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们曾报道过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后病理生理过程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雌鼠在结扎冠状动脉后的死亡率较低,心肌梗塞(MI)后左室心肌收缩性能(LVMC)恢复较快,未梗塞区心肌肥大的建立也较早。为了探讨这种性别差异的发生机制及其与性腺的关系,我们进一步观察了摘除性成熟后但未交配过的大鼠性腺对上述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在开展实验性研究,复制疾病模型时,选择动物应考虑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代谢愈接近人愈好;其次是动物来源要广。对于循环系生理、病理及临床研究,实验动物冠状动脉的解剖知识是需要的。本文介绍和探讨常用的哺乳类实验动物狗、兔、猫、鼠、猴等的冠状动脉解剖特点及实验性心肌梗塞心肌内血管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心病与性激素的关系十分密切,性激素对心脏功能的调控作用是通过其受体而实现的.但对心脏性激素受体的分布、变化的研究报道尚较少见.我们采用免疫胶体金银染色(IGSS)法及图象分析(TAS)法,对大鼠心肌梗塞(MI)后心肌雌激素受体的分布和变化进行了观察。实验选用健康、成年、雌性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假手术、心肌梗塞及心肌梗塞+雌二醇4组.心肌梗塞动物模型按我室已报道的方法复制。术后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4.
<正>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动物实验证明,大鼠实验性心肌梗塞(MI)后,雄鼠血浆睾酮明显降低,雌二醇/睾酮(E_2/T)比值升高,雌鼠血浆睾酮升高,(E_2/T)比值降低;造成MI大鼠高性激素血症后,高睾酮血症与左室舒缩性能呈正相关,而高雌激素血症则与其呈负相关。提示,睾酮对MI大鼠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硒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受到重视,研究日广,目前亚硒酸钠已用于临床治疗心绞痛及动物实验性心肌梗塞(MI)的研究。但亚硒酸钠对大鼠等小动物血液动力学及左室功能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由于大鼠是心血管系统生理、病理生理及其是MI研究的常用动物,与大动物相比,大鼠在心肌收缩蛋白酶活性、对MI耐受性及MI后恢复过程诸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故探讨不同剂量亚硒酸钠对正常大鼠血液动力学及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实验性心肌梗塞(MI)大鼠模型。动态观察了肌注睾酮对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MI后1d,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之后,随梗塞时间的延长,Ca~(2+)—ATP酶活性逐渐降低;肌注睾酮可明显增加MI大鼠心肌线粒体Ca~(2+)—ATP酶的活性(P<0.05),防止或延缓MI后非梗塞区心肌线粒体Ca~(2+)—ATP酶活性的过度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大白鼠实验性心肌梗塞模型研究的进展,评价和总结了本模型的一些重要特点。由于对梗塞后的病理形态及病理生理改变已有较深入地研究,限制梗塞范围予预措施的研究也取得相当的成果,致使本模型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正> 自从Kurien等在1966年报告急性心肌梗塞后血清中游离脂肪酸明显升高,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以来,引起许多学者广泛的注意和争论。解决本课题不但对心肌梗塞的发展和梗塞后合并症的发生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防治心肌梗塞及其合并症也有现实意义。国外曾用硒制剂治疗冠心病。国内迄今未见报导。我国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地区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正> 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病人的重要死亡原因。建立动模型、开展梗塞后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历来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本项课题拟就家兔梗塞后心律失常的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年来冠心病病理生理的性别差异得到广泛研究,取得不少进展。大量的实验资料(1—5)表明:心脏是雌、雄激素的靶器官,一些大血管壁上均存在着雌、雄激素受体;性激素是心血管系统的一种重要调节激素,性激素缺乏使大鼠心脏肌球蛋白C_(?)~(2+)—AT P酶活性降低,肌球蛋白优势型同功酶由活性较高的V_1转为活性低的V_3,同时心功能降低,用相应性激素替代则可矫正之。但心肌梗塞(MI)前后血浆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对正常及实验性MI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尚罕见专题报道。为此,本实验通过摘除睾丸,摘除睾丸后用丙酸睾丸Ⅰ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对心肌梗塞后左心室顺应性的改变研究较多。本文介绍了顺应性研究方法的详细情况;介绍了常用指标的推算及意义;综述了心肌梗塞后左室顺应性的实验、临床研究的重要发现,说明了顺应性改变的重要意义及这一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 近年来对心肌梗塞(MI)的形态学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区伸展(InfarctExpansion,IE)是MI急性期梗塞心室的一个重要形态改变,其特征是在被动牵张下,梗死心壁变薄和伸展,致梗死区所占的心室表面积增大,而梗死心肌量并没有增加。这种形态改变的病理生理意义,尤其是对心功能的影响尚少见研究报导。有作者发现,急性MI病人在发生IE后临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心肌梗塞(MI)后血浆性激素变化的方式和机理,本实验用放免法观察了MI前后不同时点的血浆性激素和皮质醇(CS)的演变。发现MI后急性期血浆睾酮(T)显著下阶(P<0.01),雌二醇(E_2)轻度下降;恢复期血浆T和E_2都恢复;MI后血浆CS明显增高(P<0.05),与血浆T呈相反变化;用T治疗的MI大鼠血浆CS无显著变化(P>0.05)。提示:MI后血浆性激素变化的重要原因是MI所致的应激反应,高浓度T可抑制MI后血浆CS的过度升高。  相似文献   

