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升某重型商用车在高寒环境下的适应性,对辅助加热系统在发动机冷启动和怠速维温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比不同功率辅助加热系统的试验结果,发现辅助加热系统功率越高对发动机冷启动和水温保持的作用越明显,并且可满足驾驶室内的采暖需求,而低功率的辅助加热系统无法维持发动机水温恒定。研究成果对提高商用车高寒适应性措施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可根据车辆的运输环境、用户使用习惯并综合考虑加热系统成本进行合理选型,提升车辆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底盘线控技术是实现商用车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功能的关键基础技术,是当今汽车行业的研发热点。底盘线控技术包括线控执行系统和线控集成控制技术两大部分。分别对商用车的线控转向、线控制动、线控悬架、线控驱动和线控换挡等线控执行系统,以及自动紧急制动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AEB) 系统、自适应巡航 (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 系统和车道保持辅助 (Lane Keeping Assist,LKA) 系统等线控集成控制技术的构成、控制原理与研究应用现状进行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商用车各类构型的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系统及其应用场景。结合最新发布的国家智能底盘技术路线框架图和商用车未来的客户需求,给出了商用车线控底盘各技术方向的发展趋势,为商用车线控底盘技术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智能车辆多采用毫米波雷达作为环境感知的传感器,以实现驾驶辅助功能。毫米波雷达系统的电磁抗扰能力将影响车辆辅助驾驶功能的实现和行车安全。文章在对毫米波雷达系统的原理和目标识别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目标激活毫米波雷达系统,并在不同等级场强下进行毫米波雷达系统的抗扰测试。试验结果显示毫米波雷达系统在一定场强下受到了外界电磁信号干扰,出现了较严重的情况。通过这次系统的研究,不仅为企业研发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相关测试规范的制订进行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动驾驶技术作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热点话题。环境感知系统是自动驾驶汽车的感官神经,扮演着“眼睛”的角色。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研究热点,对自动驾驶汽车系统组成做简要介绍,同时对其环境感知系统所使用传感器的种类、工作原理、应用场景等方面做了系统介绍,对不同传感器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介绍,能够帮助读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系统有初步了解,同时对相关技术人员给予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5.
环境感知是研究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基础。环境感知系统为智能车辆的行为决策和路径规划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源,是智能车辆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文章首先对比环境感知中常用的传感器,在此基础上总结目标检测与目标跟踪的技术方法并分析优缺点,然后介绍全球四大卫星系统及常用定位导航技术的基本原理,最后对未来智能驾驶汽车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汽车FOTA技术发展迅速,在新能源、智能辅助驾驶车辆上已步入实际应用阶段,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中。本文简要介绍了汽车FOTA流程,重点就商用车FOTA系统开发实践中,整车电控系统中车载终端、中央网关在FOTA流程中关键行为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黎明 《商用汽车》2021,(9):49-49
目前国内对电子后视镜的研发及应用均处在探索阶段,其应用作为对传统光学视镜的有益补充(辅助驾驶部件),或自动驾驶车辆的传感和控制部件。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企业可以生产电子视镜系统(CMS)及相关产品,例如锐明技术、豫兴电子等企业,其生产的产品相比国外产品性价比较高。锐明技术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商用车安全及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  相似文献   

8.
马琨 《汽车纵横》2023,(2):87-90
<正>随着自动驾驶等级提升,人为干预会越来越少,这就对于感知系统获取环境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高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进一步提升感知能力成为了近年来行业内共同探讨的话题。感知系统是智能汽车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一环,一套自动驾驶系统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知系统是否完善。近两年来,车辆智能化成为大趋势,车企陆续将具备点到点智能驾驶能力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应用在旗下车型上,  相似文献   

