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柴启霞 《时代汽车》2024,(6):99-101
微课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制作微课,通过微课来辅助教学,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文章分析了微课的含义及作用,指出了微课在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中的意义,并从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教学实际对微课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即优选教学内容、编写配套教材、制作微课视频、搭建信教学云平台。应用微课作为中职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信息化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对推动中职教师教学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真 《中国电动车》2014,(10):179-179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资源对外开放的程度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网络与数字的发展,为微课在教育方式里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对于运用微课的技术以及研究,现在还没有更多的文献可以参考,因此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微课的概念理解,以及微课是视频这一个教学特色分析它在物理教学中的定位,最后探讨出有利于物理学习的微课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微课,具有时间短、空间小、主题专一且重点突出等特点,成为了辅助学生学习复习的重要教学资源。在会计教学中,由于会计专业性的要求,部分课程无法长时间、反复讲解操作等弊端,需要引入微课。"微课"可以集中某个重点,既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那么如何将这一新型教学手段纳入到会计教学中呢?本文综合以上情况,对于微课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1微课的内涵微课源自于"微学习","微学习"主要是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学习资源体系分解成包含若干学习元素的微内容,微课是微内容与微媒体的结合。微课需要把一门课程或者一个大的知识点分解成若干较小的知识点,把这些知识点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微课时长一般不超过10 min,一门课程可  相似文献   

5.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春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采用线上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借助云课堂平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实践环节由教师进行直播演示操作,学生纠错读数等方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师生协作完成课程任务。将录屏视频上传到课程教学资源库,通过云课堂中的课前任务、课中活动和课后任务进行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和考核评价。  相似文献   

6.
正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了技工院校的专业教学中。教学中原本已有多媒体、投影仪、PPT等方式来传授知识与技能,现在相当于又增加了一个新的手段。微课不是课程,是一段微视频,一般为5 min~10 min。其优势在于形式新颖、直观清晰、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反复播放,节省教师的精力体力。实际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达到效果的情况下,就可制作1个微课。1个微课一般对应1个独立的教学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补充和拓宽了传统课堂的学习资源,是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在各大高校成为教育信息化热点的教学方法.微课所特有的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和简洁清晰的表述,节约了课堂时间,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像坐火箭般上去,实现了课堂教学时空延续.  相似文献   

8.
中职的《机械基础》教学是非常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的,不仅可以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学教合一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课堂教学的根本方法。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教学《机械基础》,应该将做学教合一的思想体现其中,在打造活力高效课堂教学中应关注四个方面:重视学生机械基础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导学案的编制中加入探究的内容、充满活力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拍摄微课视频促进做学教合一模式的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9.
文章旨在探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电压技术》课程微课的设计,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体验。通过分析当前高电压课程微课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一系列微课设计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校企合作下《高电压技术》课程微课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信息化课堂教学常采用图片、动画、视频、微课、平台互动等学习手段促进学习效果,同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实时分析学生的学情,其表现更为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如果对全书的所有知识点都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随着边际效应的递减,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受其影响,各中职院校的课堂教学方式也正在由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本文阐述了基于"三段递进式"的中职汽修专业技能教学课堂。而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中,并利用信息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多资源和更多交互形式,是教学中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三段递进式"的教学课堂重构了学生的学习过  相似文献   

12.
杨辉 《中国电动车》2014,(11):78-79
在当今科学技术知识、信息化技术等高速发展的形势下,微课、慕课的运用,无疑对学校的教学将带来极大的推动和促进。微课、慕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使用数码摄像机在演播室拍摄液晶、背投大屏幕的方法,来制作微课、慕课视频。  相似文献   

13.
<正>《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平台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已不能满足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汽车行业对于高技能维修人员的需求,信息化手段已越来越多地融入专业教学中,这也倒逼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变革,推进教学信息化向内涵发展。微课作为一种符合信息时代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全新教学形式,适用于新的教学模式。但优秀的微课设计及制作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及成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9月,人社部在广东举办了全国首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本次大赛主要由教学设计、说课和答辩等环节组成。本次大赛的教学设计倡导以一体化课程学习任务的"微"内容为选题,以"三观"(学生主体观、能力观、有效教学观)为设计理念,以"三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学习者与工作者结合)的原则,最终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实现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参照大赛文件的要求,结合校企合作"北京现代班"的实际情况,笔者以《北京现代汽车发动机检修技术》课程中的"喷油器检修"学习任务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1选题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2019年12月,山东省举办了第二届全省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本次大赛包括教学文本设计、现场说课和答辩等环节。本次大赛旨在全面推行人社部提出的技工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改革,全面倡导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本次大赛在选题方面的要求是选择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相对独立完整的"微"任务,教学过程要充分突出"以学  相似文献   

16.
正1技能训练中遇到的问题汽车维修项目都是采用实车教学,单凭教师口头讲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实操技能和操作技巧,必须借助步骤解析与操作演示,而现实中比赛训练却受到很多限制,如图1所示。在此背景下,如有录制好的针对疑难点解析的简短教学视频可供学习,就会使这个难题迎刃而解,而微课形式无疑是当前最好的选择。通过微课更高效地利用好场地设备,更充分地利用好训练时间,提高训练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正在有序进行中,本次改革总的思路是把选择性教育思想引入中职课程改革,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大胆尝试"做中学""学中做"新的学习方式,逐步推进和实行"走班制""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现代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发动机拆装实训课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及相近专业的核心实训项目,我校在选择性课改中将其定位为必选课程,作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课。但根据本次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正"理实一体化"是当前中职专业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做中学",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除了"说"也有"做",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被引入教学领域,尤其是"微课""翻转课堂"等,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汽修专业教学的实践出发对理实一体化模式下教师的"做"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追求速度与效率的今天,似乎"微"更能够符合人们的胃口。微课这种教学形式以其时间短、授课形式丰富、跨越领域广而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教学手段。微课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使师生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使课堂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输式教学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的师生双向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则从灌输式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李志强 《中国电动车》2014,(12):203-203
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集合课堂体育教育与课外体育活动为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构建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学管理占据十分主要的地位。本文针对教学管理展开讨论,分析了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