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Q:无论百度、谷歌,还是Uber,自动驾驶试验车都顶着像警灯一样的雷达,以后自动驾驶的量产车不会都这样吧?火柴棍A:自动驾驶主要依赖于四种传感器——光学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光学摄像头负责识别例如车道线和限速标识等,利用图片分析就能得出的行驶数据。当然,也有像斯巴鲁这样的厂商,妄图通过双摄像  相似文献   

2.
正德尔福汽车公司近日宣布与业内领先的以色列Innoviz公司签署商业合作协议。Innoviz公司致力于研发大规模商用自动驾驶汽车的激光雷达技术,这些技术未来将被整合应用于德尔福自动驾驶系统中,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一整套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组合。Innoviz激光雷达技术采用固态设计,具备优秀的远程扫描性能,目标探测能力强、精确性高。远程激光雷达对于  相似文献   

3.
Q熊老师您好!我在网上看到华为L4汽车的视频,介绍说这款车的技术“吊打”目前所有的进口车、合资车及国产车,真是这样吗?请您给我们科普一下!湖北读者:李小明A如果单从自动驾驶技术这一角度来评说,目前华为L4的技术确实领先。自动驾驶技术一共有L0~L5这6个等级,目前有很多厂商已经成功研发出了L3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甚至已经把硬件装配到了量产车上。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热点,但是事故频发,商业化落地困难阻碍了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文章以驾驶安全为核心,提出了新的自动驾驶等级划分方法并对不同等级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基于此方法,指出当前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路线弊端并规划了一种在量产车上逐级释放自动驾驶功能的技术路线,供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思路     
正与往期不太相同,本期杂志当中介绍了若干款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概念车型。当然,在未来一段时间,采用L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概念车将会越来越多,而采用L4甚至在此之上的量产车也会不断涌现出来。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汽车厂商公布了自动驾驶技术车型上市时间表,明确表示自2020年以后将会陆续上市。本期最具代表性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两款概念车是沃尔沃360c和奔驰Vision URBANETIC。之所以用"最具代表"  相似文献   

6.
正全球汽车安全领域的领导者沃尔沃公司日前宣布,将在2022年正式量产的采用下一代平台SPA 2的全新车型中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感知技术,树立自动驾驶安全和技术的新标准。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技术官贺瑞安表示:在安全的、负责任的使用前提下,自动驾驶技术将会成为史上挽救生命能力最强的技术之一。Luminar激光雷达感知技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动驾驶汽车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自动驾驶汽车的实现离不开各类型的传感器,实现传感器的安装、标定对于自动驾驶汽车至关重要。文章介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相机的标定、多线激光雷达的标定、相机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文章构建了仿真环境和车辆行驶控制仿真算法。  相似文献   

8.
<正>众所周知,激光雷达因其强大的环境感知能力被推举为自动驾驶不可缺少的传感器。而近年来,随着全球各地自动驾驶研发过程的推进,激光雷达市场已经逐渐打开。Velodyne Lidar作为激光雷达领域的"老大哥"在2019上海车展上展出了其家族产品,包含3款主推的激光雷达,分别是可隐藏固态激光雷达Velarray、宽视角短程激光雷达Vela Dome和高分辨率远程激光雷达Alpha Puck。Velarray是Velodyne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首次于2018 CES  相似文献   

9.
激光雷达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雷达是一种各领域广泛应用的环境感知传感器,随着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更是成为自动驾驶车辆核心的建图定位设备。本文主要概述了国内外激光雷达的研究现状,分析并对比了三角测距和TOF两种激光雷达实现原理,讨论了目前主流厂商的测试标准,介绍了激光雷达技术的在气象观测、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的主要应用,为激光雷达的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的校准质量,增强自动驾驶系统对目标的精准感知能力,提出了基于手眼模型的毫米波和激光雷达联合标定方法。首先,利用毫米波雷达的内在结构特征建立数学模型,对毫米波和激光雷达传感器的外部参数进行精确计算,确保在统一的世界坐标系中。然后利用手眼模型作为融合分析的基础,实现了毫米波和激光雷达的联合标定。最后,在自动驾驶小巴车平台上进行了标定试验,利用该标定系统得到标定结果的三维位姿关系,并验证了自动驾驶小巴车传感器数据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距误差均值为0.01 m左右,传感器旋转角度可以精确到1°左右,可以满足汽车自动驾驶系统中雷达感知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车迷》2021,(11):8-9
大众汽车旗下品牌奥迪在本届慕尼黑车展上发布了Grandsphere概念车,量产车计划在2025年上市.奥迪开发主管Oliver Hoffmann(奥利弗·霍夫曼)在接受采访时强调:"高度自动驾驶将改变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在奥迪看来,未来车联网Car2X移动通信技术将固定集成在所有车辆中,车辆之间可发送并接收来自其他车辆以及交通信号灯或智能交通标志等设施的信息,车与车之间互相发射自动驾驶信号,将完全摆脱人工驾驶.  相似文献   

