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可调涡轮增压器改善柴油机低速扭矩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考察可调涡轮增压器对柴油机低速扭矩特性的影响,将所研制的VGT-70A型转叶式可调涡轮增压器与J6110Z型柴油机匹配进行了性能试验。介绍了试验设备和试验方法。试验结果表明,VGT-70A型增压器具有在全工况范围内与柴油机良好匹配的潜力,特别是在提高低速扭矩储备方面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电动增压控制技术对使用常规的机械式涡轮增压器的电控柴油机在低速动力性方面的影响,对电动增压控制策略进行了优化研究,使用快速控制原型实现了对电动增压控制策略的开发,并与某款电动增压器匹配应用于一款8升国六电控柴油机上进行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应用了优化后的电动增压控制策略的电动增压器可以根据电控柴油机的当前运行工况,对其主增压器起到较好的自动进气补偿作用,能明显提升柴油机的低速扭矩,从而解决了柴油机瞬态急加速冒烟和低速段动力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电动增压器工作原理.确定了电动增压器与柴油机匹配准则:使柴油机最低工作转速的全负荷工况的空燃比达到23~24以上,以此来解决柴油机低速烟度过大问题.按此准则对CA6DF2-24G型柴油机匹配了电动增压器,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电动增压器使该柴油机在低速扭矩增加16.3%~29.6%的前提下,烟度降低56%;整车自由加速烟度降低67.2%.  相似文献   

4.
JK90S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所设计的JK90S转叶式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进行了涡轮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它能够有效地调节涡轮特性。进行了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与WD615柴油机的匹配试验,并将匹配结果与原机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柴油机低速动力性和部分负荷低速燃油消耗都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5.
用试验和数值分析方法,对1台商用车柴油机的增压系统进行了研究,该增压系统由1个机械式增压器和1个涡轮增压器组成。通过与涡轮增压器的组合,降低了系统中机械式增压器的机械损失。另外,发现优化的动力总成技术参数还可用于改善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同时,两级增压系统中的机械式增压器也提高了柴油机的低速扭矩。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与涡轮增压器之间的匹配影响发动机性能.本文制定了一种国六发动机增压器选型试验方法,按照动力性、边界条件、排放、经济性依次进行判断筛选增压器,当增压器不能满足优先度较高要求时,不再对该增压器进行后续比较.通过试验,从参与选型的4台增压器中选择出了最适宜发动机的增压器,满足发动机性能需求;提高了增压器选型与匹配的选优...  相似文献   

7.
面对机械设备更新的要求,基于柴油机和涡轮增压器匹配的理论,确定了匹配计算的参数和流程,并进行了相关的计算,选出了6M552C型柴油机合适的替代增压器,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所选增压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动力涡轮与曲轴之间的传动比对柴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便将带可变截面增压器(VGT)的涡轮复合系统应用于重型柴油机上。构建了一维模型,以便模拟涡轮复合增压发动机,并优化动力涡轮和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在某一台常规11 L的重型柴油机的基础上,研制了涡轮复合柴油机试验样机,并进行试验,以研究增压器开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并寻求最优控制策略。结果表明:该涡轮复合增压发动机的全工况外特性优于原机,比油耗(BSFC)平均改善3%,最大改善8%。这表明:涡轮复合增压是一项能够满足未来柴油机节能减排要求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车用柴油机高原恢复功率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详细阐述了车用柴油机采用涡轮增压器后,使其在高海拔地区行驶恢复功率的研究和试验,论述了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匹配的各种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利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是当前柴油机技术的一项发展。现将我们近年来试验研究从芬兰引进的车辆过程中,使用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几点体会简介如下: 一、废气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原理如图1,柴油机排出的废气通过排气管7  相似文献   

11.
高压共轨柴油机高海拔性能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T-Power软件建立了高压共轨柴油机工作过程模型,研究了等油量和等空燃比条件下柴油机性能随高原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等油量下,柴油机扭矩和燃油消耗率在海拔3 000 m以内中高转速范围基本保持不变;在海拔4 000 m以上标定转速下增压器超速,海拔5 000 m,900 r/min时发动机因空燃比过低而无法运行。等空燃比下,同0 m海拔相比,海拔5 000 m不同转速下发动机燃油消耗率平均增加7.2%,扭矩平均下降近40%,动力性下降严重。等油量或等空燃比方法不符合我国高原实际情况,需要建立新的柴油机性能高海拔修正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柴油机燃用F-T柴油的燃烧波动特性,在增压中冷直喷柴油机上对燃用F-T柴油和0号柴油的中高转速和负荷工况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同一工况下,与0号柴油相比,燃用F-T柴油的燃烧始点较早,燃烧压力峰值较低,压力波动幅值较小;对燃烧压力进行频谱分析可以看出,F-T柴油的燃烧压力波动一阶主频率小于0号柴油的主频率,两种燃料的一阶主频率均随转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负荷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且负荷对F-T柴油的影响较0号柴油更加显著。从燃烧振动噪声源的角度考虑,燃用F-T柴油有利于降低柴油机的燃烧噪声和缸内燃烧时的爆发冲击载荷。  相似文献   

