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车辆拖滞力矩试验时,摩擦片厚薄差对拖滞力矩具有较大影响.文中针对摩擦片厚薄差对拖滞力矩存在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设计了不同磨损状态下的摩擦片拖滞力矩试验,编写了对应的上位机VB程序.经过多次反复测试,得出厚薄差越大拖滞力矩也越大、摩擦片厚薄差引起制动盘的转动阻力矩增大使得拖滞力矩变大,最终得出将摩擦片厚薄差限制在0.1mm以下能较好地满足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2.
拖滞力矩主要是摩擦力矩,不但损坏零件,还容易造成盘式制动器抱死,发生意外事故,增加燃油消耗。当拖滞力矩为2Nm时,燃油消耗将增加3.1%-5。7%;当拖滞力矩为3Nm时,燃油消耗将增加4.6%-8.5%。通过实际测试,摩托车制动器的拖滞力矩在调试时应控制在0.5Nm以下为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鼓式制动器的车辆新换制动片后,车轮制动时容易不产生拖滞现象(尤其是磨损较大并且已经变成椭圆形的制动鼓),而根据车辆年审、强制二级维护保养内容以及安全行车的技术要求,车辆制动时必须产生拖滞而且要达到规定的制动力矩,这给参加年审以及强制二级维护保养的车辆带来诸多不便.  相似文献   

4.
对汽车在潮湿环境工况下低速行驶产生的Moan噪音进行测量分析。研究汽车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拖滞力矩和后轴系统的固有频率对产生Moan噪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汽车低速行驶时,摩擦片与制动盘之间的不均匀拖滞力矩产生的激励使后轴系统相关零部件模态耦合是引起Moan噪音的根本原因。本文对故障车辆进行了实车测量和分析,为消除汽车低速行驶工况Moan噪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文章通过阐述制动钳拖滞产生的机理,介绍了影响拖滞的常见因素及主要改善途径,并通过不同设计结构的密封槽对比测试,获得不同压力下均有较低拖滞表现的设计,为降低拖滞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对机动车的油耗和CO_2的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对制动钳产品来讲,其总成拖滞力的大小对机动车的油耗和CO_2的排放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进一步降低制动钳的拖滞力矩已经成为目前市场及行业的共同呼声和目标。本文通过一种新型密封圈槽结构设计,实现了不同压力下,稳定降低制动钳的拖滞力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车辆行驶中需克服轮端制动卡钳的制动拖滞力,可通过增加八字形复位弹簧、增大制动卡钳钳体缸孔内矩形密封圈槽前倒角、调整摩擦片压缩率、采用低摩擦阻力的导向销结构等措施,降低制动卡钳拖滞力矩;同时,制动卡钳所需液量相应增大,对制动踏板感和ADAS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AEB (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自动紧急制动)响应时间均带来不利影响,但踏板感模拟调节器和ADAS AEB预冲压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不利影响。对拖滞力矩优化前、后样件进行台架测试发现,优化后制动卡钳拖滞力矩明显降低,为浮动式制动卡钳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吴文刚 《汽车运用》2011,(10):49-49
故障现象:一辆装用自动挡变速器的捷达轿车,无论在前进挡还是倒挡都无法起步.挂N挡推行,车辆也无法移动。故障检查:为了使车辆移动.松开制动主缸出油口接头.放出制动液。此时,制动踏板可以踩下,车辆也可以推动。把车用举升机举起,转动车轮检查.发现4个车轮的转动阻力都比较大.都有制动拖滞现象。将真空助力器上固定制动主缸的螺母松开.使制动主缸与真空助力器分离,检查4个车轮的拖滞情况,发现4个车轮均转动自如。踩制动踏板,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电子驻车制动(EPB)被动参与汽车保持静止的场景越来越多,驻车后的残余制动拖滞性能影响制动钳的能耗、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和续航里程。文中通过对某车型液压拖滞和驻车拖滞性能的研究,分析驻车拖滞的特性,解析EPB释放后制动拖滞现象比大多数液压制动拖滞更恶劣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轮毂轴承松旷,车身不平衡,车轮拖滞,轮胎气压、花纹形状、磨损程度不一样,车架、车轴转向机构的变形与磨损,都会导致车轮定位失准。此时,转向车轮在向前滚动的同时,将会产生横向滑移的现象,称为侧滑。  相似文献   

