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汽车制动过程中质量转移而使最大制动力下降的问题,提出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减小汽车动态车轮载荷的方法。通过模拟分析得到,利用主动悬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由于质量转移而引起车轮动态轴荷的改变量,限制了汽车最大制动力的下降,是解决制动力下降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考察在各种附着系数的路面上汽车的制动性能,分析了理想汽车前、后车轮制动力分配曲线与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之间的匹配关系.引入能够反映制动性能的概念“制动力利用率”作为评价方法,根据不同的匹配关系导出对应的制动力利用率算法.针对某轻型客车,详细地分析了其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同时改变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分析不同匹配关系下汽车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路面附着系数的增加,制动力利用率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着制动器制动力分配系数的增大,汽车在低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降低,在高附着系数路面的制动力利用率升高;制动力利用率评价法能够有效地评价汽车在不同附着系数路面上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3.
针对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轴荷转移大、制动距离受载荷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了非紧急制动工况基于动态轴荷的制动力分配算法。根据轴荷变化动态调整制动力分配,使各轴利用附着系数与车辆制动强度一致,同时根据车辆实际制动强度与理想制动强度差值调整制动力,使车辆在相同制动过程中制动距离不受载荷影响。对比通过软件进行常规制动与采用该算法的电控系统车辆在不同载荷下的制动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动态分配制动力并进行减速度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商用车制动工况前轴轴荷转移量不易获取,提出了一种标定和动态应变测试计算轴荷转移量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应变与力的虚拟标定系数得到解耦矩阵,根据制动工况动态应变测试数据,计算轴荷转移量。设计静态标定试验验证虚拟标定系数的可行性。对比测试基于板簧刚度和制动工况悬架位移测试数据获取的轴荷转移量,两种方法结果在8%之内。该研究方法与结果对商用车承载能力、制动性能设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轮胎与地面间的附着系数是影响车辆安全性能的重要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线控制动的路面附着系数检测方法.利用踏板位置传感器估计制动器制动力,采用MMA6260Q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车辆制动减速度,由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制动力判断轮胎运动状态,根据车辆载荷转移公式得到车轮法向载荷,获得进入滑动区域的利用附着系数,并由此得到地面附着系数.分析显示,该检测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识别轮胎与地面附着系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增加汽车续驶里程,本文针对前、后轮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的分配策略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定前、后轮制动力分配策略时,采用以路面特征值识别为前提,将f线、ECE法规线和I曲线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当前路面的附着系数选择不同的控制策略,可使汽车在获得较大制动力的同时确保制动的方向稳定性;在制定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时,根据车辆实时工况,采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分配驱动轮上的再生制动力,可提高制动能量的回收效率。建立了再生制动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并在CYC_1015和CYC_UDDS两种工况下进行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比ADVISOR原车控制策略能更好地实现制动能量回收,提高了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7.
感载比例阀能改变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值,使汽车制动时方向稳定并有足够的制动减速度、文章介绍了汽车液压感载比例阀的原理、输入压力和输出压力的比例关系,阐述了变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和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的计算方法,表明虽然该方法比固定比值制动力分配汽车的计算分析方法复杂,但利用该计算方法得到的带比例阀汽车的利用附着系数完全满足M1类车辆的制动法规的要求,并且利用附着系数和制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与路面附着系数利用率曲线完全吻合,指出使用该计算方法匹配感载比例阀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半挂汽车列车制动时的制动性能和横向稳定性,提出基于滑移率优化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建立关于各轴滑移率加权和的目标函数,考虑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模糊控制方法估计当前路面附着系数,基于扩展Kalman滤波法实时估计各轴的纵向力,实时比较牵引车与挂车的纵向力来调整目标函数权重,以各轴滑移率最小为目标优化分配牵引车前轴、后轴和挂车车轴之间的制动力;并通过Simulink与TruckSim联合仿真对优化分配方案进行验证,测试干燥与湿滑路面附着情况及直线与弯道路况下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制动力分配策略在不同制动工况下能显著改善车辆的制动性能和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预先掌握多轴轮式工程机械制动性能,指导制动系统设计,以某四轴轮式工程机械为对象,考虑了地面附着条件、质心位置、制动产生的轴荷转移等因素,进行了制动性能仿真研究。