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智能化、电动化、数字化浪潮下,汽车产业格局正发生巨变,传统车企纷纷宣布转型为科技出行公司,前有丰田、大众、宝马,后有长城、吉利等。业界已逐渐形成共识,未来行业的竞争或将围绕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三大维度展开。目前来看,智能座舱的争夺战颇为激烈,整车厂、零部件供应商争相发布智能座舱概念,消费需求升级更驱动这些方案陆续落地。在汽车座舱这一细分领域,佛吉亚一直是全球领先的内饰、座椅老牌供应商。敏锐洞察产业之变,佛吉亚聚焦"智享未来座舱"战略,相继收购一系列汽车电子企业,整合成立了"佛吉亚歌乐汽车电子"事业部,与内饰、座椅业务联动,成功转型为智能座舱系统集成供应商,其对行业与技术有着全面、深刻的见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水平提高,汽车座舱逐渐向以人机交互为核心、多屏联动的智能座舱发展。在芯片研发制造、虚拟化技术大力发展下,在一颗性能强大芯片上运行多个车载操作系统,同时驱动多个显示屏的"一芯多屏"智能座舱方案成为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汽车"新四化"时代,座舱正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和用车体验的关键决策要素,尤其随着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到来,智能座舱犹如"第二个家",融合用户习惯与体验,并不断提升舒适度和安全性十分关键。因此,对于汽车制造商而言,打造差异化的汽车座舱是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抓手。如今,驾乘空间的核心塑造体现在细枝末节处,离不开芯片、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作为一家业界排名前列的汽车芯片供应商,迈来芯(Melexis)特别注重用户体验,始终秉持着"让驾乘人员在汽车座舱中享受现代化起居室般体验"的设计理念,通过芯片的众多创新功能,打造智能座舱。近日,本刊记者与迈来芯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亚太区销售与应用总监陈俊展开对  相似文献   

4.
正2021年1月下旬,吉利汽车集团(简称"吉利")宣布已与科技巨头——腾讯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营销、数字化底座、数字化新业务及低碳发展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战略合作。根据双方协议,腾讯将助力吉利完成"用户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升级,打通产品研发、制造、营销、使用、用户运营、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数字化闭环,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正由上海泽为资讯集团主办的"2021数字座舱与用户体验峰会"于2021年9月在上海圆满落下帷幕。此次峰会以"探索以人为本的车内交互体验"为主题,通过演讲、对话、分享的形式,探讨智能座舱HMI设计的未来、体验思维驱动智能座舱变革和未来汽车智能化体验的用户需求和体验管理等时下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从雪佛兰试着将收音机放入汽车开始,人们对汽车的诉求就不再满足于单纯的代步工具。几十年的变迁中,汽车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功能。而今,随着智能化、网联化的大潮兴起,智能座舱的概念正在逐步走向大众化。面对包罗万象的驾乘空间,驾乘人员与车辆的"对话"更为复杂。因此,默契的人机交互方案就成为了实现人与车辆沟通的纽带。作为一家老牌零部件供应商,大陆集团很早就顺应时代的趋势,大力投入智能座舱产品的研发,特别是在最能有效提升用户体验的人机交互层面。近期,本刊记者采访到大陆集团人机界面事业部中国区负责人华兰超,就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以及大陆集团的相应部署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为研究智能座舱技术发展对汽车产业生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智能座舱关键技术及其衍生的产品和产业链发展情况,以及智能座舱技术发展对汽车产业链组织结构的影响,最后提出网状的产业链组织结构更有利于汽车产业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正向着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功能化发展,汽车智能座舱成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向着智能化、网联化和多功能化发展的今天,座舱的智能交互、操作方便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智能座舱正在成为汽车厂商争夺的高点。本文分析了智能座舱的关键技术,以及其正在面临的技术瓶颈,最后预测智能座舱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智能座舱已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未来,智能座舱是汽车迈向智能化和网联化路径中关键的人机接口,消费者对于汽车座舱的需求已经越来越多样化。1智能座舱的主要领域汽车智能座舱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中控屏、仪表盘、后视镜、芯片、氛围灯、音响系统、座椅系统等部件的升级和座舱域控制器、智能语音、平视显示器(HUD)、数字钥匙等部件的新增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侯海云 《时代汽车》2022,(2):160-161
长期以来,常见的汽车内部座舱设计都是以机械触控按钮为主,触控板面整体信息显示简单、集中且功能比较分散,对于驾驶者和乘坐者来说功能够用但较为不便捷。近几年,伴随各类电子产品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现代信息电子技术开始融入汽车行业,并应运产生了汽车智能驾驶座舱,对于这类型电子智能座舱,行业内定义较少且不太明确。大范围内对智能座舱的定义是通过借用各种智能化信息方式和手段,来满足驾驶人和驾驶者在车中的各种需求。汽车中智能座舱相比较普通座舱具有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征。能够根据自身的便捷特点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但如今,大部分汽车驾驶座舱依旧延续机械化设计。本文基于智能驾驶需求,浅谈智能座舱升级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纵观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从最早期的机械式座舱到现在的智能座舱,汽车制造商在汽车座舱方面的探索从未停止,汽车座舱的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满足消费者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在“华舆奖”中国年度典范智能座舱评选的过程中,通过扫描整个市场的智能座舱,对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座舱和前瞻技术的深入解读,我们发现当前的智能座舱呈现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软件定义汽车"已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文章阐述了汽车智能座舱的发展过程和未来趋势,提出基础软件技术成为智能座舱新的发展驱动力,将为座舱产品形态、交互方式、场景化服务以及商业模式带来极大变革.因此,软件技术及跨域融合能力将成为未来汽车发展和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打造产品差异化、提升用户体...  相似文献   