9.
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是实现未来智能化汽车辅助驾驶的重要功能之一,以往该系统主要采用毫米波雷达感知周围环境,但是容易出现较多的误识别和漏识别情况。针对现存的问题,文章研究了自适应巡航感知系统,不同于以往单一雷达的方案,本设计采用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融合的办法改善感知系统的性能。通过搭建电动车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编写CAN通信报文解析程序,分析毫米波雷达和视觉传感器特性等,完成了对雷达和视觉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实现了感知系统目标级融合。并在巡航和跟车工况下进行离线仿真,验证了目标级融合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感知系统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电子的高速发展,辅助驾驶系统已经开始大量普及,并已经开始逐步下探到十万元左右的在售车型之中。辅助驾驶系统,主要是指随着智能化的应用,辅助驾驶员驾驶,系统自动执行部分动态驾驶任务,有效的降低驾驶员驾驶强度,提升驾驶品质。典型的如自适应巡航系统(ACC)、车道保持辅助系统(LKA)、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和高速公路辅助系统(HWA)。其中高速公路辅助系统(HWA)直接对车辆进行横纵向组合控制,目前功能安全国际标准(ISO 26262)在驾驶辅助系统中的涉及横纵向控制的功能,在概念阶段的涉及应用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本文以HWA为例阐述详细的功能安全概念阶段的设计方法、和分析过程,包含相关项定义,危害分析、安全目标导出和功能安全概念。此方法已经在东风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安全开发中应用,为后续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开发提供一定的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智能车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论述了安全辅助驾驶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必要性以及研究进展。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包括车道偏离预警与保持、前方车辆探测及安全车距保持、行人检测、驾驶员行为监测、车辆运动控制与通讯等。分析了各种传感器的优缺点及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单一传感器不能很好地解决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可靠性和环境适应能力的要求,应结合激光雷达技术解决图像模糊问题,利用红外传感器增强机器视觉识别的可靠性,未来的安全辅助驾驶技术应该采取多种传感器融合的技术,结合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系统具有深度测量精确的特点,将极大的推动汽车安全辅助驾驶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商用车巡航系统的经济性与安全性,设计了考虑节油安全驾驶的商用车预见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predic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PACC),基于前方道路坡度规划了预见性巡航经济车速,针对巡航过程中受前车影响产生制动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前车信息进行优化的预见性自适应巡航控制策略。基于前方道路坡度设计了自适应车间距,规划主车行驶车速,实现了预见性自适应巡航行驶。基于一汽解放JH6重型商用车进行了实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有效降低燃油消耗量并缓解驾驶员驾驶疲劳,为商用车辅助驾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理论及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的校准质量,增强自动驾驶系统对目标的精准感知能力,提出了基于手眼模型的毫米波和激光雷达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内在结构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对毫米波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外部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在统一的世界坐标系中。然后利用手眼模型作为融合分析的基础,实现了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在自动驾驶小巴车平台上进行了标定试验,利用该标定系统得到标定结果的三维位姿关系,并验证了自动驾驶小巴车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误差均值为0.01 m左右,传感器旋转角度可以精确到1°左右,可以满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雷达感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多源传感融合技术在智能驾驶系统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旨在提升整体感知精度、鲁棒性及整车的安全性,扩大感知覆盖范围。总结智能驾驶多源传感融合技术发展现状及技术趋势,从融合算法、融合层次和传感器角度进行了系统性梳理。首先,阐述了3种常见传感器的优劣势,其次,总结了融合算法的数据关联、航迹滤波核心技术,并对融合层次进行说明,最后,提出了感知融合向车路协同融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像有经验的驾驶员一样对周围车辆的行为做出准确的判断,通过车辆周围传感器来感知障碍车辆的相对位置信息,并结合自身车辆的高精定位信息,获得障碍车辆的精确位置,通过应用隐马尔可夫模型建立不同驾驶行为的预测模型,最终通过模型的预测来判断障碍车辆的可能驾驶意图,辅助自动驾驶车辆进行有效的驾驶决策,更好的规划安全高效的行驶路线。  相似文献   

16.
智能驾驶技术已经成为智能车的重要开发领域,这一技术实现的关键就是对车辆精确的环境感知,对周围物体进行准确识别,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出现事故,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起关键性作用。目前,单一传感器不能满足复杂工况下的路面识别,基于多传感器的数据融合(Multi-sensor Information Fusion,MSIF)可以提高检测效率,改善单一传感器检测不精确的缺陷,文章先对传感器进行标定实现多传感器的时空同步,对识别的物体进行检测判断,确定前车。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有利于提高汽车安全行驶性能,可以准确、实时地识别前方车辆,满足多工况下的前车识别。  相似文献   

17.
基于ITS技术的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TS技术的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是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此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研究行驶环境感知和信息融合、驾驶员特性和安全距离模型、车辆运动控制及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基础上,研制了汽车驾驶安全辅助系统试验平台和试验样车,实现了行车前撞预警、安全车距保持、智能车道保持等功能,并完成了相关试验分析与评价,为进一步开展基于ITS的汽车主动安全辅助技术的研究以及汽车驾驶辅助系统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环境感知是智能辅助驾驶的底层模块,单传感器感知存在易受干扰、所需配置传感器数量多和感知效果差等弊端,为此提出一种车载数字相机与激光雷达融合算法。综合考虑信息融合高效性与系统鲁棒性采取决策级融合策略,利用CENTER POINT算法对雷达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再利用Yolo v3算法进行密集型数据训练处理图像数据,最后使用交并比匹配(IOU)和已有文献的D-S论据实现数据融合并输出决策结果。经过KITTI数据集验证,该融合算法输出的识别效果优于单传感器,且在多种路况上均有良好的目标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环境感知以及导航定位是无人驾驶汽车(以下简称无人车)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针对驾驶环境进行定义和分类,提出与环境相互匹配的传感器组合方法。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传感器技术以及环境感知技术,比较各技术优缺点,并结合导航与定位对无人车组成架构进行概括介绍,并对未来无人车环境感知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商用车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商用车娱乐性、舒适性和辅助功能等方面的需求,商用车的相关功能不断增加。商用车电子系统中的执行器、控制模块和传感器不断增多,这对商用车的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新车型开发为背景,对控制器局域网络(CAN)总线的网关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