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明确路面平整度对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测试的静态影响机理,减小工程应用中的误差,针对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在忽略仪器测量基准平面偏差的前提下,参考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路面平整度“最大间隙”的要求,分析路面平整度影响下的现场测试几何条件,提出逆反射标线板设计方案及其参考值赋值方法,开展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的测量偏差试验。在逆反射标线板参考值赋值过程中发现,反射照度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降低,同逆反射亮度系数随入射角变化产生的变化趋势呈非线性关系。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和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无法识别入射角产生的偏差,仅通过测得的反射信号强度计算得到逆反射亮度系数,因此其变化趋势和反射照度随入射角变化的趋势相近。入射角偏差对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测量结果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22为4.8%,对开放光路的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测量结果引入的相对不确定度ur12为7.4%。研究结果表明:入射角偏差对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的现场测量结果影响较大,在现场测量时应注意调整仪器的放置位置;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较手持式逆反射测量仪抗干扰的能力更强,在路面平整度较差的路段选用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并进行数据修正能够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度;建议车载式逆反射测量仪选取9 m内最大高程差不超过7 mm的路段进行现场自校准。  相似文献   

2.
道路交通标线的逆反射亮度系数测量是保证道路交通标线可视性、进一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环节,为验证车载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测量逆反射亮度系数的可靠性,对比手持式逆反射标线测量仪与车载式标线测量仪的适用性,使用便携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与车载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分别进行试验,采集某道路的标线逆反射亮度系数。对比测量试验数据发现,两设备各测点的数据基本吻合,车载式道路交通标线逆反射测量仪在稳定性和测量精度方面都已达到试验要求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文章全面分析了影响逆反射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因素,依据国家计量标准JJF1059对标准逆反射测量系统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了应用说明。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缺少激光断面仪的计量检定方法,且传统比对试验方法可靠性低的情况,基于激光断面仪的工作原理,分解国际平整度指数的计算过程,在数据试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在同一试验平台道路条件下,应用模块化高程变换技术,通过不同位置点高程的有序变化实现了检定激光断面仪动态特性所需要的不同路面平整度试验条件,消除了道路环境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借助高精度水准仪和激光测距仪的溯源途径解决了国际平整度指数溯源的要求。所建计量标准试验道路提供的检验量值重复性达到了设计要求,经过半年时间的稳定性考核,量值稳定可靠,不确定度分析结果证明整套检定装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1%。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砂浆渗透仪的原理结构和总结建设工程标准对砂浆渗透试验要求的基础上,列出了砂浆渗透仪的外观与结构、系统通畅性与密封性、各项压力误差,以及套模尺寸等各项计量性能要求。针对砂浆渗透仪的各项计量性能提出了相应的校准方法,通过校准试验验证了校准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压力误差和尺寸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为砂浆渗透仪的计量校准提供了一个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逆反射相关术语定义和测试系统的分析研究和不同旋转角下反光膜光度性能的测试计算,认为旋转角是逆反射测试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对逆反射材料测试的影响十分显著.在逆反射材料测试中引入旋转角,将规范和完善逆反射测试方法,消除因材料方向性而造成的光度性能测量误差,指导对反光膜等逆反射材料的质量评价和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7.
道路交通标志逆反射性能与夜间视认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规范和引导道路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提高道路交通标志的夜间视认效果,对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等级、类别、结构、光度性能、色度性能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研究交通标志的逆反射性能及与夜间视认性的关系。通过对国内交通标志及其逆反射材料的使用现状分析,认为夜间视认性与逆反射性能的关系较为复杂,应针对逆反射材料的类别、结构,以及在交通标志中的搭配使用等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用于修订现行交通标志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相似文献   

8.