13.
朱庭男 《时代汽车》2023,(19):115-117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智能座舱作为未来汽车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成为汽车制造商们竞相争夺的市场。本文从智能座舱的概念、发展情况以及场景化创新趋势入手,探讨智能座舱场景体验方法的应用及其在智能座舱创新中的作用,并提出基于场景体验的智能座舱创新应用策略。研究发现,基于场景体验的智能座舱创新应用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汽车驾驶体验,为汽车制造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正>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城汽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网联、智慧驾驶、智慧座舱、云服务、出行服务等创新技术领域展开合作。这并非长城汽车与华为的首次合作。2018年3月长城汽车与华为联合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汽车渐渐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是向着智能终端方向发展。汽车座舱作为人与车的直接交互窗口,决定着人的驾驶体验和乘车体验,一直以来备受汽车消费者关注。5G作为当下较为先进的通信技术,具有高速率、低延迟、低能耗及大容量的优势,使得汽车越来越智能化,成为“出行、生活、社交”一体的智能空间,同时也推动着汽车座舱向智能座舱的发展。首先对汽车座舱的发展历史以及智能座舱的概念进行梳理,然后结合5G背景对智能座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探讨5G自动驾驶时代智能座舱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23,(11):24-26
<正>人们对于智能座舱的理解和思想在进化,汽车智能座舱的定义也因此而改变。而今,智能座舱不仅是硬件和软件的集成,更要覆盖到整个智能座舱的使用场景,不断满足驾乘者对于情感方面、安全方面、舒适方面、交互方面的需求,它的定义已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7.
介绍客车智能座舱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基于相关问题提出一种模块化、集成化的智能座舱车辆端总体架构方案,可为客车智能座舱的架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纵观每一轮信息技术变革,都由终端的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人工智能时代,汽车将成为最大的智能终端,其人机交互将向智能座舱演绎。目前,智能座舱领域的争夺战颇为激烈,主机厂、零部件供应商等争相发布智能座舱概念。同时,此次疫情更加速汽车向智能电动化发展,未来智能座舱作为汽车的标配将陆续普及,成为消费者购车主要考量因素之一。智能座舱是面向未来的产品,伴随车联网、AI、增强现实(AR),以及5G等新  相似文献   

19.
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汽车智能化成为发展趋势,而智能座舱作为现阶段汽车智能化程度的重要体现,也是汽车消费者重点关注的配置之一,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敏捷开发、快速迭代成为智能座舱开发的技术主流,面对日趋复杂、庞大的智能座舱软件系统,如何设计有效的测试方法、应用高效的智能座舱交互式功能测试手段适应快速迭代的软件开发策略、保证座舱开发质量将成为智能座舱发展的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0.
郁淑聪  孟健  郝斌 《汽车工程》2022,44(1):36-43
本文旨在针对汽车驾驶智能座舱交互体验,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智能座舱测试评价方法.基于用车情景细分座舱功能点,根据功能点将主观指标、车辆指标、眼动指标等多维度指标体系相结合,搭建了基于主客观测评方式相结合的座舱交互体验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逐级指标权重进行确定,最终确立基于驾驶员的智能座舱人机工效测评模型.通过座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