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众所周知,汽车的总质量是决定汽车行驶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即汽车的总质量影响车辆行驶的滚动阻力。上坡阻力和加速阻力,因而对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影响很大。例如,根据美国1978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一台整备质量为1360kg(3000磅)的轿车,其总质量敏感系数为0.88,这就是说,只要该汽车的总质量减少10%,其燃料消耗就能够降低8.8%。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整备质量与其装载质量之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计算客车的燃油消耗量,本文在分析公路客车油耗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了油耗对于整备质量和载质量的敏感度以及速度修正系数的分析、计算方法;运用燃油消耗平衡原理,建立了基本运行条件下客车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整备质量、载质量和速度下的计算误差.该模型考虑了气温和气压的影响,克服了原标准模型测量参数较多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1.解放CA141型汽车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解放CA141型载货汽车是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开发的第二代产品,载质量为5000千克,1983年9月23日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它的燃料经济性(燃料消耗量,当满载、无拖挂、在平坦良好的路面上行驶,车速为40~50km/h时,不超过26.5L/百公里)和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由于制动片制动时所吸收的能量是与车速的二次方成比例,所以制动片是在更加苛刻的条件下工作.对于经常行驶在山区的载货汽车,虽然其行驶车速不见得很快,但行驶道路弯多坡长,在没有辅助制动装置的情况下,制动片的工作条件依然是苛刻的,这就要求制动片应具有更高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说明了汽车等速百公里油耗的计算方法;为评价华泰汽车的燃料经济性,对该车进行了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测试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计算实验车辆不同速度下的等速油耗,进而计算得出了实验车辆的等速油耗曲线.  相似文献   

6.
改变传动系单一匹配提高整车燃油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油经济性是载货汽车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选用具有代表性的几台样车,进行等速行驶燃油消耗量试验和多工况行驶燃油消耗量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论计算,得到不同传动比对整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并据此设计了几种较为合适的传动系匹配方案,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汽车驾驶员》2009,(9):115-115
按照工信部《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标示管理规定》的要求,从2010年1月1日起,我国销售的大部分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必须在车身上粘贴实际油耗标示。具体车型包括九座以下、九座以上且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5吨的载客车辆,以及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吨的载货车辆。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申报并经工信部指定的检测机构(其中进口汽车可经质检部门指定检测机构)检测确认的燃料消耗量数据。  相似文献   

8.
随着道路条件的改善,在公路上行驶的载货汽车、大客车车速一般都高于60km/h。尤其是在山区行驶的大吨位载货汽车,经常需满载下坡,在长坡道上频繁制动,使制动器温度很快上升,以致制动器过热而极易出现衰退,甚至烧焦蹄片。为了减轻行车制动器的负担,并确保汽车的行驶安全,减速制动器(Retarder,也称第三减速器)的生产和运用也逐渐获得发展。如西德规定:“所有总重5.5吨以上的公用事业车辆和9吨以上的载货汽车上均须装用减速  相似文献   

9.
经济车速及汽车燃料经济特性一、什么是汽车的经济车速及汽车燃料经济特性? 汽车自甲地至乙地,如用不同的速度行驶,虽然载重、路面条件相同,但耗油量是不同的。最省油的车速称为经济车速。耗油量随车速而变化的关系称为汽车燃料经济特性,这种关系如果是等速行驶条件下试验测得的,则称谓等速燃料经济特性。为便于分析问题,常把这种关系绘成图,称为经济特性图。特性图中,油耗线最低点对应的车速即经济车速。俗说“中速行驶”是指汽车以超速挡(或直接挡)行驶时,以略大于经济车速的速度行驶。中速行驶时的油耗量稍大于经济车速时的最低油耗量,中速有利于生产率的提高,与高速相比又利于安全行车,所以中速行驶是源于经济车速这一概念的。汽车以低速挡爬坡时,  相似文献   

10.
杨忠敏 《汽车运用》2003,(11):31-31
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由于制动摩擦片制动时所吸收的能量与车速的二次方成比例,所以制动摩擦片是在相当苛刻的条件下工作的。尤其对于经常行驶在山区的载货汽车,虽然其车速不见得很快,但道路弯多坡长,在没有辅助制动装置的情况下,制动摩擦片的工作条件更为苛刻,这就要求制动  相似文献   

