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根据提请审议的《广东省公路条例(修订草案修改稿)》,公路收费的期限问题有了明确规定:公路收费期限届满,必须终止收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现行收费方式及计重收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收费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7月21日,交通运输部向社会公布了《收费公路管理条例》修订稿。修订稿确立了"收费"与"收税"长期并行的两个公路体系发展模式,明确政府收费公路实行规范的预算管理,除收费公路权益外,所有收费公路资产均不得转让和上市交易,同时提高了收费公路设置门槛,并对收费期限做出调整。据交通运输部法制司副司长魏东介绍,在全  相似文献   

4.
介绍不停车收费系统的构成,系统特征及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5.
收费公路收费制式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收费公路的收费方式,收费标准等问题进行阐述,特别对收费标准的计算原则及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扼要地论述了老路收费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自动化收费系统在高速公路收费工作中的应用,介绍了收费系统的硬件设备及软件构成、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和系统的运行维护,并提出了自动化收费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高速公路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收费方式对高速公路通畅运营的影响逐渐突出,以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路得 《交通与运输》2008,24(2):31-31
自从1988年全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建成通车开始,中国开启了一个高速公路建设的新时代。高速公路的通行收费制度与高速公路的建设同时孕育而生,也随着高速公路的大力建设逐步延伸开来。迄今,中国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的历史已走过了20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速公路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交通量的日益增大,收费方式对高速公路通畅运营的影响逐渐突出,以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现阶段的收费方式,分析出现行收费方式的不足之处,提出新的合理的收费方式,并对如何实施新的收费方式作出了简单的论述,尽快实施收费方式的改变,使我省交通事业更快、更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联网计重收费系统技术规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的网络逐步形成已为联网收费的开通创造了实施的基本条件 ,但要切实有效地开展“一卡通”业务 ,就必须从公路网进一步完善 ,行政管理、收费技术及业务流程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详述了道路收费广场通行能力的设计计算方法,探讨了容易产生歧义理解的一些问题,并介绍了一项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交通规费管理工作的角度出发 ,针对垦区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特点 ,论述了道路稽查对交通规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性及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高速公路收费应急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飞速发展的高速公路,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现代化运输方式的快捷优势。随着高速公路的普及与延伸,呈现出“路网”的局面,许多省已经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在为人们提供出行的便利的同时,如何保证收费系统的稳定性、连续性以及提高服务水平也提到日程上来。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堵车现象是收费系统必须考虑而且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几个方面说明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管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公路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开通,为经济的腾飞疏通了经络.高速公路功能的发挥与其先进完善的收费监控系统是分不开的.高速公路的收费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收费主机、打印机、语音报价器、摄像机、监听对讲、车流计数设备、红绿灯控制器、电源保障设备.而监控主机、摄像机、电视墙、操作台、画面分割机等设备又构成一套完整的收费监控系统.因为有了完善的收费监控系统,实现了高速公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有效防止了贪占钱款现象的发生,也为打击和震慑逃费、闯关车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对“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04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张春贤部长说到“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的重要性:在政府不能保证有效投资的情况下,公路发展仍保持很大的建设规模、很快的建设速度,公路收费政策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我国收费公路主要的定价方法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