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德卡尔本史密特公司(KS)是以生产活塞而闻名于世。生产的活塞直径从20—620毫米,年产量达三千万只。近些年来,他们在活塞技术方面又有新的进展,研制了一些新的活塞,其中包括增强纤维铝活塞、陶瓷活塞和组合式铝活塞;此外,在双环活塞、蝶形节油活塞和非对称活塞的技术方面,在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蝶形活塞(附图1)是最近几年在节油  相似文献   

2.
活塞材料的应用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赖华清 《上海汽车》2005,(12):33-35
文章对内燃机活塞用材料的应用及发展作了详尽的介绍,对几种活塞材料的性能、优缺点、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和叙述。分析指出,短期内铸铁和铝合金活塞仍将在内燃机活塞制造中发挥主导作用,从长期发展来看,复合材料将是内燃机材料活塞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那次试车     
2006年秋天,我参加了一家媒体举办的国产摩托车的评选活动,那次活动搞得很隆重,试车组的成员大多都是国内摩托行业的知名专家,而测试设备也非常昂贵,从各方面来看,这次活动都是严肃认真的,绝不是敷衍了事地走过场.  相似文献   

4.
<正> 一、往复式发动机的机械力学 1.筒形活塞与十字头式活塞 由图1来看,大概筒形活塞形状简单,工作原理易于理解,然而希望设计者不要忘记十字头式活塞的作用原理。 由于活塞体代替了十字头导块,则可认为活塞是一个园柱形的十字头。因此,筒形活塞润滑很重要,如设计不当,将会因活塞  相似文献   

5.
江苏金陵汽车制配厂在南京工学院协助下,从1976年起,对活塞生产作了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研究改进,并选择解放 CA10B 汽车活塞进行液态模锻工艺的系统试验。通过几年来的摸索和实践,初步掌握了一些规律,液锻活塞经台架和道路试验后,证明其机械物理性能都符合甚至超过一般重力铸造活塞的性能要求,并于1982年被江苏省评为省优质产品,现已开始批量生产。CA10B 新型活塞采用国外先进的高压挤压铸造新工艺:它是将定量的金属溶液浇入型腔挤压成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从  相似文献   

6.
<正> 在发动机部件设计中,许多重要的技术改进都是在活塞上实施的,各种改进活塞性能的措施使各制造厂形成了新的活塞设计思想。每种新设计的活塞都有助于提高发动机性能,延长寿命,降低噪音,等等。本文简述了Alpignano工厂关于活塞设计方面的最新发展。 Assymetric活塞 这种新活塞的特点是活塞裙部受推侧的椭园度与非受推侧的不同。受推侧承受了较重的负荷,因此比非受推侧产生更严重的变形。  相似文献   

7.
一、镶圈活塞的生产现状镶圈活塞的生产在欧美、日本等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然而在我国,镶圈活塞的生产技术仍然是各有关工厂相互封锁的秘密。武汉汽车配件厂是我国最早生产汽车内燃机镶圈活塞的工厂,从1976年10月开始,为杭州汽车发动机厂6130Z及其变型活塞编订并制造了第一套镶圈活塞的工艺和工装。当时,镶圈活塞的引进还未开始,在缺乏有关技术资料和设备的情况下,终于试制出第一批6130Z等镶圈活塞的初步产品,并于1980年送美国俄亥俄州展览。1979年武汉汽配厂从英国Well worthy公司引进活塞镶圈粘结技术(即阿尔芬法)和超声波检测技术,产品品种也已发展到近20个品种并进  相似文献   

8.
当前,非常多的中国家庭开始使用汽车,这无疑对于汽车维修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汽车制造中应用的大量新工艺和新技术都是汽车维修行业需要关注的问题。从实际来看,我国的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比较晚,起点比较低,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企业还存在技术短板、管理制度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维修示例     
[示例1] 故障车型:铃木AX100型故障现象:此车已行驶两万多公里,热车容易启动,但冷车难以启动。故障分析:从故障现象来看,故障原因可能是活塞、活塞环、气缸严重磨损,燃烧室密封不良引起的。冷车时,活塞、活塞环与缸体的间隙过大,不能吸入足够的混合气和有效地压缩混合气,使发动机难以启动;热车时,由于活塞的膨胀量大于缸体的膨胀量,燃烧室的密封性  相似文献   

10.
降低摩擦对于内燃机的总效率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是在汽油机还是柴油机上活塞裙部涂层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对活塞在燃烧室中工作又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需要具有更高工作能力的活塞裙部涂层,Federal-Mogul公司在其涂层系列中又开发了2种新的涂层品种。  相似文献   