11.
采用理论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用基本运行条件下的油耗计算值乘以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得出公路客车在实际运行条件下燃油消耗最高限额值.采用质量和速度因素对油耗影响独立计算的方法,对基本运行条件下的油耗计算过程进行了修订,建立了基本运行条件下客车燃油消耗量的计算模型.通过试验验证了计算模型推导、建立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汽车燃料标准的制定和燃料效率的测试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形成了一系列有着严密体系的法规。文章介绍了2007年美国环保署发布的一项名为Smartway的燃料测试草案。该草案着重介绍了中重型车辆,尤其是重型卡车燃油消耗量的测试方法,涵盖了包括公共事业服务卡车、城市公交汽车及地区货物运送车辆等不同用途的车辆。文章分析对比了该草案中的循环工况与我国现有工况的异同,最终得到草案对我国中重型车辆燃料标准制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行驶特征区间划分的能耗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货车行驶工况的工况点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确定 了速度和加速度区间的数量与边界的划分方案。考虑道路坡度的影响,进行实际道路试验数据筛选,并用于计算不同行 驶特征区间内的燃油消耗量平均值。结合中国货车行驶工况在不同行驶特征区间内的累计行驶里程,计算能耗评价结 果。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开展了 3次底盘测功机试验和 2次实际道路行驶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能耗评价方 法能提高重型载货汽车实际道路能耗评价结果的复现性。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某混合动力客车的多种工作模式和循环工况的统计特性的基础上,给出最大能耗节约率计算方法.通过建立等效燃料消耗率的概念,详细分析各典型工况对该车燃料经济性的贡献率.最后提出混合动力城市客车控制策略制定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罗辑 《汽车技术》1995,(1):19-23
将CA1046L载货汽车与某装用492系列发动机的国产同吨位的轻型车进行了对比试验,发现CA1046L载货汽车存在整车油耗较高的缺点。分析了其油耗较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对各项改进措施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降低高速公路货车不规范过秤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分析了货车不规范过秤的方式,并对货车不规范过秤行为进行力学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货车大量实地模拟试验,提出了质量恢复方法和数学模型,研发出了一套质量恢复应用程序,并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进行了实际应用验证。结果表明:该数学计算模型质量恢复效果显著,质量恢复方法可行,平均每辆货车恢复质量为1 283 kg,明显提高了高速公路动态称重设备防止跳秤和冲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中重型货车是温室气体及污染物排放的主要贡献者,加快以柴油为主的中重型货车向电动化转型十分迫切,纯电动与燃料电池是当下最受重视的两条技术路线。纯电动路线在十多年的中短途运输和公共领域中的发展被证明是成功的;燃料电池路线在能量补给、能量密度等方面的优势比纯电动路线更适宜于长途重型货车的应用,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然而,以柴油牵引汽车为例,车辆可通过采用大油箱轻松达到 3 000 km的续驶里程,而当前的燃料电池牵引汽车的续驶里程正努力向500 km迈进,远不能与柴油汽车相比较。鉴于此,基于客户需求视角考虑,当下燃料电池重型货 车整车开发的主要矛盾,是过低的车载储氢量带来的续驶里程过低问题,这主要是由氢过低的体积存储密度决定的。提高燃料电池堆和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虽然有助于提升续驶里程,但其前提是关键材料的技术突破。在当前整车开发中,最大限度地提升车载储氢量,降低辅助系统能耗,提高机械传动与电力电子系统效率,降低车辆行驶消耗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重点介绍在提升车载储氢量和降低车辆空气阻力系数方面的措施,以及对提升续驶里程的影响。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愿景,能够实现燃料电池重型货车到2030年达到800 km的续驶里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交通是能源消纳的重要领域,其对社会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在陆路交通方面,轨道交通和小型客运车辆的电气化发展方向相对清晰,而公路货运尚无明确的技术路线。为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在交通领域中的使用,发展并推广电气化公路技术,对重载卡车的蓄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3种电气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卡车负载的特点,对不同电气化方案进行评估。研究融合新能源发电及并网、混合动力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的电气化公路技术,从车辆动力技术、供电线路、受电弓与计费、新能源并网、编组智能驾驶运行5个方面对电气化公路方案进行介绍,可以实现公路货运系统的绿色、安全、高效运行。以10公里线路电气化为例,进行规划和成本估算,构建单车和区域(或路段)电气化的运营成本计算模型,基于燃油消耗和阻力分析2种方法进行计算。对车辆购置及改装、基础设施建设、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环保效益等4个方面进行技术分析与成本测算。从供能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和推广路线3个角度对电气化公路技术的未来推广进行论证展望。研究结果表明:电气化公路技术的应用与规模化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与环境收益,其中的混合动力方案与架空线输电方案为面对未来可能的储能技术变革与无线输电普及打下重要的基础,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重载货车实现智能驾驶的重要步骤;与燃油驱动相比,电驱动百公里成本减少96元,单一重卡年运营成本减少18.8万元,百公里污染物(如:碳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均减少5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