12.
徐同昕 《车迷》2019,(1):7-7
12号,小鹏首先在大本营广州召开了新车发布会,正式宣布小鹏首款量产车G3的上市。短短4天之后,蔚来也在上海发布了新车蔚来ES6。除了同样是这一波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两家也同样都公布了量产车的智能驾驶系统配备情况。两款车传感器的配备都直逼特斯拉。  相似文献   

13.
正Q:倘若有天真的实现了自动驾驶,行人应该如何判断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意图?超人不会飞A:这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问题,就算在没有自动驾驶的今天,行人与车辆驾驶者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障碍。特别是在中国,很多情况下驾驶者以为行人不会走上斑马线,行人也以为驾驶者会像西方驾驶者那样等在斑马线前,往往这个时候眼神或手势的交流就起到了决定因素。就算这样,经常也会遇到误判的情况,导致双方之间发生摩擦。自动驾驶汽车没有眼神,更没有手势,走与不  相似文献   

14.
正均胜电子于近日完成对激光雷达制造商图达通(Innovusion)资本投资,并将通过子公司均联智行与图达通开展合作,向某新造车头部企业最新车型提供超远距离高精度激光雷达,使之实现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跨越。未来,双方将在激光雷达感知融合、V2X数据融合、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决策算法等方面深度合作,并推动上述技术产业化落地,共同开拓全球市场。  相似文献   

15.
许晖  陈钧 《汽车之友》2021,(5):90-95
激光雷达能被业界公认为自动驾驶不可或缺的高精度传感器,皆因其能以高密度点云提供准确的三维信息。它上次出现在本刊,应该是三年前所刊发的《自动驾驶的天眼——激光雷达是个啥》技术科普文章。三年时间过去了,激光雷达技术已经日益成熟并走向多技术路线并存,看来是时候用几期文章,给大家更新一下它的近况。  相似文献   

16.
正小鹏汽车正式成为全球首家在量产车上搭载"SR自动驾驶环境模拟显示"功能的企业。该功能拥有行业首创的人机交互体验,用户可以在使用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时,通过车内大屏清晰看到车辆的行驶状态及周围的交通环境,提升用户驾乘的体验感及安全感。小鹏汽车将自动驾驶感知、定位系统、高精度地图、高清渲染画面进行融合模拟显示。  相似文献   

17.
正近日,沃尔沃汽车宣布,将在其2022年投入量产的下一代可扩展模块架构SPA 2的全新车型中搭载Luminar激光雷达感知技术,此举将树立自动驾驶安全和技术的新标准。基于沃尔沃汽车与美国硅谷初创公司Luminar的合作,沃尔沃汽车将推出首个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系统"Highway Pilot",Luminar的激光雷达将作为自动  相似文献   

18.
Q&A问车热线     
<正>1139特斯拉自动超车技术Q: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什么新技术吗?A:您好,再过几个月,也许特斯拉Model S就能够自动超过前方行驶速度较慢的其他车辆了。有关半自动驾驶合法性和法律责任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不过特斯拉认为他们现在可以明确回答,在自动驾驶过程中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到底谁应该担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正5月10日,威马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威马Maven概念车正式发布。新车的外观采用了十分前卫的设计语言,NEDC续航里程将达到800km,并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和5G互联技术,预计该车将在2021年实现量产,量产车将最大程度保留概念车的设计语言及功能特性。威马Maven采用全新家族式风塑语言之下的交互性外观设计,代表威马量产车设计方向走向轻奢、优雅、流畅,堪称威马汽车未  相似文献   

20.
交叉路口是自动驾驶开发过程中面临的复杂交通场景,采用高精度地图方案成本高昂,而仅通过车载传感器难以有效识别路口形状,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开源拓扑地图与视觉可行驶区域检测技术的路口局部路径规划算法。首先,基于开源拓扑地图采用A*算法规划全局导航路径作为引导线,然后通过语义分割技术识别当前可行驶区域,并结合车辆实时定位信息,在路口确定局部路径的起点、终点与一组备选控制点,最后采用贝塞尔曲线插值方法,得到备选路径的曲线簇,根据多维度加权代价函数结果选取最优局部路径,进而实现车辆在路口转弯过程的自动驾驶。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能够在不依赖高精地图的情况下,在路口处有效规划出局部路径,提高自动驾驶车辆在路口处的通过能力,路口通过率可达99%。该策略不依赖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对于自动驾驶量产降本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