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0年6月17日,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沉管隧道——广东深中通道首节沉管成功沉放海底,与西人工岛隧道暗埋段实现对接。此次安装采用世界首创的自航式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作业方式,极大提高了施工精度和效率。深中通道全长约24 km,沉管隧道长6. 8 km,由32节沉管组成,沉管浮运安装是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控制性环节。本次对接的首节沉管长123. 5 m、宽46 m、高10. 6 m,重约6万t。  相似文献   

2.
《水运工程》2020,(4):8-8
4月6日,深中通道项目完成E2管节钢壳沉管浇筑施工,这也是深中通道完成浇筑的首节标准钢壳沉管。深中通道主体工程全长约24 km,双向8车道设计,设计时速为100 km。其中,沉管隧道段全长6845 m,预制沉管段长5035 m,由32节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  相似文献   

3.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是继港珠澳大桥之后世界范围内综合难度和规模最大的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沉管浮运安装为沉管隧道的关键性工序,其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社会影响面广,为了保证每节沉管浮运安装施工顺畅、安全,深中通道沉管施工中研发出一套决策系统,涉及到沉管的施工、设计、预报、预警等相关单位,群策群力共同决策沉管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水运工程》2020,(4):161-161
3月27日,随着广州航道局30 m^3抓斗船“金雄”轮完成第一斗泥的开挖,深中通道正式开启首节沉管隧道基槽开挖精挖施工。首节沉管基槽精挖是深中通道E1沉管浮运安装的关键工序之一。精挖是指在完成上层粗挖任务后,在粗挖作业面基础上二次施工。由广航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艘具备定深平挖功能的抓斗式挖泥船“金雄”轮克服水下施工作业面狭窄、交叉施工频繁、施工干扰大等不利因素,挑战0.5 m误差范围的隧道沉管基槽开挖施工难题,为E1沉管安装开挖出一条长123.8 m、宽50 m的基槽。  相似文献   

5.
<正>11月5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第22节沉管安装成功。至此,项目已建成海底隧道总长达3 825 m,完成了2/3的沉管浮运安装施工。10月中旬,"巨爵"台风在西太平洋生成并持续发展,因台风动向不明,项目部从控制工程风险出发,决定放弃10月下旬安装窗口,待机安装。台风过后,第22节沉管安装准备工作再次启动。经过风险排查后,项目部多次开展沉放演练,继续推进碎石基床整平作业,同时综合采取多种防淤减淤措施,减  相似文献   

6.
<正>8月24日,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第20节沉管克服了强回淤、强对流、复杂水文条件等不利影响,成功安装施工。8月15日晚,项目工作人员经过连续90 h的奋战,先后克服了整平船、供料船故障,保证了安装施工顺利推进。8月22日,项目工作人员对第20节沉管展开了10类通用风险、3类专项风险,共计200多  相似文献   

7.
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工程(以下简称"深中通道工程")海底隧道基槽开挖试验项目为依托,介绍多波束测深系统在沉管安装基槽回淤监测及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利用回淤量计算法、差值色块图比对法对基槽回淤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利用断面图分析法、三维图比对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变化情况,实现了对该项目隧道基槽回淤及边坡稳定性的合理分析,...  相似文献   

8.
4月24日,经23 h 20 min的连续作业,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E18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已安装管节长度累计达3877. 8 m,突破沉管段总长度 ( 5035 m) 的3/4.  相似文献   

9.
正日前,中国交建联合体投资建设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开工仪式在辽宁大连举行。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全长12.1 km,其中海底隧道全长5.1 km,共需安装长度180 m的大型沉管18节;光明路延伸工程顺接海底隧道,主线全长6.9 km。工程全线设计为双向6至8车道,时速60 km,计划工期50个月,运营期20年。该工程为国内首个大型跨海沉管隧道PPP项目,总投资163亿元,采用"BOT+EPC+政府购买服务"  相似文献   

10.
孔维达 《水道港口》2021,(3):399-403
沉管隧道具有埋深浅、断面大等优势.香港沙中线隧道横跨维多利亚湾,连接九龙和香港岛,由11节沉管组成.文章针对沙中线隧道建设中遇到的异形沉管的安装难题,在研究异形管节坐标系建立、姿态监测系统建立校准、RTK GPS校准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沉管安装对接监控系统,指导了异形沉管E1、E10和E11的安装对接.此外,给出了沉管...  相似文献   

