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道 《汽车与配件》2022,(16):30-32
<正>2025年以前,商用车仍难以在开放道路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其应用仅在封闭场景下,预计L4~L5级别自动驾驶重卡在2030年渗透率可达5%。而随着诸如“1178法规”要求、需求升级、技术成熟以及国产化后成本的下降,L1~L2级别自动驾驶产品将成为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关键竞争要素。到2025年,L1~L2级别自动驾驶重卡渗透率预计达到48%,而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约59%。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步伐持续加速,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也在2021年持续超出预期,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屡创新高。立足于中国车市,从全年来看,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9.27%,乘用车新能源渗透率达到11.28%。罗兰贝格的专家预测,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将高于20%,介于20%~25%之间,并且会在2030年高于40%。  相似文献   

3.
<正>近两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L2级)的乘用车渗透率不断升高,2022年上半年已达32.4%。L2组合驾驶辅助功能已大面积落地,包括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自动泊车等功能已经成为了众多主流新能源车的标配。在国家政策支撑及技术快速升级的产业背景下,2023年L3级智能网联汽车将开始量产探索,2024年L4级汽车开始运营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自动驾驶汽车的转变将在2020年之前开始,有望在2025年渗透20%的全球新车销售。未来15年内,中国极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然而,从目前的技术发展来看,自动驾驶尚未成熟,一些技术难题已经显露,更有诸多障碍亟需各大企业破解。在不久前本刊所进行的自动驾驶选题采访中,各行业专家指出,自动驾驶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强强联合将是自动驾驶汽车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正>在如今的汽车行业中,“自动驾驶”已不是什么新词,卡车行业也已轻松实现L4级自动驾驶级别。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在自动驾驶商业化方面,商用车走在了乘用车前面,港口、矿区等半封闭区域已成为自动驾驶卡车探索商业化落地的起步场景。放眼全球,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可能仍需要较长时间。那么,自动驾驶卡车技术的实际落地到底还要多久?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看到真正在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卡车呢?想要得到答案,  相似文献   

6.
正威马第三款全新智能纯电动SUV亮相,新车由威马汽车深度联手百度Apolo平台开发打造,采用全新电气电子架构,将率先搭载全球首个"云端智能无人泊车系统"(Cloud AVP),在特定场景下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新车计划于2021年发售,将进一步完善威马汽车产品矩阵。  相似文献   

7.
正5月10日,威马汽车旗下首款纯电动轿车——威马Maven概念车正式发布。新车的外观采用了十分前卫的设计语言,NEDC续航里程将达到800km,并具备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和5G互联技术,预计该车将在2021年实现量产,量产车将最大程度保留概念车的设计语言及功能特性。威马Maven采用全新家族式风塑语言之下的交互性外观设计,代表威马量产车设计方向走向轻奢、优雅、流畅,堪称威马汽车未  相似文献   

8.
赵黎 《汽车纵横》2020,(3):66-69
美国:新车销量114.4万辆,同比增长1.0%据MarkLines统计,1月美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0%达1,144,279辆。分车种销量来看,轻卡销量同比增长8.1%达843,296辆,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4.8%至300,983辆。美国汽车电商TrueCar预测称,2020年美国汽车销量将下降0.8%,至1690万辆。  相似文献   

9.
新闻     
正无人驾驶技术标准有望出台立法成为关键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的《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17年)》(以下简称为《征求意见稿》)曝光,并提出在2020年和2025年之前,分别建立低级别和高级别自动驾驶(无人驾驶)技术标准相关体系。《征求意见稿》的具体规划为:到2020年,初步建立能够支撑驾驶辅助及低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制定30项以上  相似文献   

10.
<正>自动驾驶落地影响因素分析目前,L2级的商用车已经可以量产,其ADAS的大范围应用建立在Tier1强大的系统、模块化能力以及车规级产品基础上。现在,L4级的商用车落地对各大场景下的降本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大幅降低人力成本,无需配置安全员以及相关安全设施,但在国内落地时间受不确定性因素影响。1.政策法规推动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三步走战略及政策扶持方向:2020年智能汽车新车占比达到50%;2025年新车基本实现智能化,高级别智  相似文献   

