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警方计划引入会向超速车辆发出“苦脸”标志的侦测车速装置,并在一些路段上取代捉拿超速司机的摄像机。根据规定,捉超速车摄像机只可以在过去3年内发生至少4宗致命或重伤意外的路段上安装。因而警方计划在某些近期虽没发生严重车祸,但存在潜在危机的路段,安装数十部向超速车辆发出“苦脸”标志的车速显示装置,教育司机不要超速驾驶。  相似文献   

2.
《广东交通》2005,(5):25-25
为对付高速公路超速,公安交管部门近期将增派警力加强高速公路交通管理,设置流动和固定的测速仪监测超速车辆。  相似文献   

3.
营运车辆的超速违法行为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分析其超速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对于加强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提出一种适于营运车辆超速时空特征分析的改进DBSCAN算法,通过添加时间半径达到对时间维度的支持,对营运车辆超速多发点在时空维度上进行聚类,揭示营运车辆超速违法行为的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在广东省重点车辆监控平台上对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对超速数据进行时间和空间维度的聚类分析,有效完成超速路段和时段的排查,为查找营运车辆超速常发路段和时段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农村公路超速、事故频发现象严重问题,以北方某地市农村公路安全设施现状为研究载体,采用现场调查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分析目前常见限速设施控制速度效果,提出了采用不同限速设施组合设置方案的有效速度控制措施。经过近四年的实际应用,有效遏制了农村公路车辆超速现象,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农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方交通》2005,(5):45-47
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法制办等八部委,从2004年6月起在全国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半年多来,经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合法装载车辆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运输效益明显增加,运力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和调整,治超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受车辆荷载特性影响的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 TTC),被认为是车辆避撞系统中跟驰过程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本文以车辆类型、超重和超速指标量化表征车辆荷载特性,分解前后车辆不同荷载特性组合的12类跟驰场景.基于动态称重技术获取融合荷载特性的交通流数据,分析车辆荷载特性对自由流交通状态下12类跟驰场景TTC分布的影响,利用KS 检验对比TTC分布的显著性.结果表明:TTC累计频率分布服从指数模型,在5%置信度水平上,跟驰前后车的车辆类型对TTC分布无显著影响;前后车均为超重轻车显著增加了潜在冲突风险,超重增加了轻车跟驰重车,轻车跟驰轻车场景的潜在冲突风险;前后车不超速跟驰场景下,轻车跟驰重车的风险比例高于轻车跟驰轻车.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各地交警部门对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的需求迅速增加。一般机动车超速检测系统采用的方式是:在高速公路上设置自动检测点安装测速和抓拍设备,在公路出口或路上设置执法点处罚超速车辆。  相似文献   

8.
目前,交警部门对超速事件的探测主要是通过定点测速或区间测速来实现的,但该方法不仅误差大,还难以探测车辆所发生的全部超速事件。随着GPS设备的广泛使用,一些学者尝试利用GPS轨迹数据中的速度信息来探测车辆所发生的全部超速事件,但单一点速度误差大。为及时、准确、全面地探测车辆所发生的全部超速事件,通过行车试验研究基于N(N≥2)个连续超速GPS轨迹点的超速事件探测方法。将超速事件视为一个包含起止点的线事件,并由超速GPS轨迹点描述,据此设计行车试验方案。选择成都市郊区6条道路为试验路线,试验车在每条试验路线上多次往返行驶,利用车载GPS设备采集试验车的行驶轨迹,并由随车试验人员记录该车超速事件发生的时间及地点。基于行车试验数据,构建匹配度指标,设计基于连续超速GPS轨迹点的超速事件探测算法,经比较分析确定超速事件探测的最佳连续超速GPS轨迹点个数,并验证探测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超速事件的判定条件为5个连续超速GPS轨迹点,基于5个连续超速GPS轨迹点的超速事件探测算法的精度为96%。研究结果可为超速事件的动态监测、实时呈现、时空分布规律揭示、致因因素挖掘、干预方法提出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防止车辆在高速公路无人监视区的超速、逆行等危险行为,根据大小车型限速不同,针对我国常见的大型货运车辆超速的情况,利用传感元件和MAXIM公司生产的MAX125组成高精度数据采集与转换电路,可实时采集车辆信息,对车辆进行限速监控。  相似文献   

10.
车辆安全行驶智能系统设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笔者针对车辆的不安全行驶所造成的大量道路交通事故现象,从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和交通人机系统的原理出发,设想了车辆安全行驶智能系统,以实现对车辆超速、行驶稳定性、跟车、超车等行为的智能预警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一般驾驶碰到最多的罚单是超速。超速的处罚通知书一般会在事发后2周左右时间.邮寄到车辆所有手中.上面清楚地列出超遗的时间.具体哪一个路段.车牌号、规定的最高限速和车辆的实际明速.以及根据某项法规第几章第几款做出的处罚决定。信的背面一般会列出相应的法律条,  相似文献   