通过车轮坐标系与整车坐标系映射关系,对悬挂和车轮的小变形作线性假设,建立了整机在制动稳定极限状态下的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分析附着系数、质心相对位置、制动初速度对制动距离的影响,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随地面附着系数和质心距离第Ⅰ轴中心线位置的增加,整车制动距离减小;随制动初速度和质心距离地面高度的提高,整车制动距离增加;相对静止状态,制动过程中第Ⅰ轴和第Ⅳ轴轴荷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中针对一种双转鼓惯性试验台,基于CAN/PCI总线建立机电一体化分布式测控系统,用于车辆安全性、动力性试验检测。基于所设计惯性试验台提出通过改变车轮与双转鼓间安置角等效不同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的算法,基于制动过程单轮动力学分析,建立单轮-试验台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动力学模型获得可变安置角与路面峰值附着系数等效路面附着机理,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单轮-试验台系统仿真模型,验证了等效路面附着系数算法。通过所建单轮-试验台系统进行了试验,在小滑动区实时获取车轮所受纵向力及滑动率,基于Slip-slope理论实时估算等效峰值附着系数。结果表明,双转鼓惯性试验台等效路面附着机理正确,等效路面附着系数算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低附着弯道路面车辆制动力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车辆ABS系统在弯道制动时存在的横向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种低附着弯道路面车辆制动力控制策略.它综合考虑车轮防抱死与车辆发生侧滑时所能承受的最大侧向力,根据两者所允许的最大制动力中较小值确定施加于车辆的制动力.所进行的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能提高车辆在低附着弯道路面上的横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为保证汽车制动的稳定性,并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能源利用率,设计了以车速、动力电池荷电状态、制动强度为输入变量,以制动力分配系数为输出变量的模糊控制器,利用制动力分配系数并考虑电机、蓄电池和制动稳定性要求对能量回收的制约,提出了汽车前、后轴机械制动力和再生制动力分配策略。将开发的再生制动控制策略嵌入AVL Cruise整车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沿ECE曲线的经典控制策略,该策略制动稳定性和舒适性有所提高,FTP75工况下节能贡献率提高了17.22%。  相似文献   

13.
通过Simulink建立了ABS仿真模型,模拟了4独立通道制动系统的四轮车辆模型在高附着路面上的制动过程。在四轮车辆模型建模中考虑到车辆实际制动时轴荷转移的情况,采用PID作为ABS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得到制动时车速、轮速、滑移率、制动距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通过与无ABS时的相应曲线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有ABS作用时可以有效缩短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基于修正因子智能权函数的汽车ABS模糊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汽车ABS相关知识和模糊控制理论,建立了基于修正因子智能权函数的模糊控制算法.利用Matlab建立了ABS模糊控制总模型及模糊控制器模型,对其进行仿真。结果显示,基于修正因子智能权函数的控制算法能使车轮的附着系数在最大附着系数附近微小波动,最佳的利用路面的附着潜力,故此控制算法的制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黄金鹏 《北京汽车》2012,(1):31-32,46
汽车在制动过程中,为保证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强度,ECE-R13对制动强度与道路附着系数关系提出了明确规定,汽车制动力分配系数选择应在此规定范围内。汽车前、后轴车轮分别抱死为汽车制动强度达到极限值的下临界值,将计算得到的抱死状态时的制动强度与附着系数函数图与规定图线相比较,就可以快速得到制动力分配比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三轴铰接客车制动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三轴铰接客车前后段独立出来,分别进行受力分析,从而计算出制动时各轴地面制动力和地面法向反作用力,进而求出整车的同步附着系数和各轴利用附着系数,完成了三轴铰接客车制动计算核心部分的公式推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汽车列车理想制动力分配的基础上,建立了制动时半挂车汽车列车和全挂车汽车列车产生折叠现象和甩尾(摆动)现象的力学模型和运动方程式.通过这些方程式,发现了折叠和甩尾现象的性质及运动规律,并由此得到影响汽车列车制动稳定性的结构因素和使用因素.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为了得到良好的制动稳定性,应使汽车列车各轴的制动力与其轴荷成正比;在制动力不能自动调节的汽车列车上,应合理地分配列车各轴的制动力;制动时应使列车具有最佳的车轮“抱死”顺序以及制动力“建立”的时间顺序.  相似文献   

18.
面向智能车设计了一款并联式电子液压制动系统,并针对智能车在紧急制动时易失稳的问题,基于车辆制动时的载荷转移特性,提出一种制动力分配控制策略.根据车辆在制动时前、后轴载荷转移量调节前、后轴车轮制动力,并将此时前、后轴车轮制动力矩作为基准制动力矩,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和PID算法设计附加制动力矩控制器,以此调节各车轮的制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8DG9130E08半挂汽车列车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对车轴所受地面的动态垂直反力、制动器制动力、地面制动力、制动强度和各轴附着系数利用率等,进行了分析,并编制了计算程序。依据此程序,按三种方案进行了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汽车制动性能的评价方法,提出应以车轮抱死之前所能达到的最大制动减速度、制动距离和附着系数利用率等作为制动性能的评价指标,并用以比较各轴的最大制动强度,预测先抱死的车轮。设计了程序框图,并以 EQ140型汽车为例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