11.
港珠澳大桥是一条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跨海通道,其中的沉管隧道段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难的海底隧道工程。面对厘米级预报精度的苛刻要求,隧道深基槽回淤预警预报系统针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水动力和泥沙环境,提出了"等效潮差"理论,极大程度地简化了计算过程,达到了能够快速反应的目的。采用本研究创立的公式,利用逐日动力参数,达到了计算时间精确到天、基槽泥沙淤积厚度预报精度到厘米级的要求,成功进行了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E15~E33管节的基槽泥沙淤积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13年5月2日首节隧道沉管浮运以来,广州海事局历时1405天,已全部顺利完成对港珠澳大桥33节的海底隧道管节浮运和安装的安全护航任务。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七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六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  相似文献   

13.
正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7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6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安全到达大桥海底隧道沉放位置实施安装作业。为确保这次沉管浮运安全,3月5日,广东海事局局长陈毕伍专门赶赴珠海召集港珠澳大桥管理单位、建设单位、广州海事局等相关单位代表召开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E30管节浮运安装通航安全保障工作总决策会,研究部署沉管浮运的水上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地确定深中通道桂山岛预制场管节浮运航路,结合珠江口地形特征和航道分布,通过通航环境分析、航道尺度和管节浮运适应性分析,从与港区作业和通航间相互干扰、航道线路特点和航道疏浚等方面比较,结果表明:桂山岛预制场管节浮运航路选择往广州方向沿伶仃航道北上是合理的。经适应性分析发现,传统浮运方式很难适应桂山岛预制管节的远距离浮运。结合管节浮运安装条件特点并吸收造船业发展动态,经比较分析后认为,半潜船运输和浮运安装一体化方式是深中通道管节远距离浮运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正3月6日16时,港珠澳大桥最后一节重达7万吨的沉管E30管节历经6个小时10余海里的浮运后,终于安全到达距离伶仃主航道约2.8km、龙鼓西航道约1.3km的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沉放位置实施安装作业,7日8时40分对接成功。至此,历时1 417天,大桥海事处攻克了多项监管难题,圆满完成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全部33节沉管施工作业的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任务,创造了海事部门"零伤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深中通道项目经验,介绍了沉管隧道管节端钢壳的结构,阐述了不同类型端钢壳的施工工艺流程,提出了端钢壳制造和安装的精度控制方法,为沉管隧道制造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利用抽真空方式检测非平直板面结构的焊缝,则需设计制作异形结构抽真空罩。在深中通道沉管舾装工程中,为使沉管像海中行驶的船舶一样滴水不漏,其密封钢板焊缝密性检测率必须达到100%,但是因沉管钢壳结构设计原因,密封安装后存在各种异形结构,因此制作与其相匹配的异形结构抽真空罩才能达到100%全覆盖。本文结合深中通道沉管密封钢板的焊缝密性检测详细介绍了异形结构抽真空罩的设计与应用,为同类型工程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水工工程基槽开挖后容易出现回淤,影响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附近原泥面表层存在流淤,沉管基槽两侧需考虑设置临时挡泥结构。通过分析比较圆筒+挡泥板+软插板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与钢板桩挡泥结构方案的优、缺点,认为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在施工难易、工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介绍装配式挡泥结构方案结构设计与施工工艺情况。装配式挡泥结构稳定性好、工艺简单、装配化程度高,满足沉管基槽挡泥功能要求,可为深水基槽挡泥施工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4月29日,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水规院)设计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西人工岛首个钢圆筒顺利振沉,标志着深中通道项目进入了实质性的实体工程施工阶段。钢圆筒作为西人工岛围护结构,为人工岛内隧道干地施工提供重要保障。西人工岛轴线长度为625 m,横向最大宽度为456 m,岛体面积13.7万m~2,岛壁结构长度为1 622 m。西人工岛整体呈菱形,57个钢圆筒和116个副格勾勒出"海上风筝"的素描画。钢圆筒直径28 m,高35~39.5 m,筒质量653 t。深中通道西人工岛采用12台进口APE600型液压振动锤联动振沉方案,以保证钢圆筒振沉顺利。  相似文献   

20.
以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建设为依托,分析影响隧道线形的主要因素,研究线形控制方法,将导向系统、相邻管节相对偏差及贯通测量结合端钢壳及端面间距数据分析,对沉管线形进行预估并给出施工建议,确保隧道线形满足设计要求,保证沉管隧道最终贯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