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减少左转公交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提高通行效率,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VBAL)控制方法.提出VBAL的渠化模型及主预信号控制模型,利用车辆累积曲线图示法以现状的单左转(SLTL)方案为基准,将VBAL方案与双左转(DLTL)方案比较;建立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延误变化量的计算模型,并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VBAL 方案能够在有效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最后,实例分析证明了VBAL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左转公交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提高通行效率,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公交预信号的可变公交车道(VBAL)控制方法.提出VBAL的渠化模型及主预信号控制模型,利用车辆累积曲线图示法以现状的单左转(SLTL)方案为基准,将VBAL方案与双左转(DLTL)方案比较;建立左转公交和直行车辆延误变化量的计算模型,并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VBAL 方案能够在有效降低左转公交延误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直行车辆延误的增加.最后,实例分析证明了VBAL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左转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置是实施交叉口公交优先的有效措施之一.合理设置左转公交专用进口道,使之与路段公交专用道相协调,必将大大减小公交运营中的整体延误和出行者的人均延误.本文主要研究在路段已设置公交专用道的条件下,在信号交叉口处左转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置方法及适应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左转公交专用进口道的设置条件.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交通饱和度的增加,城市所面临的交通压力越来越大.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将有利于缓解我国城市交通所面临的压力.公交专用道是实施路段公交优先通行的有效技术措施,临时性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专用道新的设置方式,在保证公交优先的前提下,允许社会车辆在无公交情况下使用此车道.文中首先介绍了临时性公交专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公交专用道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但在不同路段、时段及区域的实际运行中仍存在道路资源浪费的现象。通过实例分析,计算公交专用道和其他车道的饱和度,确定服务水平,提出优化策略,提高车道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交叉口出口道时空资源利用不高的问题,以进口道公交左转优先为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现有道路条件下的逆向可变车道及左转公交专用道设置方法从而实现了公交车辆的左转优先。分析了上述两种车道交叉口需满足的实施条件,并对车道进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信号控制方法,最后结合设计案例,利用VISSIM软件对比分析了逆向可变车道设置前后交叉口的运行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设置后的管理方法能有效地降低本进口左转公交的车均延误及提高其通行量,且不影响交叉口其他方向车辆的正常通行,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为实现公交左转优先和减少出口道资源浪费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长云 《城市交通》2005,3(3):78-78
美国 公交车道:在城市街道上或主干路上预留只供公交巴士或主要供公交巴士使用的车道。  相似文献   

8.
为解析城市路段的复杂换道特征,从城市路段多向输入、多向输出、短距离等典型特征入手,分析由于交通规则和路由选择引起的确定性城市路段转向换道行为。通过对城市路段典型渠化方式的理论建模,建立城市路段转向换道流量及转向换道率的理论计算方法。计算分析多向输入和多向输出对城市路段转向换道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路段入口输入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路段出口左转和右转流量比例增加、直行比例减少,路段转向换道流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着出口左转和右转车道数增加、直行车道数减少,转向换道流量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早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国家,不是人们想象的美、日、英及欧洲等发达国家,而是巴西的库里提巴(音译)。上世纪70年代初,库里提巴为日益拥堵的交通而一筹莫展,于是大力发展公交专用车道,以缓解交通压力。之后,英、美国家相继效仿,均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设立公交专用道。其中尤以美国为最,美国不仅在单向三车道上设立公交专用道,  相似文献   

10.
上海道路资源紧张,道路交通拥塞,再辟出公交专用车道,这是否有必要,是否划得来?  相似文献   

11.
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公交专用车道是公交优先通行的重要手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的道路和交通条件是必须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究信号交叉口左转车道外置的适用条件,开展影响因素仿真研究.借助Vissim软件,构建了不同几何条件的交叉口仿真模型.通过输入不同的交通量与交通组成参数并进行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左转车道内置与外置的延误指标.得到了不同的进口道车道数、交织段长度、直行车辆数、外侧车道左转车辆数与左转大车率等因素对左转车道内外置延误的定量影响关系.针对两个城市的四个交叉口开展了道路交通调查与仿真实验,定量分析了在这些交叉口左转车道外置的延误降低效果.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外侧车道左转车辆数或左转大车率越大、直行车辆数越多、交织段长度越短,左转车道外置的延误降低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市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模不断扩大,取得了良好的交通效益。公交专用道是公交优先的直接体现和重要标志,但是切实地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需要从系统的角度对公交专用道系统进行全面综合的规划、设计和管理。系统性的公交专用道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体现公交优先。  相似文献   

14.
公交停靠站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车辆运行速度较快的主干路路段.以直线式、左侧港湾式、右侧港湾式停靠站为对象,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构建影响率计算模型,研究和对比分析公交车辆进出不同型式停靠站时对主干路路段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表现为减速跟驰、减速通过、停车等待、变换车道、借道通过 5种,以减速跟驰和变换车道为主;直线式停靠站对交通运行总影响最大;公交车辆在直线式停靠站静止停靠时影响最大,在港湾式停靠站加速出站时影响最大,且其在左侧港湾式停靠站处的停车不规范,易导致社会车辆的借道通过行为;受影响的社会车辆行为发生位置的分布亦区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张弛 《交通与运输》2012,28(5):16-18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拥有世界闻名的快速公交系统(Transitway),线路全程长60公里。其中,26公里为公交专用道路,其他路段为预留在高速公路或干道上的公交车道。整个系统由两种干线运送模式组成:一种是常规线路公交车,部分使用专用公交车道;另一种是针对个别社区开设的高峰小时快车。一、快速公交专用道设计城市中心区的公交专用道和连接郊区与市区的公交专用路采用了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为缓解交通拥堵,我国大力提倡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通过对公交混行车道、外侧式公交专用道和中央公交专用道3种公交车道优缺点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影响因素.结合深圳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案例,从高峰小时公交车流量、客运需求和道路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各种公交专用道设置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连续流交叉口作为一种新型交叉口,又被称为CFI(Continuous Flow Intersection),通过将左转提前至对向直行的外侧,在主交叉口上游构建分交叉口,协调信号控制,从而实现左转与直行同时通过主交叉口,减少主交叉口处左转与直行的冲突点,缩短主交叉口处的信号相位。针对连续流交叉口,以左转储存车道长度为研究对象,基于排队论和交通流理论,分别将左转流量、信号周期作为变量,建立专用相位下左转储存车道长度的计算模型,探讨左转储存车道长度与左转流量及信号周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建设公交专用车道、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也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措施。尽管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建设里程不断增加,但是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未来公交专用车道的选线、建设难度也不断增加。对上海市公交专用车道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其发展困境,进而以提高公共汽车运行效果和服务水平为核心,提出公交专用车道的四大选线原则:以客流需求为根本、突破既有道路条件限制、网络化与局部节点兼顾、近期建设优先选择无轨道交通服务的客流通道。最后,提出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条件标准,以及以系统化、精细化为核心的保障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包含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城市单向双车道路段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相关交通特性的基础上,对路段元胞自动机模型做出改进,建立反映真实交通流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型可以得出公交车道路占有率与路段交通流量和车辆平均速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公交专用车道是当前解决城市交通堵塞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通过对公交专用车道设立前后的道路交通状况的效益分析,提出一套求解和比较前后效益改善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