10.
田韶鹏  余晓星 《上海汽车》2010,(3):48-49,54
联合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与虚拟仪器(LabVIEW)两套控制系统,结合了两者的优势,以上汽通用五菱公司的M150和CN100车型为研究对象设计检测实验台架,实现了对汽车液压盘式制动器拖滞力矩的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11.
车辆在一定的轮胎—路面状态下制动时的稳定性主要决定于各轴间制动力的分配。对于汽车列车,它还决定于牵引车和挂车之间制动力作用时间的协调。过去,不少研究人员已经注意到了由于种种原因所引起的同一轴上左右两边车轮制动力矩的不平衡及其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参考文献[1]认为制动时左右车轮不同的热效应会引起它们的制动器热衰退的变化,从而使得左右车轮制动力矩不相等。但大多数研究者则把左右车轮制动力矩看成是始终相等的。事实上,制动力矩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而且几乎所有这些因素都是随机变化的。本文主要研究如何由数字电子计算机建立一定概率分布的随机数据来模拟左右车轮的随机制动力矩,并分析它们对一个五轴半挂车汽车列车在制动加转向工况下横向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故障现象一辆马自达轿车(2003年8月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CA7230AT),行驶了6zr多km,在低速、中速、高速行驶一切正常,当车速超过180km/h时,ABS故障指示灯点亮报警,防抱死功能被系统关闭,车轮有制动拖滞的痕迹,关闭点火开关重新起动车辆后恢复正常,当车速达到或高于180km/h时此故障又重现。  相似文献   

13.
(上接2001年第3期) 3.9制动器的调整 制动器的调整,既要确保摩托车能迅速可靠地制动,又要确保在放松制动时,制动器能迅速彻底回位,车轮无拖滞现象.因此,无论是盘式,还是鼓式制动器,均要定期调整块盘(或蹄鼓)之间的间隙至规定要求,间隙过大、过小均是不合适的.间隙过大,需提前制动,增加制动力,延长制动时间,不但使制动距离增加,而且油耗也会增加;间隙过小,要多耗部分燃料,克服摩擦阻力,使油耗增加,更为严重的是在不需制动时,由于间隙太小,有可能产生局部摩擦,亦即拖滞现象,增大行驶阻力,使油耗迅速升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EQ1016轻型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设计指标的确定,并对汽车车轮制动器制动力矩设计指标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故障现象 一辆金杯汽车前盘后鼓式制动,车主反映该车自整车大修后,便出现制动不灵,两前轮制动拖滞不回,随车速提高、行驶里程增加拖滞加剧。曾因制动拖滞造成高温辐射将前轮两轮胎烤焦报废。已经由几家汽修厂数十名汽修工检修过,更换过了5个总泵、2个制动盘、2根软管、3套磨擦垫、3套制动钳活塞密封圈、2个前轮毂,使用制动液20多公升,故障仍未排除。  相似文献   

16.
汽车ABS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在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出现之前,汽车所用的都是开环制动系统。其特点是制动器制动力矩的大小仅与驾驶员的操纵力、制动力的分配调节以及制动器的尺寸和型式有关。由于没有车轮运动状态的反馈信号。无法测知制动过程中车轮的速度和抱死情况,汽车就不可能据此调节轮缸或气室制动压力的大小。因此在紧急制动时,不可避免地出现车轮在地面上抱死拖滑的现象。当车轮抱死时,地面的侧向附着性能很差,所能提供的侧向附着力很小,汽车在受到任何微小外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方向失稳问题,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某车型驻车拖滞问题,以及通过对该问题的分析和排查,确定了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影响因素制定对策,并通过台架和实车验证对策的有效性,最终解决了驻车拖滞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故障现象:一辆NJ2045系列越野汽车,行驶中踩下制动踏板能立即产生制动作用,但松开制动踏板不能立即解除制动,往往因车轮拖滞而难以起步。故障检查:经检查,驻车制动操纵手柄能完全回位,制动踏板自由行程、制动鼓与蹄片间隙都符合要求。拆下制动鼓检查,蹄片、回位弹簧完好无损坏,  相似文献   

19.
汽车性能相关试验中需要采集到车轮转速,通常采用霍尔式传感器或磁电式转速传感器对车轮转速进行测量,针对车载环境干扰严重的情况,文章基于CAN总线传输技术设计了一种车轮转速测量系统,系统中利用单片机接收转速传感器的信号,处理得到转速之后通过CAN总线将转速数据往外发送,系统测量精度高,适合车载环境下使用。  相似文献   

20.
程慧民 《汽车运用》2011,(10):40-40
故障原因①两前轮轮胎气压不相等或轮胎规格不一致;两前轮主销后倾角或车轮外倾角不相等;前轮前束值过大或过小;前悬架弹簧折断、钢板弹簧错位或左右两侧弹簧弹力不一致。②转向器调整不当.轴承过紧,啮合过紧或发卡:转向节主销、独立悬架的球销间隙过大或过小.引起松旷或运转不灵活:左、右转向节梯形臂不一致.或有一侧转向梯形臂变形。独立悬架的左、右横拉杆不等长或调整不当:转向器垂臂不在中间位置。③某一侧车轮制动器的制动间隙调整过小.或某一侧车轮的轮毂间隙过大。引起制动鼓偏斜、拖滞及某一侧车轮制动器不回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