14.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Pectoris,SAP)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laInfarctlon,AMI)间的一组心肌缺血症侯群。通常包括以下四种类型:①新近发生的心绞痛:指最近1~2月内发生的心绞痛。②增剧型心绞痛:指最近l~2月内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率增加,发作时间延长,程度加重。③静息心绞痛:指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时,与劳累无关(变异性心绞痛是静息心绞痛的一种特殊类型)。④心肌梗塞后心绞痛:指心肌梗塞后1个月内又有心绞痛出现。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发展为心肌梗塞,因此…  相似文献   

15.
<正> 对于人类冠心病发病率及病理生理过程的性别差异,传统地归因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但近年来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高;长期应用雌激素的男性,冠心病发病率亦显著增高;有心肌梗塞(MI)病史的男、女患者接受雌激素治疗后,MI的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升高;一些青年男性仅因高雌激素血症而发  相似文献   

16.
<正> 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是增加心功能的一种非特异性的重要代偿机制,为MI后一种有益的反应。但受MI范围的影响,肥大有一定限度。研究MI后心肌肥大过程,对认识MI后的心功能代偿和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临床意义。近几年来,对于MI后心肌肥大的结构特点以及MI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心肌梗塞(MI)后心肌肥大早期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和同功酶的变化及其意义,本文用大鼠MI模型,于术后第9天和第21天分别测定了非梗塞心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同功酶分布及心肌细胞直径。结果表明,MI后第9天,在心肌细胞直径增大的同时,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同功酶V_1含量下降。至MI后第21天,上述这种变化更加明显。结果提示:MI早期随着非梗塞心肌肥大的建立,肌球蛋白ATP酶活性及其同功酶分布也发生了适应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介绍关于心肌梗塞时植物神经系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心肌梗塞时交感一儿茶酚胺活性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也同时提高。前者可使梗塞范围扩大,心室功能下降加剧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而后者对心肌梗塞具有保护作用。文中详细叙述上述作用的病理生理机制,并联系说明临床使用β阻滞剂及阿托品的原理及其原则。此外,心室壁感受器反射是心肌梗塞发生时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降雨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分析,综合评判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径流变化的影响程度。以1956—2000年为基准期、2001-2010年为影响期,分析影响期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沁河流域径流的影响。沁河2001—2010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10.73亿m~3,较1956—2000年均值13.39亿m~3减少了2.66亿m~3(减少19.9%)。天然径流量的减少主要受到降雨变化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沁河流域2001—2010年河川径流量减少,降雨变化作用占19.2%,人类活动影响占80.8%。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大白鼠左冠状动脉根部结扎后三天时梗塞范围与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测定的结果,以及大白鼠心肌梗塞模型的形态、机能特点。在这一模型中,室中隔及绝大多数剃头肌都不发生坏死,而左室上2/5与下3/5交界部位所取切片中的梗塞面积最能代表整个左室的平均梗塞范围。心肌梗塞后三天时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