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监控系统主要采集船舶主机、电力系统、导航系统、通信系统和机舱等运行状态信息,信号类型包括图像、声音、电流等,为了保障船舶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必须配置性能良好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船舶监控系统数据库,重点针对监控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可逆性、数据推理以及关键数据隐藏等进行了研究,主要运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来搭建监控系统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船舶运行的稳定和安全性,需要对船舶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设计无线网络下船舶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系统包括船舶运行状态特征采集模块、AD转换模块、总线传输模块、无线网络通信模块、集成控制模块和人机交互模块等,采用远程卫星通信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组网技术进行船舶通信网络构建,基于H.323协议和IETF的SIP会话初始化协议进行船舶无线网络通信的信令设计。采用多点多线程控制方法进行船舶运行状态的监控指令的集中执行,在集成GCC编译环境中进行监控系统的应用程序开发和交叉编译,采用异构、层次化的中间件技术进行监控系统的软件平台设计,实现船舶监控系统的网络接入服务和状态实时监控服务。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船舶运行状态远程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测船舶的运行状态特征,系统自适应性和可靠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通明船闸为例,介绍了杭甬运河上的船闸自动控制与监控系统,包括船闸运行自动控制系统、船闸运行视频监控系统、船闸过闸调度与收费系统.该系统保证船闸的正常运行,具有数据采集与处理,运行监视,控制操作,自诊断和冗余切换等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前,针对船舶的监控系统有很多,包括机舱监控系统、控制室监控系统、货舱防火监控系统等,但是仍然缺少一种针对船舶定位、航行、运行状态等多项性能的综合监控系统,这种综合监控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包括船舶位置监控、船舶通信监控、船舶调度监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一种计算机网络的CAN总线数据传输方式,然后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设计船舶综合监控系统的整体方案,并对该系统的信号调理电路和信号特性进行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远洋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方法精准度低的情况,本文应用关联规则算法,对远洋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方法进行设计。为了有效对舰船远行监控大数据挖掘,首先获取监控数据源,将数据存入到数据库中,在此基础上,对远洋舰船运行监控数据预处理,以此生成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模型,完成了对运行监控大数据的挖掘,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基于关联规则的远洋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方法比传统的舰船运行监控大数据挖掘方法精准度高,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当今世界船舶排油污水造成海洋环境污染并大量消耗石油能源的问题,根据相关法规探讨了船舶排油污染的现状,分析现有主流排油监控系统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改进和设计出一种新型的船舶排油监控系统.介绍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并利用组态软件MCGS对该系统运行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时模拟和数据的分析.新型船舶排油监控系统具有安全可靠、集成度高、人机界面丰富等优点.模拟运行结果表明,新型排油监控系统能满足操作人员实时监控船舶排油过程,随时查询历史数据和报警数据等功能,分析结果满足预期设想.  相似文献   

7.
视音频监控系统是某模拟训练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提供视频监控、CRT复示、音频监听、语音对讲等功能支持,实施训练过程监控、演示、语音通信与记录等功能.介绍该视音频监控系统的硬件组成,系统的软件设计与开发,以及开发过程中的部分关键技术.实际测试和应用证明,系统软硬兼容性良好、运行稳定,满足实际监控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快速发展,船舶远程监控系统在保障航运安全、维护船载设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船舶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船岸间数据信息共享和交互,对船载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根据采集的数据进行状态预测和故障诊断。本文在船舶远程监控系统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的自组织学习特性,提出远程故障诊断模型,该模型能够根据设备运行参数对故障趋势进行准确判断并发出预警。  相似文献   

