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作为践行法治的前沿和服务群众的窗口,公安交管部门执法水平的高低、执法质量的优劣,直接关乎公安队伍乃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乎全面依法治国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正因如此,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公安交管部门必须作答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2018年5月,一段上海民警街头执法的视频走红网络。面对违法者的拒绝配合执法且有明显抗法行为,民警分工明确、处置果断,其有理有利有节的执法被网友称赞为"教科书式执法"。那么,"教科书式执法"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2016年7月,公安部组织过全国公安机关规范执法视频演示培训会,从法律要求、处置流程、行为举止、策略技巧等方面明确了民警执法规范细则,此次几名警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公安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公安交警规范执法工作的意见》,要求全省公安机关进一步严格执法依据、规范执法方式、加强执法保障、加强执法监督,善于从法律视角和社会视角通盘考虑法理、事理、情理,推动实现安全效果、通行效果、执法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山东省公安厅要求,进一步规范公安交警执法流程,确保各项执法活动、各个执法环节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处罚适当、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进一步规范执法方式,落实轻微违法教育警告措施,建立"自纠免罚清单"和即时提醒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范相继修订,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对执法办案提质增效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市交警大队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以提高执法办案效率、提升执法服务水平、加强执法监督为目标,积极探索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掌上行政速裁",既方便了行政相对人,又避免因当事人逃避处罚致使案件久拖不决,极大提升了执法办案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以张家港经验为切入点,围绕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行政速裁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以期为公安交管部门执法办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11年5月"醉驾入刑"新规施行以来,全国因涉酒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大幅减少,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着"醉驾""酒驾"处罚程度的加重,少数酒后驾车的驾驶人为躲避处罚拒绝下车接受检测,不配合交警检查,针对这一情况部分交警采取了破窗执法的方式,此举造成了一定的社会争议,给交警执法带来了困境。本文分析产生破窗执法的原因、背景,并介绍现行的国内外相关法律规定,从法律角度探讨了破窗查酒驾的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6.
<正>"道交法"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龙头法,对道路交通活动参与者的权利、义务、责任进行规范,用强行性规则对交通秩序及有害于交通安全的行为进行约束,对事故的处理、执法的监督、车辆和驾驶人员的管理进行规范。在"道交法"及其实施条例确定的基本法律制度下,公安部门进一步细化实体性内容、严密程序性规定、完善技术性标准,  相似文献   

7.
交宣 《汽车与安全》2014,(11):24-25
<正>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车被认定为犯罪。三年多来,公安机关严格管理、严格执法,从严查处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良好的执法效果和社会效果,全国因酒驾、醉驾导致交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较法律实施前三年分别下降25%和39.3%。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在生态环境系统推进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领域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以下统称"三项制度")工作有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在生态环境系统全面推行"三项制度",进一步规范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  相似文献   

9.
<正>"围剿"酒驾需多方发力。立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醉驾入刑"的法律细则,为公安交管部门提供治理酒驾的法律支撑,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高压电""警戒线",让酒驾者深感法律的威慑力,对酒驾"不能碰""不敢碰"。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交管、治安等多警种联合治理机制,开展专门培训工作,建立健全涉酒驾驶人数据库,达到信息共享,实现自动比对,形成对涉酒驾驶入"千里眼""顺风耳"动态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法》就要正式实施了。许多群众在读了这部经过人大常委会数年酝酿、反复修改的法律时,都认为这是一部极具人性化的法律。在依法维护人们交通权益的同时,严格规定了交警的执法行为,更加突现  相似文献   

11.
2004年5月1日起,《道路交通安全法》就要正式实施了。许多群众在读了这部经过人大常委会数年酝酿、反复修改的法律时,都认为这是一部极具人性化的法律。在依法维护人们交通权益的同时,严格规定了交警的执法行为,更加突现  相似文献   

12.
正为切实做好辖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平稳,白银公安分局交警大队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持续推进酒驾醉驾常态化治理工作。严格刚性执法严惩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大队坚持严格、公正、文明、规范执法,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间断开展夜查行动,形成了常态化整治机制,并结合辖区特点,在日常勤务工作中开展针对性酒驾查处工作,对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树立了法律的权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效增强了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自2011年"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始终坚持严格打击酒驾、醉驾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法律效果.正是因为"法治",酒驾醉驾才能被法律的缰绳勒住;正是因为坚持法治,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与社会传播、社会教育共同发力,"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理念才深入人心,不断固化形成抵制酒驾...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发出《关于印发规范公路治超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简称《通知》),决定从9月份至年底,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为期4个月的规范公路治超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执法行为。《通知》明确了"十不准"纪律,即:不准制定和执行与全国统一超限超载认定标准不一致的地方标准;不准无执法资格人员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等执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14,(5):8+7+6+5+4+3+2
<正>严格执法全力维护通行秩序努力确保城乡道路畅顺良好、有序的道路交通秩序,是确保道路交通畅顺、安全的重要基础。十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始终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严格执法,规范管理,依法维护畅通、有序的道路通行秩序。一是严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确定的各项基本法律制度下,公安部进一步细化执法环节,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监督,十年来先后  相似文献   

16.
交通违法处理,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施交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法律赋予的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的执法措施,它与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车辆管理、肇事处理等相关措施相配套,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标本兼治的交通管理功能体系。然而,当作为交通管理部门发出的交通违法处理程序之一的《交通违法告知书》,被贴上“查无此人”或“地址不详”的邮政标签后,一件件、一捆捆地被退回交通管理部门时,交通执法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专项交通执法计划和综合性交通执法计划都可以基于多波次执法模式进行开发。多波次专项交通执法计划开发较早,并且国外许多交通执法机构通过开发这些计划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不过,多波次综合性交通执法计划开发与实践经验较少。本项研究将归纳美国针对"驾驶时不使用安全带""驾驶时使用手机"等交通违法行为开发的多波次专项交通执法计划的实践经验,以及浙江省针对"三乱两驾一牌证"开发的"多轮次/多波次"综合性交通执法计划的实践经验,分别针对多波次专项交通执法计划和多波次综合性交通执法计划探索开发思路、提出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18.
正自《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的危险驾驶罪施行以来,各地严格执法,查处了一批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依法惩处醉酒驾驶机动车犯罪,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这充分说明增设危险驾驶罪的立法意义与社会价值。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法律的正确、统一实施。  相似文献   

19.
《道路交通安全法》自2004年5月1日实施以来,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充分展示了它的法律威力和社会效应,但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与现实不适应的新情况以及亟需解决的新问题。下面就交通民警在实际执法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行政强制法》明确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为与上位法保持一致,2020年5月修改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57号)取消了"现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可由一名交警实施"的规定。但在道路交通执法实践中,由于警力严重不足,大多数地方仍普遍采取单名交警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方式,导致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败诉风险。为推进该问题的有效解决,推动交警执法规范化建设,本文对信息化技术条件下单名交警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合法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