11.
模具是汽车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模具工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从国内,外汽车模具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汽车模具的发展现状及先进国家相比,不仅是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在技术,管理,行业结构,专业人才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应从各方面努力,加快我国汽车模具行业的发展,以满足汽车工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2.
活塞是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机则被称为汽车的心脏,活塞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汽配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由于汽配业市场需求大幅上涨,所以活塞的需求量也同步增长.目前,国外活塞厂家纷纷到国内开拓市场,国内专业活塞厂也陆续兴建、扩建和更新改造.笔者认为,要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加快发展国内活塞行业,亟需破解5大难题.  相似文献   

13.
正从目前来看,汽车后市场还不是一个技术驱动为主导的行业。我们常常在思考,对于一个大型的汽车后市场项目,其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通常,汽车后市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因素有产品、技术、供应链、人才及战略等。但从产品方面来看,汽车后市场企业不是一个产品驱动型的企业,整个产品的交付过程中,部分是人的服务,这就很难做到差异化领先;从技术方面来看,在电商企业已经非常成熟的前提下,技术并不是门槛,而且修车时更换一件新的配件成本越来越低,技术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从供应链方面来看,只要有采购量,企业的角色始终是甲方,但有主动权有采购权并不能影响整个产业链,也解决不了这个行业的本质;从人才方面来看,人才十分稀缺,如何将人才协调起来发挥倍增效能是十分重要的,但把一切问题归结到人才,未免太过投机;从战略方面来看,战略决定应该做什么事,怎样做正确的事,这个技能决定企业生死,而如何把正确的事情做出来的这个能力叫运营,因此它才是汽车后市场项目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燃料经济性和废气排放的角度认为,目前的重力铸造铝合金活塞工艺在燃燃室、活塞销座和顶环位置三个潜在方面,其改进正在达到极限。 目前,有一种大量生产的重型柴油机活塞采用了挤压铸造技术。这种技术特别是当与陶瓷纤维相结合时,能使铝合金活塞获得极佳强度特性。本文研究挤压铸造技术在活塞上述三方面的应用,根据发动机试验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几个新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代洪 《上海汽车》2005,(10):33-35
文章主要从降低活塞压缩高度、增加连杆尺寸;降低活塞压缩高度、采用快速燃烧技术;加长曲柄、提高压缩比等方面增大活塞冲程,提高发动机耐久性。  相似文献   

16.
从材料看,活塞可分为铸铁件、锻钢件、铸钢件和铝合金件等。从种类看,可分为柴油机活塞、汽油机活塞和通用型活塞等。汽车行业的发展变化,对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及可靠性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保证活塞的耐热性、耐磨性、平稳的导向性、良好的密封性,减少发动机的摩擦功损失,降低油耗、噪声和排放,活塞业经过广泛的技术提升,已把活塞发展成为集轻质高强度新材料、异型外圆复合型面、异型销孔等多项新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在内燃机市场需求发生明显变化的环境下,却能够"活"而不"塞",以越来越成熟的产品、市场、规模、技术,成为支持、助推内燃机行业健康前  相似文献   

17.
余振清 《汽车情报》2006,(17):16-23
2006年,客车行业有一个不错的开局,从曲线走势来看,虽然大致与历史规律相同,但和上年同期相比,每一个月的销售数量都高出不少,前4个月,两条曲线没有重合交叉之处,这是市场需求的增长带动了行业销量的增长。从整体上来看,客车行业有两喜两忧,销量增长、销售收入增长可称为两喜,而企业的利润状况不佳和应收账款的增长则是两忧。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汽车行业的蓬勃上升态势带动了整个汽车相关产业的发展,其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已经超越了过去30年。从技术层面来看,新能源、智能化、自动驾驶、共享出行,都是未来行业发展的热点。预计未来将是以自动驾驶为核心、以共享出行为主要商业模式、以纯电动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目前,新能源车的发展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关企业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等方面也都全力以赴。无人驾驶技术方面,科技公司、供应商、整  相似文献   

19.
为了响应国家以水代油的号召,适应发动机铝活塞机械加工生产的需要.武汉汽车配件厂和湖北油泵油嘴厂切削液分厂共同研制了铝活塞用水基切削液.从1985年3月开始,EB-Ⅱ型铝活塞机加工用切剥液,经过三年来的工艺实践,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该产品取代了原活塞行业机械加工各工序种类繁多的切剥液(浮化油、煤油、柴油、机油),变为统一的  相似文献   

20.
轿车柴油机的一些重要的质量指标如功率、扭矩、油耗、排放和舒适性等都是通过诸如喷油系统、燃烧室几何形状、充量运动以及某些情况下还有增压等部件的开发来提高的。这一过程中喷油系统的开发和匹配无论是从费用方面来看,还是从效果方面来看都是一个重点。下面从关键性的喷油参数如喷油压力、喷油曲线和效率方面阐明泵喷嘴喷油技术未来优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