9.
船舶电站运行参数网络的监控系统有利于促进船舶电网的自动化调度,对船舶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有重要影响。船舶电站监控系统将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电站运行参数网络的监视、自动化控制和维护。本文针对船舶电站的网络监控系统,结合新型嵌入式Web技术,设计和优化船舶电站运行参数网络的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0.
传统船舶监控系统存在程序响应速率过慢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基于以太网的新型船舶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利用ZigBee以太协议框架,规划智能终端电源模块的供电形式,完成新型监控终端的硬件运行环境搭建。在此基础上,借助终端监控协议,对船舶服务器与监控客户端进行交互处理,并在满足数据处理要求的前提下,完成监控终端数据库结构,实现新型监控终端的软件运行环境搭建。软、硬件结构相结合,完成基于以太网的船舶监控系统终端智能开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系统终端相比,应用基于以太网的新型船舶系统智能监控终端后,低频、高频状态下的程序响应速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档案资料及国家财产的安全,近日,由咸阳开元监控通讯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安装的一套电视监控防盗联动及火灾报警系统在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技术档案馆正式投入运行。该系统由监视控制系统、数字录像系统、监控摄像机系统等部分组成。具有智能程度高、监视画面清晰、监控面积大等特点。这套系统的投入使用必将为技术档案馆档案和财产的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上游水库作为我国重要的水源地之一,其供水量是我国原水供应的主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水库水质优良、机电设施完好、原水单位能耗低的效果,必须创建输水设施综合监控、水质监控、视频安防等数据库,建立长江上游水库综合运行调度平台,从而科学合理指导水库运行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舰船PID自动舵保障了船舶航向、航速等技术指标的控制水平,是舰船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舰船PID自动舵的运行可靠性,大型船舶均装备有相应的舰船PID自动舵监控系统。本文主要介绍一种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舰船PID自动舵监控报警系统,并进行该自动舵监控报警系统的硬件搭建、软件设计和监控模拟量分析等工作。  相似文献   

14.
简要分析了电梯监控系统的组成,详细介绍利用PLC实现对四层电梯的运行控制,并采用组态王软件实现电梯监控系统的设计,组态监控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在组态监控画面上能实时反映电梯的运行状态,并能通过监控画面控制电梯运行状态,从而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双向控制。  相似文献   

15.
朱清明 《中国水运》2007,7(11):41-43
安全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项活动及其结果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偏离规定的要求,因此,实施SMS监控是确保体系正常有效运行的必要手段。文章分析了SMS运行监控的作用和实施监控应遵循的原则,并根据ISM规则要素,提出航运企业SMS运行内部监控机制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16.
作为船舶运行过程中的辅助管理系统,船舶远程监控系统能将船舶航行数据实时传输给地面管理系统,方便进行远程调度和管理,并对船体内外环境进行动态监控,对船舶的安全运行及海事信息化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根据舱内空间小、外界环境复杂多变、电磁干扰大、噪声干扰大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技术和嵌入式技术的远程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岸电系统均为简单的"电网-岸电电源-船舶"连接形式,缺乏统一的监控管理软件平台,分析船舶岸电系统对监控系统的需求,提出船舶岸电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各功能实现,介绍监控系统的软硬件。该综合监控系统将船舶岸电系统的运行管理、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视频安防和计量计费等功能统一起来,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实时性好及维护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海上舰船远程监控系统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舰船科学技术》2015,(7):164-167
海上舰船机舱监控系统通过对机舱内运行的动力系统监控,实时获取运行的参数及状态,通过对数据及图像的分析处理来发现或预知问题以便及时修理。所以一个精确﹑实时性好的舰船监控系统是保障其航行安全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相比较于传统的单中心平台舰船监控系统,分布式网络监控平台具有更高的时效性。本文在研究现有舰船机舱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中的数据库建立﹑大数据融合以及图像信号处理以及实时性通信等关键问题进行优化,并给出系统的整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9.
《水上消防》2001,(3):18-20,25
STI-VC2100MA是采集、控制、通信于一体的低成本、高可靠、高性能的船舶监控报警系统,可监控主机、辅机、锅炉等系统的热工参数,测量液位和监视各种设备、系统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20.
林强  徐峰 《水运工程》2011,(3):126-130
"南浏段"数字航道系统主要由电子航道图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系统支撑平台等组成。综合监控系统是数字航道应用系统的核心,主要由航标遥测遥控平台、船舶监控平台、水位监控平台3部分组成。该系统正式运行后,在航标技术信息动态监控、工作船舶动态监控、水位动态监测、标志被打及船舶交通事故调查取证等航道维护日常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航道维护工作效率。未来随着航道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监控系统将拥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