11.
<正>北汽:发布未来智能汽车规划方案在本届CES消费者展上,北汽发布了未来智能汽车规划方案,其中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智能网联以及智能座舱三大部分。在智能驾驶方面,北汽将与百度展开全面合作,计划在2016-2017年实现量产具备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以及半自动泊车的车型(L1级别);2018-2019年实现量产L2级别自动驾驶汽车;2020-2025年间实现量产L3以及L4级别的自动驾驶汽车;2025年  相似文献   

12.
正大众汽车集团进一步强化自身在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领域的开发能力。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Software将与微软展开合作,在微软Azure平台上构建基于云计算的自动驾驶平台(ADP),同时借助Azure的计算和数据处理能力加快在全球范围内推出自动驾驶。通过在Azure上运行自动驾驶平台,Car.Software公司将进一步提升集团旗下各品牌乘用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不可逆1.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将快速发展且不可逆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52.1万辆。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2025年要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即600万辆左右。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渗透率为21.6%。中汽协预判,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超过550万辆,  相似文献   

14.
对于传统汽车,驾驶员在环控制操控模式下,驾驶员搜集信息并完全掌控车辆行为。随着汽车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演进, L3层级自动驾驶系统的不断普及,汽车驾驶操纵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可以预见随着L4-L5层级自动驾驶系统的量产销售,驾驶员将从车辆中彻底消失,人车交互的虚拟驾驶员与车辆之间如何完成交互互动呢?本文将综述目前ADAS系统支持下车辆驾驶操控情况,并对未来L4-L5层级自动驾驶模式下的人车交互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L2、L2+级别这样的代号,虽然你可能不太清楚具体代表什么,但这个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让你印象深刻讲真,近几年L2、L2+级别这样的代号,再熟悉不过。L3级别的自动驾驶耳边刮的风也不算少,无论是厂家的宣传广告,还是购车时销售给你普及关于驾驶信息。虽然你可能不太清楚L2、L2+、L3这些具体代表什么,但这个字母和阿拉伯数字让你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6.
高驰 《汽车与配件》2023,(11):30-31
<正>随着自动驾驶之争回归理性,未来多年,行业会将更多目光聚焦在L2+级别自动驾驶。就像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的那样,高级辅助驾驶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要想实现无限接近L3的L2+自动驾驶,更强的ADAS感知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在这其中,摄像头的重要性不待多言,激光雷达不一定是必选项,但更先进的毫米波雷达一定是刚需。摄像头可以识别物体、图案和颜色等信息,激光雷达对目标的距离感知更精准,但这两种传感器受雨、雪、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从二手市场快速增长对置换需求的影响角度出发,基于二手车交易、置换需求、新车销售等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二手车对置换新车销售的协同与替代关系,同时进一步分析二手车对新购市场的替代关系。研究背景近年来,中国二手乘用车市场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二手乘用车交易规模从2015年的602万辆增长至2020年的1351万辆,复合增长率为17.5%,与复合增长率仅为-1.2%的新车市场相比,  相似文献   

18.
正1零排放规划电动汽车战略7月10日,英国政府发布了《零排放之路》(The Road to Zero)计划,旨在使该国成为全球生产和使用电动汽车的最佳地区。全国目前超低排放车辆的保有量超过15万辆,政府承诺在2030年销售的新车中至少50%(甚至70%)的乘用车和40%的货车必须实现超低排放,即每公里碳排放  相似文献   

19.
思路     
正与往期不太相同,本期杂志当中介绍了若干款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概念车型。当然,在未来一段时间,采用L5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全新概念车将会越来越多,而采用L4甚至在此之上的量产车也会不断涌现出来。而在此之前,已经有不少汽车厂商公布了自动驾驶技术车型上市时间表,明确表示自2020年以后将会陆续上市。本期最具代表性采用自动驾驶技术的两款概念车是沃尔沃360c和奔驰Vision URBANETIC。之所以用"最具代表"  相似文献   

20.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由分离式向集中式演进 现阶段的辅助驾驶功能均采用的是分离式E/E(Electrical/Electronic)架构,每项辅助驾驶功能均需要独立的传感器、计算单元与应用软件.分离式E/E架构的硬件互相独立、资源分散,算力低下且无法共享,不能升级到更高级别的智能驾驶.高级别的智能驾驶,需配备多个激光雷达、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