12.
为遏制超速驾驶,通过分析驾驶员超速的心理博弈过程,建立了交通管理者和驾驶员策略选择的决策博弈模型,应用演化博弈论分析了交通管理者检查与不检查、驾驶员超速与不超速各自2种策略选择的时间演化过程. 根据雅可比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对可能的演化稳定状态进行了分析,由于交通管理者和驾驶员选择不同的策略会有不同的收益,因此,演化稳定状态会有鞍点、稳定点、不稳定点等几种情况. 分析结果表明: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交通管理者尽职的奖励与失职的惩罚,敦促交通管理者严格检查;同时,针对个体差异对超速的驾驶员进行严厉处罚,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超速驾驶,提高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3.
根据超速频次、平均超速严重度和平均超速持续时间等3类超速特征,判断出租车超速者类型,明确运营因素对超速者类型的影响。本文利用成都市出租车GPS轨迹数据提取此3类超速特征,并筛选出若干运营因素。而后,应用模糊C-均值聚类确定4类出租车超速群体(超速者I、II、 III和IV型)。运用相关随机参数混合Logit模型,估计单个超速者的某运营因素在超过超速群体平均水平时,对该超速者类型的影响。结果显示:超速者I和II型的每小时超速频数、平均超速严重度低,但平均超速持续时间高;超速者III和IV型则相反。当超速者的日均行程距离、日均收入、低限速道路行程比例、夜间行程比例和全时段速度标准差超过群体均值时,其成为超速者III 和IV型的概率提高了15.39%~77.09%和42.98%~302.38%;成为超速者 I 型和 II 型的概率降低了-0.09%~26.57%和38.74%~68.34%。此外,日均行程距离、低限速道路上行程比例和夜间速度标准差等3类因素在估计中表现出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据央视《朝闻天下》报道称,公安部近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车辆带牌销售。消费者购车后到一站式办公大厅就能完成车辆上牌的所有手续,既方便了车主,又刺激了车辆销售。  相似文献   

15.
受车辆荷载特性影响的碰撞时间(Time-To-Collision, TTC),被认为是车辆避撞系统中跟驰过程风险评估的有效指标.本文以车辆类型、超重和超速指标量化表征车辆荷载特性,分解前后车辆不同荷载特性组合的12类跟驰场景.基于动态称重技术获取融合荷载特性的交通流数据,分析车辆荷载特性对自由流交通状态下12类跟驰场景TTC分布的影响,利用KS 检验对比TTC分布的显著性.结果表明:TTC累计频率分布服从指数模型,在5%置信度水平上,跟驰前后车的车辆类型对TTC分布无显著影响;前后车均为超重轻车显著增加了潜在冲突风险,超重增加了轻车跟驰重车,轻车跟驰轻车场景的潜在冲突风险;前后车不超速跟驰场景下,轻车跟驰重车的风险比例高于轻车跟驰轻车.  相似文献   

16.
本系统是用于保障公路与城市道路上行使车辆安全畅通对违章超速车辆进行有效管理.并提供准确数据的专用交通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交通标准化》2006,(8):217-217
记者从交通部公路司运输管理处获悉,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安监总局、国家发改委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在今年10月31日前完成车辆标志整改换发工作。逾期不达标的车辆,由原发证单位吊销其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  相似文献   

18.
《公安交通科技窗》2007,(5):F0002-F0002
8月29日下午,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坚决遏制特大交通事故电视电话会议,对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的70天决战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公安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刘金国要求各地公安交管部门采取超常措施,以超常的工作力度取得超常的效果,坚决遏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交通标准化》2005,(5):14-17
经国务院同意.交通部、公安部、发展改革委、中宣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安全监管局、法制办等八部委.从2004年6月起在全国集中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半年多来。经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车辆严重超限超载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道路交通事故明显下降,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合法装载车辆的运输成本明显下降,运输效益明显增加,运力结构得到初步优化和调整,治超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果。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地方工作力度减弱、超限超载现象有所反弹。  相似文献   

20.
我国限速值低于 60 km/h的公路上超速 50%以下仅给予警告处分,部分低限速公路无交通监控设施,超速现象严重.以北京市郊某限速 40 km/h的公路路段为背景,设计并实施意向偏好调查(Stated Preference Survey,SP调查),通过分析 SP数据,并建立随机效用-后悔混合模型,剖析驾驶人车速选择的影响因素,探索超速行为机理.结果表明,限速标志对车速有一定规范作用,其他车辆平均车速的影响会弱化违法监控设备的效果;性别、驾龄、驾驶车型和接受超速处罚的经历均对车速选择行为有显著影响;驾驶人面对超速带来的收益和损失,遵循后悔最小化原则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