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循环交变盐雾试验机等设备就后处理技术在钢铝混材表面处理上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车身上的冷轧板、镀锌板经过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后表面形成均匀致密的磷化膜;铝板经过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后,其表面形成钝化膜;随着铝材在钢铝混合材料中占比的提升,磷化渣产生量逐渐降低;当处理材料仅为铁材时,磷化渣量为2.5 g/m2,当所处理的材料全部为铝材时,磷化渣量低于0.5 g/m2;新型前处理工艺处理钢铝混材时,磷化液中离子浓度均保持稳定水平;3种板材的漆膜附着力测试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冷轧板经过1 000 h盐雾检测后,单边扩蚀小于2 mm,漆膜未发生起泡和剥离;铝板和镀锌板经过1 008 h循环交变测试后,单边扩蚀宽度小于2 mm,漆膜未发生起泡和剥离。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SEM)、循环交变盐雾试验机、漆膜检测设备等设备对铝板、冷轧板和镀锌板磷化膜及漆膜性能进行评价,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对处理铝材后的磷化液离子变化趋势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在磷化过程中,铝材磷化液中Zn2+的消耗速率高于PO43-,通过向磷化液中额外补充含有Zn2+的添加剂能够保持磷化槽液离子持续平衡稳定;铝板、冷轧板和镀锌板经过磷化处理后的膜质量分别达到2.2 g/m2、2.5 g/m2和2.9 g/m2,磷化膜结晶排布均匀致密;铝板、冷轧板和镀锌板经冲击、杯突和百格的附着力检测后结果合格;冷轧板经过1 000 h盐雾检测后,单边扩蚀<2 mm,漆面无气泡;铝板和镀锌板经过40个循环交变检测后,单边扩蚀宽度<2 mm,漆面没有发生气泡现象。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实测镀锌板磷化膜在电泳过程中的溶解量和对电泳漆液工艺参数影响的测定,通过试验得出了镀锌板低锌磷化膜的耐酸碱腐蚀性能优于普锌磷化膜的结果,为汽车制造厂家合理使用镀锌板,选择其涂装工艺、涂装材料及严格生产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磷化膜作为涂装车身底层材料应具有提高涂层的耐蚀性。增加涂层与车身基材的附着力。防止漆膜与车身基材发生化学反应;减缓涂层破损锈蚀在涂层下的扩展速度。特别在近几年阴极电泳工艺的采用,对磷化膜的化学稳定性即耐酸碱性要求越来越高。如果磷化膜与涂料配套不良,直接影响涂层与金属基材的保护作用,很难达到车身10年无穿孔腐蚀、5年外表面不生锈的防锈目标。实践表明,未磷化好的电泳涂层远不如未磷化的电泳涂层的耐蚀性好,其原因是磷化膜没有完全满足阴极电泳涂装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传统磷化工艺对钢铝混合处理的能力存在一定不足,比如工作液沉渣量大,成膜效果欠佳,为后续涂装带来漆膜颗粒、性能下降等不良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以不同的钢铝面积比分别进行沉渣量、膜重、微观形貌等试验,以及对前处理关键设备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出钢铝面积比不同会导致沉渣量和成膜效果的差异,找出了适用于不同的铝合金面积比的前处理工艺,为钢铝混合车身的涂装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福田欧V客车车身用材涉及热轧型钢、冷轧钢板、镀锌钢板和铝板等多种金属材质.介绍了福田欧V客车整车车身的磷化膜要求,前处理工艺流程,低温、低锌磷化液配方,主要工序的要求;探讨了磷化液中的有关组分对钢板表面磷化膜P比的影响;观察、测试了不同金属基体表面的磷化膜结晶形貌、电泳漆膜的附着力和耐蚀性;分析了磷化渣对电泳涂装的影响.北汽福田欧V客车1年时间的生产应用证明,所制定的工艺完全满足客车整车车身的涂装前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上海某合资整车厂涂装车间“电泳无打磨(No Touch E-Coat)”项目的实施,以减少电泳漆膜颗粒缺陷为目标,对涂装前处理工艺和电泳工艺的过滤系统状况进行了调查.介绍了电泳漆膜颗粒缺陷的类型和颗粒来源,分析了前处理槽液中铁类杂质的浓度、粒径分布情况和前处理过滤设备的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提高磁性分离器对铁类杂质的去除效率+调整各工序过滤袋精度的措施,最终大幅度降低了影响车身电泳漆膜表面质量的颗粒杂质.  相似文献   

8.
锆系薄膜前处理工艺在汽车涂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装前处理的作用是清洁白车身,提高电泳漆膜的附着力、耐蚀性能和全涂层的装饰性。三元锌系磷化体系作为汽车涂装前处理的标准工艺已经应用40多年,其主要缺点是磷化沉渣量大、需对设备进行定期酸洗;为了保证磷化膜良好的成膜性,需设置表调、钝化等工序,使前处理工艺中的化学过程多,相应的化学品用量也大;磷化废水中含重金属镍和锰,对环境造成污染。为了满足整车厂的涂装规范,并最大程度地降低前处理的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必须以环保型的前处理工艺取代之。回顾了汽车涂装前处理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了新型锆系薄膜前处理工艺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9.
杨清秀 《汽车运用》2008,(10):44-45
车漆脱落①车身表面处理的不彻底。车身表面处理的不彻底,使喷涂的油漆不能很好地附着在车身蒙皮上。车身表面的处理在整个喷漆工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表面处理质量的好坏约占整个喷漆质量的50%。客车的车身蒙皮材质主要采用冷轧板、镀锌板、铝合金板、玻璃钢等。喷漆前的车身表面要先用除油清洁剂擦净,然后用120号砂布或用钢丝刷将表面手工打磨粗糙,其目的是提高蒙皮表面的粗糙度和洁净度,以确保漆膜有稳定的附着性;②底漆选择不当。车身蒙皮材质组成各异, 身蒙皮较强的结合力,在不同材质上必须选择不同种类的底漆。冷轧板、镀锌板喷涂环氧树脂底漆;铝合金板喷涂浸蚀底漆,然后湿碰湿喷涂中涂底漆;玻璃钢表面喷涂中涂底漆。干燥固化后漆膜厚度为50~70微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间歇式前处理-电泳生产线的产能,从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对涂装车间的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最终确定从改善人员操作和优化前处理小车动作程序两个方面达到提升产能、降低成本的目的。确定方案后,通过小批量、大批量的车身磷化、电泳试验对磷化膜和电泳漆膜的质量进行比较;漆膜质量完全达标后实施改造方案,并且又进行了2个月的跟踪,最终确定改造结果达到了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