13.
柴油机动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柴油机调速的非线性模型并进行了试验研究,以此模型为研究对象,采取了广义频率响应函数方法对柴油机系统动态过程的非线性特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转速变化范围小于100r/min时,柴油机系统表现出线性特征;在转速变化大于150r/min时,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按照欧洲排放法规ISO 8178.4规定的八工况法、五工况法分别对增压柴油机(LR4100TZ和LR4100 TZE)和自然吸气式柴油机(YTR3105)进行了排放特性的试验研究,并对增压柴油机的各工况排放特性及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压柴油机在中间转速时排放工况分担率较高,自然吸气式柴油机排放工况分担率集中在中、低负荷,而高负荷排放较低,增压柴油机采用电控喷油可进一步降低NOx排放和燃油消耗率。  相似文献   

15.
随车乳化器在N485Q柴油机上节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乳化柴油的节能机理,指出柴油机燃用不稳定乳化油的可能性;根据不稳定乳化油的特性,以N485Q柴油机为研究对象,设计了4种不同结构的随车乳化器(该乳化器不必添加乳化剂,能耗小,能将柴油边乳化边燃烧);通过各种不同配比乳化油的稳定特性试验,确定了在N485Q柴油机上使用的最佳随车乳化器。最后考察N485Q柴油机在原机结构参数、最佳随车乳化器条件下,最大转矩转速(1 800 r/min)和最大功率转速(2 300 r/min)处燃用不同油水配比乳化油时的节能效果,获得乳化油的最佳油水配比。  相似文献   

16.
可变喷嘴增压器与增压柴油机的匹配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CA498Z柴油机上进行了可变喷嘴增压器(VNT)的匹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VNT可以在发动机的整个转速范围内和CA498Z柴油机实现良好的匹配。VNT显著提高了发动机外特性的低速转矩,降低了外特性的排气烟度。扩大了该柴油机低油耗区的转速范围,改善了整机的燃油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大功率柴油机相继增压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功率柴油机不断向高增压、高功率密度、宽转速范围以及低排放的方向发展,发动机与增压系统的匹配矛盾愈发突出,特别是在低速低负荷的工况范围内。而相继增压技术可使增压系统与发动机在较宽泛的运行范围内达到良好的匹配,被认为是改善高增压柴油机性能的最成熟的技术措施。因此,重点阐述了相继增压技术的工作原理、国内外的应用情况以及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国内轻型车用柴油机技术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实现产业升级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我国轻型车用柴油机产品技术现状,典型产品的性能指标和技术特点,阐述了国内轻型柴油机新产品开发的3种模式和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指出随着我国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要加快轻型车用柴油机的产业调整,推进行业技术升级,促进行业整合和技术进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VNT增压柴油机与整车速度瞬态响应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装有可变喷嘴涡轮增压器(VNT)的柴油机客车在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上的起动、起步加速、换挡加速及减速等变工况下瞬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对VNT的瞬时转速、发动机转速、汽车速度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起动时,VNT转速滞后于发动机的转速;起步加速工况,VNT转速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瞬态响应快;换挡加速工况,VNT的转速随发动机转速增加而增加;减速工况,发动机转速下降,VNT转速呈现下降趋势。VNT的有效调节,控制了涡轮不超速,可以改善涡轮增压柴油机的瞬态特性,有利于整车变工况行驶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进气预热对柴油机起动过程动力性能影响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改善某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自行设计了柴油机进气火焰预热系统。利用基于时间的瞬时数据采集系统,测量了瞬时转速和缸内燃烧压力的变化规律,对不进气预热和进气预热条件下柴油机的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进气预热系统后,进气温度升高了18.5℃,柴油机起动过程中转速升高率增大,起动时间明显缩短;输出扭矩增大且波动明显减小;各个循环的最大燃烧压力升高且波动减小,燃油的着火滞燃期明显缩短,其着火过程中发生后燃、循环失火的概率明显减小,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极大地改善了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