.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者、销售者对外承担连带的产品责任,对内再...  相似文献   

20.
从L1、L2驾驶辅助到L4、L5自动驾驶,各项智能及网联技术的发展,推进了自动驾驶产业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仿真测试是新技术研发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目前自动驾驶研发中,对于真实仿真场景测试的需求,是德科技推出了雷达场景仿真器,用于雷达传感器和算法研发.汽车制造商可以在实验室中测试复杂的真实场景,从而加快自动驾驶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