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舰船通信过程中对信号源进行通信定位,能够准确捕捉舰船所在位置。传统远程通信信号的定位算法无法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同时舰船运行速率会影响通信定位质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舰船远程通信信号的定位算法。在传统信号定位算法基础上进行加权处理,优化测距误差自校正流程,降低行速率对通讯定位的影响,增设自校正定位计算,加强定位计算质量。实验数据表明,提出的通信信号定位算法能够对舰船进行高精度的信号定位。  相似文献   

2.
在白昼测天定位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观测时机的问题。本文以天体周日视运动和测天定位的有利条件依据,具体分析了几种情况下测天定位的观测时机,得出了观测的模式和确定测时机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3.
F湖单水听器宽带匹配场定位的快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单个水听器对宽带水下声源进行匹配场定位的快速实现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频域相关的匹配场定位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对方法实现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然后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定位仿真,对定位性能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F湖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节点定位对于船舶传感器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没有节点位置的信息是无用的,经典的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DV-hop算法存在定位误差大、速度慢等问题。为了提高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结果,设计了改进DV-hop算法的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首先对当前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引起DV-hop算法定位误差大、速度慢的原因,然后采用传感器网络发射信号强度得到节点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采用DV-hop算法进行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最后进行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克服了当前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误差大的缺陷,其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精度不仅明显高于DV-hop算法,而且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所耗费的时间更少,获得了整体效果更佳的船舶传感器网络节点结果。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全站仪的边交会定位法、角交会定位法、边角交会定位法和极坐标定位法的理论及方法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沉管隧道近岸管节水下施工定位的最优测量塔全站仪定位法以及适合工程应用的最优参数。实际工程也检验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水下沉船定位的精确性,使得海上沉船的搜救工作能够更顺利的进行,本文研究沉船定位相关的系统问题。本研究采取超短基线定位系统,并对其相关系统的部件和功能进行阐述,重点研究机器人(ROV)和超短基线系统的关联系统,分析沉船信息采集系统、数据传输处理系统、数据校正系统等。最后推导出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研究结果表明,该定位系统不仅能够提高水下沉船定位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降低潜水员水下作业危险性以及提高沉船搜救成功率,更为水下沉船定位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舰船执行航行任务时,网络会出现局部网络、全局网络被入侵数据干扰的情况。传统的入侵数据定位方法,只能按照入侵数据属性,进行单向入侵数据定位,导致定位结果遗漏部分入侵数据,因此需要优化舰船网络入侵数据高效定位方法。该方法根据建立的定位模型,对网络入侵数据进行全局性定位;通过优化入侵数据定位规则,剥离定位范围内的其他数据;双向定位入侵数据、维护入侵数据后继节点,实现对舰船网络入侵数据的定位优化。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可以完全定位4种不同的入侵数据,而传统定位方法遗漏前3组部分入侵数据的情况下,还完全遗漏了最后一组单一性质的网络入侵数据。  相似文献   

8.
文章将引航工作实践中的体会总结出导标定位、坐标定位和仪器定位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针对秦港煤三期1号定位车、2号定位车摆动大的问题进行振动测试,通过频谱分析发现定位车振动过大的问题主要由驱动设备的故障造成。分析了造成驱动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阐述了冲击能量产生机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传统船舶动力定位控制算法,在动力输出参量耦合情况下,存在动力阈值系数定位误差过大的问题。导致后续控制变量周期变化不稳定,无法准确控制船舶全局动力输出。为了解决上述动力定位控制问题,提出模糊控制方法的水面船舶动力定位控制。基于模糊控制方法的广域性,对动力控制参量进行模型计算;根据模型完成对动力变量目标位置定位量的优化。最后,根据优化阈值利用模糊神经算法,完成对输出控制量策略的更新,实现提升动力定位控制精准度,减小控制误差的效果。通过与传统算法的效果对比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定位速度快、精度高、资源消耗小的特点,更适合实际船舶动力定位控制场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