初始工作能力是汽油车用炭罐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它表征的是炭罐对燃油箱溢出的碳氢化合物蒸气的吸附能力,以控制汽车的蒸发污染物排放,避免对环境产生损害。按照HJ/T390-2007《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汽油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控制系统(装置)》规定,可使用汽油或丁烷进行试验,文章应用丁烷法进行试验,对测量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阐述了炭罐初始工作能力的测量方法及所用仪器设备,建立了数学模型,并且分析了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评定了各分量引入的不确定度,最终得到炭罐初始工作能力测量的扩展不确定度及相对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9.
以相关规范规定的共平面几何法为标准方法,由多家检测机构同期使用相对测量法和共平面几何法采集交通标志反光膜样品的逆反射系数,通过"成对观测值情形下两个均值的比较"分析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检测结果,验证相对测量法检测交通标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数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尽管期间核查并不能替代试验检测设备量值溯源的计量检定或校准作用,但通过稳定性评价可以确认设备的可靠程度,同时亦可减少因设备缘故造成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鉴于公路领域试验检测设备多用于外场较严酷环境,除了正常周期的检定/校准外,实施必要的期间核查尤显重要,每个试验检测机构应当结合自身情况,编制适宜的核查规程。为此,研究制定具有指导性的设备期间核查通用规则,明确其内容要义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交通安全设施被广泛应用。轮廓标做为交通安全设施之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技术和计量检测技术的研究成为新的热点。本文研究轮廓标相关工作原理、重要性能的检测技术和相关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提出轮廓标计量检测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为后续的计量检定规程制定提出前瞻性建议,从而进一步确保检测所获得值准确、可靠、统一,为高速公路建设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2.
标准贯入法在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小兵  冯健 《隧道建设》2009,29(2):181-184
介绍标准贯入法检测喷射混凝土早期强度的必要性及检测原理。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总结标准贯入法的应用方法,阐述标准贯入法回归曲线的建立过程,结合在工程现场的应用情况分析影响标准贯入法的因素。通过在工程中的实际运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车轮定位参数动态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提出了基于改进的BP神经网络的车轮定位参数动态测量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将车辆前进时的侧滑量作为已训练好改进BP神经网络的输入,根据网络的输出值可以有效地识别出车辆行驶时的车轮外倾角与前束值,从而实现在侧滑试验台上对车轮外倾角和前束值的测定,并依据测定结果有效地指导检修人员进行车轮外倾角与前束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采用GPS设备对西安城市公交典型线路的运行工况进行实测,分别运用瞬态转模态方法和多目标优化法构建出城市客车模态工况。以8个特征参数相对误差为标准,对两种方法的精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完成工况构建,其中多目标优化法精度最高,瞬态转模态方法简单快捷,从而为工况构建方法的选取提供了思路和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5.
首先根据标准QC/T533-1999试验方法及QC/T534-1999评价指标,试验样件要求重复测量三次8种负荷工况下,驱动桥桥壳的变形量,以满载轴荷时的每米轮距的最大变形量作为合格与否的评价指标。在确定数学模型后,其不确定度来源初步估计有测量的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百分表的标准不确定度、设备载荷传感器的不确定度间接引起的位移不确定度。通过分项计算再合成后,从结果可以得出,经过标定校准的设备及测量仪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几乎可以忽略,不确定度的大部分因素主要还是由人员重复测量引入。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测量生产实际情况 ,介绍了充分利用全站仪的数据采集功能 ,利用全站仪外业接坐标 ,并现场编码 ,内业数据处理后 ,在AutoCAD中用程序直接成图的方法。并对该测量方法的设计思想和系统的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核安全级柴油发电机组的抗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抗震试验,测定安全级设备的自振频率、振型、阻尼等振动参数和地震反应,考核设备的刚度(变形)、强度和位移,验证设备在地震载荷的作用下能否正常工作,保持其完整性和可运行性,以履行其安全功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沥青老化及再生机理,分析了再生剂掺量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根据工程经验及室内试验,提出了就地热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基于性能设计方法,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最佳再生剂掺量分析,进行了就地热再生混合料设计和性能验证方法的研究。实际应用表明:基于性能设计法设计的就地热再生路面具有较好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