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高速公路填方边坡路段中,遇到软土路基时,为提高路基边坡的稳定性,避免产生不均匀沉降等不良地质现象,一般采用换土填石、CFG桩等施工工艺对边坡填方路段进行加固处理。文中结合工程实例,通过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分别分析计算其受力情况及边坡的稳定性,从不同角度对软土路基的处理进行比选,从而达到经济、合理的加固软土路基边坡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叶信高速公路不良地质软土路段情况提出了沉管碎石桩处理分析、施工方案。设计分析了浅层处理深度判定标准,对浅层换填、处理质量控制和沉管碎石桩检测等提供了施工实例。  相似文献   

3.
国道106线曲江茨菇塘至南华寺一级公路改建工程部分路段经过废弃的旧矿区,由于存在不良地质隐患,路基开挖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边坡失稳。结合工程实践,介绍了采空区不良地质路段的边坡防护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溶岩地区的高速公路会经常穿越不良地质路段,为保证施工安全,开展地质勘探是非常必要的。探地雷达作为一种应用较广泛、理论较成熟的物探方法,可用于不良地质路段的补勘作业。文中利用探地雷达对张花(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某不良地质路段进行地质勘探,根据勘探结果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对该地区地质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质构造对路基施工的影响,为后期路基处治方案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轩昌 《公路》1998,(6):23-27
高等级公路线形标准高、造价高,遇到地质不良地段在很多情况下要穿越通过。同江~三亚公路在福建省宁德地区境内约有12km长处在沿海软土地基上。软土地基处治技术的各种方法都有许多成功的实例。鉴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种自然因素差异很大,必须针对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经过分析比较,回江~三亚公路在了德地区境内的两个软土路段采用了爆炸排淤方法并分别以不同的施工方案实施,即K4段为堤侧爆炸排淤;K3段为堤端爆炸排淤。爆炸排淤法的主要工序包括抛石、爆前测量、成孔、埋炸药、起爆、爆后测量和补抛填料。两个路段的施工实践表明,爆炸排淤法处治软土地基有着诸多优点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应用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6.
软土路基施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普强 《交通科技》2002,(1):13-14,21
根据西南地区山谷路段的地质特点,结合实际施工中的经验,讨论高等级公路建设中软土路基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穿越不良地质路段的隧道施工难度大、工期长、造价高等问题,以隧道穿越岩爆、煤层和瓦斯等不良地质路段为例介绍了此类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时的防治措施,重点提到了在岩爆处的设计及施工的关键技术,可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郭亮  华俊锋  连鸿胜  余红军 《公路》2021,(2):388-392
以长余高速公路K1097+100~K1097+860软土地基路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了地质钻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和PANDA2贯入触探试验等研究方法,对试验路段的地层分布、地基强度等进行详细勘察。研究数据表明,地质钻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和PANDA2贯入触探试验等研究方法所得的软土层分布结果基本一致,试验路段存在较厚的淤泥质软土层。该层土体含水率大,电阻率小,雷达波震荡强烈、振幅值较大,土体强度较小。高密度电阻率法、地质雷达和PANDA2贯入触探试验作为勘探新技术,能够快速、有效、连续获得地下介质信息,均适用于我国东北寒冷地区的软土地基勘察,具有很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软土路基是现代公路施工中常见的路基地质情况,如何针对软土路基特点进行路基施工控制与管理是现代公路施工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土地类型众多的国家,在这其中也存在着诸多类型的不良的地基土,软土地基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良地基土。软土地基由于本身的特有地质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公路工程的发展,因此在软土路基上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软土路基的特殊的特性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才能确保工程的施工质量。该文论述了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控制工作,针对贵州地区软土路基的特点对软土路基边坡施工过程的控制重点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其内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占慧  赵新平 《公路》2012,(8):45-49
沿线自然地理特征与公路建设的关系、地基处理设计、不良地质路段路基设计及公路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和公路设计紧密相关.结合工程实际,对共茶公路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不良地质路段,路基应采取不同设计技术,并应进行环境保护.研究成果为共茶公路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可供同类公路工程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山岭重丘区软土路段的分布及其特点,介绍了高速公路在山岭重丘区软土路段的施工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内蒙古老集高速公路下湿地(软土地基)工程地质情况,并提出该路段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其中包括在软土地基上实施沉降与稳定监测的观测仪标的埋设、观测断面布设等。同时对该软土路段长期的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江西的花岗岩地区软土十分发育,也是江西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所遇到的主要不良地质问题之一。就江西花岗岩地区软土的成因类型、分布情况以及工程性质等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目前在江西高速公路建设中处治该类软土的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垫层置换法和碎石桩法。  相似文献   

14.
张美琴 《隧道建设》2000,20(B05):19-21
川藏公路前碉桥至龙胆溪段是天全通往二郎山隧道的关键路段,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了避开不良地质,维持川藏公路的正常运营,拟建龙胆溪隧道绕避通过。本文对处于不良地质条件下改建隧道工程在方案比选时应遵循的原则作了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路基病害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建林 《路基工程》2005,(6):99-101
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湿陷性黄土路段出现的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及其成因,并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设计湿陷性黄土路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钊 《上海公路》2022,(4):74-82
以长三角地区某工程现浇箱梁施工为例,分析软土不良地质情况下,现浇箱梁支架体系的施工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支架平台搭设、支架平台安全验算及预应力管桩单桩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7.
广梧高速公路河口至双凤段B线金子窝路段经过复杂的工程地质区,主要有采空区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文章详细介绍了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及工作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果,对今后山区高等级公路在同样地质条件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宏 《交通科技》2008,(1):39-41
通过对高速公路桥梁的优化设计,提出在平原路段缩孔的原则,即将桥台从地质不良或较差的地段移至地质良好或较好地段;在微丘路段应选择地势平坦的位置设置新桥台,确保桥台稳定性,以路代桥;淤泥质粘土或淤泥质亚粘土的软基地段桥头填土高度不超过6.5 m.地质良好地段不超过9 m.实践证明其优化设计技术可行,经济最优.  相似文献   

19.
王钢  张韧 《东北公路》2001,(3):42-43,48
我省在公路工程中所遇到的不良地质地基,严格上来说应该是泥炭地基,而不是软土地基,软土在我国南方某些省市的沿海、沿湖、沿河地带有着广泛的分布。本文结合吉林省的具体情况,对泥炭地基的处理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当隧道穿越不良地质路段时,常遇到洞顶围岩下塌、侧壁围岩滑动等现象,甚至会发生通天塌方等严重情况。文中介绍了猫山隧道通天塌方的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